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接受下肢骨科手术的老年患者实施超声引导下坐骨神经阻滞麻醉的效果探讨

2018-05-24俞学峰陆成龙

当代医药论丛 2018年5期
关键词:下肢骨动脉血收缩压

谢 斌,俞学峰,陆成龙

(六安世立医院,安徽 六安 237100)

接受下肢骨科手术的老年患者常会发生心律失常、低血压、术中心肌梗死等围手术期并发症[1]。有研究指出,对接受下肢骨科手术的老年患者实施超声引导下坐骨神经阻滞麻醉的效果确切,能够降低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减少其麻醉药的用量。为了进一步分析对接受下肢骨科手术的老年患者实施超声引导下坐骨神经阻滞麻醉的效果,笔者对在六安世立医院接受下肢骨科手术的58例老年患者进行了以下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6年7月至2017年4月期间在六安世立医院接受下肢骨科手术的58例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29例)和对照组(29例)。观察组29例患者中有男16例、女13例;其年龄为61~72岁,平均年龄(66.8±2.4)岁。对照组29例患者中有男17例、女12例;其年龄为62~73岁,平均年龄(67.3±2.8)岁。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相比,P>0.05,可进行组间对比分析。

1.2 方法

在手术期间,对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的坐骨神经阻滞麻醉。麻醉方法是:协助患者取侧卧位,在其腹股沟韧带附近做一个穿刺点标记。使用神经阻滞穿刺针对其穿刺点处进行穿刺。在触及患者的股骨小转子后,退针1~2 cm,然后沿其股骨的内侧缘继续进针约5 cm。回抽无血液(说明穿刺针已到达坐骨神经处)后,向此处注入适量的浓度为0.5%的罗哌卡因。对观察组患者进行超声引导下坐骨神经阻滞麻醉。麻醉方法是:协助患者取俯卧位,在超声仪的引导下寻找其股二头肌肌腱。将超声仪的探头置于其股二头肌肌腱旁约1 cm处的横切面上,以实现其坐骨神经的超声显像。沿着超声声束的纵轴方向向坐骨神经处进针,然后向坐骨神经处注入适量的浓度为0.5%的罗哌卡因。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麻醉起效的时间、痛觉阻滞起效的时间及手术前后其收缩压、舒张压和动脉血氧含量[2]。

1.4 统计学处理

用SPSS18.0统计软件处理分析本研究中的数据。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采用χ²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患者麻醉起效的时间和痛觉阻滞起效的时间

观察组患者麻醉起效的平均时间和痛觉阻滞起效的平均时间分别为(3.1±1.6)min、(6.2±4.1)min,对照组患者麻醉起效的平均时间和痛觉阻滞起效的平均时间分别为(15.5±2.5)min、(20.4±10.5)min。观察组患者麻醉起效的时间和痛觉阻滞起效的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患者(P<0.05)。详见表1。

表1 对比两组患者麻醉起效的时间和痛觉阻滞起效的时间(min,x±s )

2.2 对比手术前后两组患者的血压

在术前,观察组患者的平均收缩压、平均舒张压分别为(118.2±4.1)mmHg、(76.6±2.7) mmHg,对照组患者的平均收缩压、平均舒张压分别为(120.7±4.5)mmHg、(72.4±2.4) mmHg;两组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观察组患者的平均收缩压、平均舒张压分别为(117.6±5.2)mmHg、(78.2±2.4)mmHg,对照组患者的平均收缩压、平均舒张压分别为(148.5±5.8)mmHg、(98.2±2.6) mmHg;观察组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详见表2。

2.3 对比手术前后两组患者的动脉血氧含量

在术前,观察组患者的动脉血氧含量平均为(8.5±0.4)mmol/dL,对照组患者的动脉血氧含量平均为(9.0±0.3)mmol/dL;两组患者的动脉血氧含量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观察组患者的动脉血氧含量平均为(8.7±0.4)mmol/dL,对照组患者的动脉血氧含量平均为(7.0±0.2)mmol/dL;观察组患者的动脉血氧含量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详见表2。

表2 对比手术前后两组患者的血压和动脉血氧含量(x±s )

3 讨论

进行坐骨神经阻滞麻醉是临床上对接受下肢骨科手术的老年患者进行麻醉的常用方法。近年来,随着超声定位技术的不断发展,超声引导下坐骨神经阻滞麻醉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罗哌卡因属于酰胺类局麻药。此药可阻滞神经细胞的钠离子通道,从而可起到抑制神经兴奋、阻断神经传导等作用[3]。有研究指出,对接受下肢骨科手术的老年患者实施超声引导下坐骨神经阻滞麻醉的效果良好,可有效地降低其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发生率,减少其麻醉药的用量。本研究的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麻醉起效的时间和痛觉阻滞起效的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患者。在术后,观察组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其动脉血氧含量高于对照组患者。

综上所述,对接受下肢骨科手术的老年患者实施超声引导下坐骨神经阻滞麻醉的效果良好,能够缩短其麻醉起效的时间和痛觉阻滞起效的时间,维持其血压和动脉血氧含量的稳定。

参考文献

[1] 张灿华,钱金桥.超声引导下外周神经阻滞麻醉对老年人下肢骨科术后功能恢复的影响[J].昆明医科大学学报,2017,4(2):54-57.

[2] 褚文彦,吴明毅,孙玉明.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麻醉在老年患者单下肢骨科手术中的应用效果[J].当代医药论丛,2017,15(5):58-59.

[3] 杨显洲.超声引导下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麻醉在老年患者下肢骨科手术中的应用效果[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7,10(18):116-117.

猜你喜欢

下肢骨动脉血收缩压
勘误声明
X线与CT在下肢骨关节骨折中的诊断价值分析
下肢骨关节损伤患者综合康复治疗的疗效分析
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麻醉在老年患者单下肢骨科手术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老年人群收缩压与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预后的关系
健康年轻人收缩压高会增加动脉硬化风险
强化降低收缩压不增加卒中风险
Ilizarov贯穿固定钢针和环形外固定系统治疗下肢骨不连的护理
彩超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病颈部动脉血管病变的临床应用
改良的心血管健康行为和因素评分与老年人短时收缩压变异性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