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疆甘草资源开发利用现状与保护措施

2018-05-24司马依合斯莱提

草食家畜 2018年2期
关键词:甘草新疆

王 琼,李 捷,司马依·合斯莱提

(新疆畜牧科学院畜牧业经济与信息研究所,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0)

甘草为豆科(Leguimnosae)甘草属(Glycyrrhiza L.)多年生直立草本植物,具有抗逆性强、耐瘠薄土壤、耐盐碱等特性,野生资源常分布于北纬36度至42度间的荒漠、戈壁滩、绿洲地带,我国境内主要分布于“三北”地区,尤以新疆、内蒙古、宁夏、甘肃分布较广。因其对干旱半干旱环境表现出较高的适应性,对维护我国西部荒漠、半荒漠草原地区的水土保持、防风固沙、调节气候等生态环境保护方面起到重要作用。此外,甘草是一种重要的传统中药材,新疆甘草资源保护性利用对农牧民增收致富及环境保护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1 新疆甘草种类及分布

1.1 种类

据《新疆植物检索表》记载,甘草属共有15种。我国约10种,新疆有6种[1]。被列入《中国药典》的有乌拉尔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胀果甘草(Glycyrrhiza inflata)、光果甘草(Glycyrrhiza glabra)三种。其中乌拉尔甘草对环境的适应性强,分布地区广;胀果甘草耐盐碱及抗干旱性强,但对气温、热量要求较高;光果甘草抗逆能力较乌拉尔甘草和胀果甘草差,对水分条件要求高且不耐盐碱,因而分布面较窄,蕴藏量也较小。

新疆石河子大学李学禹教授发现并命名了甘草属、胡枝子属植物中的14个新变种和亚种,认为目前全世界甘草属植物有20种,中国分布12种,新疆地产有9种2个变种,分别为:乌拉尔甘草、无腺毛甘草、光果甘草(蜜腺甘草变种和疏小叶甘草变种)、胀果甘草、黄甘草、石河子甘草、粗毛甘草、平卧甘草、大叶甘[2]。

1.2 分布

新疆甘草以南疆的喀什、阿克苏、巴音郭楞等地州为集中产地,占全疆分布面积的70%以上,喀什地区巴楚县的色力布亚镇镇名就是甘草的意思。从生长方式上看,南疆多野生,北疆多人工种植。其中乌拉尔甘草,俗称甘草分布最广,从北疆的阿勒泰、塔城、博尔塔拉、伊犁、克拉玛依、石河子、昌吉、乌鲁木齐到东疆的吐鲁番、哈密,直至南疆的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阿克苏地区、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喀什地区、和田地区等地州的53个县市均有分布[3];粗叶甘草产于乌鲁木齐、玛纳斯、哈密、奇台、鄯善等地,生长于干旱草原、半荒漠和荒漠及绿洲;黄甘草资料记载产于托克逊、高昌区等地,混生于乌拉尔甘草和胀果甘草植物群落中,有学者认为本种可能是光果甘草和乌拉尔甘草的杂交种,但仅限资料记载,未见凭证标本;光果甘草产于乌鲁木齐、玛纳斯、沙湾、察布查尔、伊宁等北疆各地,生长于荒漠及半荒漠的渠边,撂荒地和田间,本种亦为欧洲主要甘草植物资源;胀果甘草分布于和田、喀什、克孜勒苏、阿克苏、巴音郭楞、哈密等县市,在塔里木河、孔雀河、叶儿羌河、和田流域最集中[3];圆果甘草据中国高等植物图鉴记载分布于河北、山西、内蒙古、河南、江苏北部、宁夏、新疆等省区,未见标本。

2 新疆甘草产业发展现状

2.1 新疆甘草资源保护与管理

2.1.1 新疆甘草资源的保护

随着国家 “退耕还林、还草,改善生态环境”政策的实施和国务院72号文的发布,激发了新疆人工种植甘草的热潮。2000年,新疆人工种植甘草面积约3330 hm2,亩产量300~800 kg[3]。现阶段,新疆甘草种植完全为市场化运行,省级政府无补贴,虽然部分县市有药材种植补贴,但对甘草种植补贴政策较少。根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药民族药资源保护与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全疆已划定筹建10处甘草、麻黄草、罗布麻等草原资源保护区(基地)。其中,巴楚县野生甘草资源保护区面积达0.93万hm2(全国最大)。新疆以甘草为原料的医药企业已种植甘草1.33万hm2。沙雅县胀果甘草原生态保护点已划定为新疆3个农业野生植物保护点之一。

