APP下载

皖北地区石质山地造林技术

2018-05-25孙靖峰

安徽林业科技 2018年2期
关键词:石质整地成活率

孙靖峰

(宿州市夹沟林场,安徽 宿州 234102)

皖北石质山地主要分布在皖北平原北部,为山东古老丘陵向西南延伸部分,表现为岛状石灰岩侵蚀残丘,一般海拔100~300 m,相对高差20~200 m,山顶较平,阳坡较缓,阴坡较陡,坡度在 15°~25°,土壤以褐色石灰土为主。气候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年均气温14~17℃,年均降雨量750~900 mm,是安徽省少林地区之一,林木树种单一,生态脆弱,立地条件差,土层瘠薄,岩石裸露,水土流失严重,造林难度较大[1]。

开展石质山区造林绿化,可改善生态环境,恢复森林植被,减少水土流失,提高未利用地利用率,对促进周边群众增收,加快绿化进程、林业增绿增效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维护生态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造林树种选择

1.1 选择树种的原则

一是定向培育原则。根据森林主导功能选择适合经营目标的树种,满足造林目的的需求。

二是适地适树,适品种适种源的原则[2]。根据树种的生物学特性,结合造林地区的自然、社会、经济和技术条件,以及造林地立地条件及植被状况,选择造林树种。(1)尽可能选择有成功的栽培技术和经验的树种,重点选择适应性强、生长旺盛、固土力强的先锋树种和乡土树种;(2)选择经济价值高、生态效益好,同时兼顾景观需要的树种;(3)将常绿、落叶、灌木和经济树种合理搭配,营造混交林,实现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并重。

三是稳定性原则。所选树种形成的林分应该长期稳定,具有较好的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四是可行性原则[3]。造林工程建设实施时应具有可操作性,在现实的条件下能够实现造林目标。

1.2 适宜树种的生物学特性

通过对本地区进行实地踏查、综合分析,结合多年石质山造林绿化的经验,主要选择以下几类造林树种:

(1)常绿类:侧柏。浅根性、萌芽性强、寿命长、树姿优美,对土壤要求不严,在酸性、石灰性、轻盐碱土壤及贫瘠干燥的岩石缝中均能生长。同时成本低廉,苗源广泛,是荒山绿化的良好树种。

(2)落叶类:青檀。适应性较强,喜生于石灰岩山地,耐土壤瘠薄、严寒;根系发达,常在岩石隙缝间盘旋伸展;对有害气体有较强的抗性。另有五角枫、油桐、栎类及其他乡土树种,对土壤要求不严,耐干旱贫瘠,适应性强,均是石质山地造林的先锋树种。

(3)灌木类:连翘、蔷薇、黄栌等。萌发力强,耐干旱和贫瘠的土壤,较耐寒。

(4)经济果林类:枣、石榴、杏、薄壳山核桃等。它们均为阳性树种,具有耐干旱、抗寒冷的特点,适应性强,对土壤要求不严,为石质山地山脚、山坡主要栽培树种。其中薄壳山核桃抗病能力强,成活率高,适宜在土层深度超过1.5 m的山脚处栽植,其果仁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同时也是全省大力发展的优良木本油料树种,市场前景好。

2 造林方案设计

2.1 造林密度

造林密度不但影响林分形成的速度,而且对于林木竞争与分化的进程、生长率高低、森林质量均有重要影响。根据经营目的、树种生物学特性、立地条件、社会经济条件等确定造林密度。石质山地几种主要树种造林密度见表1。

表1 石质山地几种主要树种造林密度

2.2 人工林的组成

根据树种的特性和造林地立地条件,采用乔灌木树种带状混交和块状混交的方法营造混交林。该种林分能够充分利用营养空间,有效改善林地的立地条件,增强林分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其混交比例一般为:山上部常绿树种占优,山中部落叶类比例略大,山脚坡地及坡间洼地经果林树种为主。总体上说,常绿类约占45%,落叶类约占20%,灌木类约占20%,经果林类约占15%。对于受立地条件限制不宜营造混交林的地方,可以适当营造人工纯林。

2.3 造林技术

2.3.1 造林地整地

整地有利于蓄水保墒,保持水土,消灭杂草,改善土壤条件,提高造林成活率和促进幼苗生长等作用。石质山地水土流失严重,土层较薄,易干旱,在进行高质量整地的同时可建立径流场收集雨水,使有限的降水资源得到充分利用。

石质山地常见的整地方法有:(1)鱼鳞坑整地。适用于山体高、坡度大的地方。根据自然坡形,沿等高线水平放线,按造林密度挖半月形的穴,一般穴长 60~80 cm,宽 40~60 cm,深 40~60 cm。穴底要低于原坡面,向内倾斜凹入,穴面里低外高成反坡。(2)水平阶整地。适用于坡面比较整齐,坡度不大的地方。沿等高线挖深40~60 cm,宽60 cm,长度根据地形确定的水平阶,外缘培埂,阶面向内倾斜成反坡[4]。(3)回字型整地。适用于坡度不大的平台。按照造林密度挖60 cm×60 cm×60 cm栽植穴,穴间整修地埂成回字型,地面修成四周高中间低,以便集流、保墒。

为了提高挖穴效率,对机械能够行走的山地,可采用机械整地。挖掘机使用40 cm的抓斗在穴点上挖穴。机械挖穴后,要通过人工进行修整。对于机械不能行走,岩石裸露严重,石块相对较小的地方,采用人工撬穴整地。2~3人一组,使用钢撬、铁镐、铁锨等工具,将石块、碎石和碎土挖出来,进行土石分离,整理成鱼鳞坑。整地后的栽植穴要回填熟土。

2.3.2 苗木要求

造林用苗在起苗、运输到栽植等整个过程要尽量缩短时间,防止过度失水和苗木堆积导致发热霉烂,尽可能保护好顶梢和根系。为了提高造林成活率,应选用根系发达、生长健壮、无病虫害、品质优良的苗木造林,苗木规格要达到Ⅰ级苗木标准。主要树种苗木规格见表2。侧柏等针叶类采用1~2年实生的带土球苗或容器苗;落叶乔木、灌木要求2年以上,有3~5个分枝,栽植后可适度短截;经果类苗木为2年生良种嫁接苗。容器苗根系好,造林过程中不易损伤,成活率较高,栽植后缓苗期短,生长快。有条件的情况下,尽量采用容器苗。

表2 主要树种苗木规格

2.3.3 植苗造林技术

根据当地气候、土壤条件以及树种的物候期等,采用春季造林和雨季造林,以春季造林为主。时间以苗木叶芽或混合芽膨胀前一周为宜,造林期宜早不宜迟。雨季造林可作为辅助。

造林时,采取先针叶,后阔叶;先栽萌动早的,后栽萌动晚的;先低山,后高山;先阳坡,后阴坡。常绿树种苗木要带土球或营养钵。有条件的情况下,栽植前可在穴中撒入适量的保水剂。栽植时苗木要垂直放置于穴中央,裸根苗要保证须根根系舒展,不窝根,把表层土填在根际周围,回填土到合适的深度提苗后再踏实,使土壤与根系充分结合。苗木栽植后,应及时灌足定根水。有水源的地方,可就近取水。无水源的地方,可结合地形打深井。根据水源距离,通过水泵把水抽到临时蓄水池中,进行多级提水。浇水时,水流要细而缓,注意不能浪费。待水充分渗入土壤后,覆土至平地以上10~15 cm成小丘,覆盖附近落叶或枯草,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覆盖薄膜,以减少水分蒸发。大穴可采用双株栽植,提高造林单穴成活率。在砂质土壤或干旱的阳坡、陡坡,要适当深栽;在黏土或阴坡、缓坡栽植可浅些。