2.1.2 新疆野生甘草资源的管理

一是核定新疆野生甘草资源计划采集量的标准及依据。根据农业部《甘草和麻黄草采集管理办法》规定,在年度甘草采集计划的确定上,每年10月底前由各县(市)、地(州)草原行政主管部门级级上报下一年度的采集计划,自治区草原行政主管部门汇总并于11月15日前上报农业部审批,并根据农业部批准的采集计划,将自治区年度甘草、麻黄草采集计划下达各地州,各地州转发至各县(市)执行。

二是规范甘草采集证的申办程序。申请采集甘草的单位或者个人必须具备甘草采集证才允许进行采集。

三是规范甘草的收购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植物保护条例》第十八条规定“出售、收购国家二级保护野生植物的,必须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野生植物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授权的机构批准”。自治区对境内甘草实行收购许可制度,收购许可证一年一办。

四是核准申办收购许可证的企业资质。

2.2 新疆甘草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新疆地区可开发利用的甘草主要以乌拉尔甘草、胀果甘草和光果甘草为主。新疆甘草通过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认证,符合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AP)的种植品种只有3个、基地6个(包括甘草1个、红花4个、肉苁蓉1个)。新疆主要甘草产品为甘草膏、甘草霜、甘草粉、甘草甜素、甘草酸单胺盐、甘草片、甘草渣等,虽然有企业开发甘草茶等相关的产品,但因产品宣传、用户认知等问题,未能很好地融入消费市场。

2.3 甘草产业与农牧民增收

新疆南北疆自然条件不同,北疆以乌拉尔甘草种植为主,南疆以种植胀果甘草居多。目前甘草收购没有按货物的优劣等级区分收购价格,完全由企业按种植面积、重量进行收购,所以农牧民种植只求利益最大化,未能遵循科学方法进行种植,导致甘草品质与国家甘草标准存在一定差距。目前,人工栽培甘草亩产量约800 kg。因生长周期长,至少要3年甚至更长时间才能采收,所以必须达到一定种植规模。据新疆中药民族药研究所专家估算,当种植面积在26.67 hm2以上时才能产生经济效益。

奇台县乔仁乡引进亿利资源集团甘草治沙扶贫项目,助力精准脱贫。采取“公司+农户+基地”的经营模式,建立266.67 hm2甘草种植基地。公司负责种苗供应、技术服务、订单收购“三到户”,农户提供土地和种植管护。3年后,266.67 hm2甘草带动该乡40户贫困户脱贫,实现了公司带动农牧民持续增收良好发展格局。

新疆康隆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甘草种植基地拥有国内较先进的人工种植甘草技术,现已批准为国家专利技术,采取“公司+搬迁户+科研基地”等形式,发挥“甘草先行,诸业带动”的作用,做强做大甘草产业,创建了国家GAP药材基地,利用充足的原料,发展深加工,延伸产业链。公司以土地流转方式带动查和特农业开发区748户各族搬迁农牧民发展甘草产业,为农牧民创造增收来源,2011年人均收入由750元增加10倍达到7500元。但近两年受市场、企业自身管理和运营等因素影响,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企业的发展。

新疆昆神植物提取有限责任公司通过提升原材料价格、开拓新市场等方式,让下游产品增值,甘草地下部分公司全部订单回收,地面部分通过职工采摘甘草叶子加工成饲草或者公司回收制成甘草茶等,产生了一定的经济效益,职工种植积极性也明显增强。计划建成十万亩甘草基地,同时发展养殖业,既缓解草场压力,又拓宽农牧民增收渠道。

2.4 新疆甘草价格及进出口情况

进入21世纪后,甘草用途从单一药用拓宽至食品、饮料、烟草、日用化工、畜牧、建材等领域,甘草需求量明显增长。为了缓解国内甘草资源短缺状况,国家实行了甘草进口免关税政策,将甘草、甘草汁液与甘草浸膏等甘草类产品的进口关税从6%下调为零。这意味着我国政府已从鼓励国内企业出口甘草及其制品转向鼓励进口国外的甘草及其提取物类产品。

据海关数据,近五年来受国际甘草市场影响,新疆甘草价格自2012-2016年间波动较大,新疆甘草价格走势与进口甘草数量和价格互为制约与推动。2017年开始价格呈上升趋势,甘草鲜草价格为4.5~5元/kg。