容器苗起苗前2~3 d要浇透水,增强苗木的抗旱能力。选择优质壮苗,容器底部长出的根要适度修剪。采用可降解的无纺布袋苗木,移栽时可不去除容器袋,如要除去容器袋再栽植,容器袋要集中收集处理,以免造成环境污染。栽植时将容器苗放置在穴中央,尽可能保证基质不松散,用熟土回填,踩实。注意不要踩到容器苗基质。浇水覆土完成后,用杂草、落叶或碎石覆盖穴面,减少水分蒸发,以利保墒[5]。

雨季造林大部分是在裸岩、陡坡、石缝等立地条件较差的地方,因此要以鱼鳞坑整地为主,挖穴规格根据具体情况而定,尽量挖大,深度不低于40 cm为宜,株行距一般为2 m×2 m。岩裸严重或不易整地的地段,可用见缝插针的方法,但要保证单位面积有效株数。雨季来临前完成挖穴工作。进入雨季,下过1~2场透地雨后,选择连续阴雨天气组织实施,此时造林成活率最高,决不能在无雨或晴天的情况下强行造林。苗木选用、栽植方法如前所述。对于取水较难的地方,尽量采用雨季造林。

3 造林后抚育管理

幼林抚育是提高造林成活率、保存率,促进幼苗生长、促进树冠及早郁闭的一项重要措施。一般造林后前3年,每年进行2次,分别在5~6月份、8~9月份。

3.1 浇水施肥

苗木栽植后如遇干旱应尽可能地及时补水。新造林当年浇水一般不少于2次。每次浇水要扒开土堆,浇足浇透,等到穴坑内水完全浸入土壤中后再封土。浇水时可结合施肥,施肥量以每株有机肥1 kg或复合肥0.1 kg左右为宜。

3.2 松土除草

松土在苗木周围约1 m2范围内进行,人工除去杂草及深度在20 cm以内的石块,注意不能伤及幼苗根系。整修鱼鳞坑、保水埂,对残枝、病枝或死苗及时修剪和清理,大雨后要及时扶正、压实植株。10月底前必须把林间杂草全部清除,根据情况修筑防火带。

3.3 病虫害防治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要针对不同的树种、病虫害种类采取及时有效的防治措施。采用化学防治、生物防治和加强营林措施相结合,改善林木的生长环境,促进苗木生长,增强抗病力。

3.4 幼林检查及补植补造

检查是保证造林质量的重要措施。一般在秋季进行,主要检查其成活率、保存率和生长情况。经检查确定造林成活率,根据小班造林成活率决定是否重新造林或补植。

依据检查结果,凡成活率不足85%的小班需进行补植,低于41%的进行补造,补植补造按原造林方案设计,苗木规格略大于原造林苗木[6]。

3.5 管护

管护是造林后的重要工作。为管好树木,应营建管护棚,派专门人员进行管护,有条件的地方可采取封禁限制管护措施,杜绝人畜上山,加强冬季防火措施,防止火灾发生,保证幼林自然生长和安全。

参考文献:

[1]冷国友.淮北地区乡土观赏树种资源的开发利用[J].林业实用技术,2008(1):47-48.

[2]DB34/T 1695-2012,石质山地造林技术规程[S].

[3]张金池.水土保持学[M].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2004.

[4]马履一.林学概论[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

[5]马兴旗,李文修.如何提高侧柏营养钵苗造林的成活率[J].林业实用技术,2005(3):15-17.

[6]王百田.林业生态工程学 [M].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2005.

猜你喜欢

石质整地成活率
高料价下草鱼“伤不起”!30年养鱼人竟做到鱼种成活率100%,1亩赚5200元
坡位对南方红豆杉和檫树混交林早期成效影响
小议农业机械化整地技术
浅谈农业机械整地技术的优势及实施方法
露天石质文物表面苔藓的科学认知和防治技术研究进展
从50%到90%,草鱼养殖成活率倍数提升,致胜法宝是什么?
简析利用农业机械进行秋整地的技术
陈卉丽:石质文物修复技惊世界
拓片制作工艺对石质文物的损害及保护性研究初探
我省深松整地将实施精准补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