图1 新疆部分口岸甘草进出口货值情况

如图1所示,霍尔果斯口岸已是甘草主要进口口岸,而哈萨克斯坦也已成为我国甘草的主要进口国。2014年1-11月自霍尔果斯口岸进口甘草价值1.7亿元[4],上述两个口岸2014年1-11月进口甘草量占甘草进口总值的97.2%,新疆口岸自阿塞拜疆、俄罗斯联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也均有少量进口。2014年1-11月自哈萨克斯坦进口甘草价值1.7亿元[4]。

2015年1-9月新疆口岸进口甘草1.6万t,较去年同期减少50.3%,价值1.3亿元人民币,下降53.5%,进口平均价格7998.6元/t,下跌6.4%。

同期,甘草进口国家结构也在不断调整,虽然中东地区国家进口量有所增加,但份额不大。以哈萨克斯坦为代表的中亚国家依然是我国甘草进口的主要来源,甘草进口基本保持在新疆进口总量的80%左右。

3 新疆甘草产业面临的困境

3.1 非法采挖导致野生甘草面积锐减

随着甘草的经济效益越来越高,特别是野生甘草价格优势,疆内当地药农受利益驱使,大面积非法采挖野生甘草,从而造成甘草大幅减产,也导致甘草种植区环境的破坏和沙漠化。此外,开荒造田、农业开发、水利建设、气候变化等因素又使地下水位下降,缺水导到野生甘草失去生存条件而大面积枯死,分布面积锐减,这种现象在干旱少雨的塔里木河下游表现得更加突出。

3.2 甘草价格与其品质及进口数量之间矛盾凸显

自2012年起,受甘草价格的影响以及甘草人工种植技术的日趋成熟,新疆人工种植甘草面积快速增长,种植区域遍布整个南北疆。同时由于进口政策调整,近几年哈萨克斯坦等国大量甘草出口至我国,直接影响到了疆内甘草价格。

3.3 甘草资源开发利用技术薄弱

据统计,1998年国家发布部颁标准的87个维吾尔药品种中,目前只有祖卡木颗粒、西帕依固龈液等10个中药保护品种,申请知识产权保护的不到20%。截至2015年底,疆内药品品种进入自治区医保目录的数量仅占15.3%,进入自治区基本药物目录的数量仅占12%,而进入国家医保和基药目录的品种则更少(新疆民族药品种进入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的品种仅有2个,进入国家中药保护的品种仅5个)。新疆绝大多数中药民族药企业平均研发投入不到销售收入的1%,普遍缺乏独立的新药开发能力和原创性成果,生产品种同质化严重,一些比较成熟的科研成果,也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市场转化。现有的甘草制品生产企业也只有少数几家能够正常生产,地产甘草药材未能得到合理开发利用,甘草饮片质量难以保证,不仅制约了疆内甘草品种的市场销售,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新疆甘草产业和区域医药卫生经济的快速发展。

4 促进新疆甘草产业发展的建议

4.1 生态保护方面

通过推广人工种植甘草,以满足市场原料需求,杜绝野生甘草非法采挖,保护甘草种质,改善生态环境。同时加强对野生甘草的围栏保护,尤其针对野生甘草集中的区域建立保护区,合理采挖利用,有效执行国务院颁布的《甘草麻黄草专营和许可证管理办法》政策,并遵循“先国内后国外、先人工后野生、先药用后其他”的原则。

重点需加强甘草资源的恢复工作,在甘草的适宜区、原生区或沙漠边缘地带开展的永久性种植,并予以保护,尤其在植被破坏严重、土壤沙化的地区发展甘草种植,发挥其良好的防风固沙作用,逐步恢复生态,依托甘草建立生物群落。

4.2 开发利用方面

坚持市场导向,通过优化资源配置,满足社会对甘草及其加工品的优质、多样、安全等方面需求,从而提高市场竞争能力。新疆甘草现有的产品主要为甘草饮片、甘草膏、甘草酸粉等初加工产品,经济效益低。应鼓励企业与科研机构合作,充分利用科研机构平台与技术加速新疆本地甘草产品的研发,重点培育骨干龙头企业,发展甘草加工业,扶持地产品牌及产品的宣传与推广,逐步形成优势突出的甘草系列产品加工业产业集群,从而带动新疆甘草的整体经济价值,将资源优势、区位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

4.3 产业发展与脱贫增收方面

坚持以人为本,把促进产业发展、农村繁荣、农民富裕作为甘草种植加工业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一是可依靠大中型企业带动,农户进行订单式种植,严格按照企业标准化技术要求进行种植,提供高品质的甘草原料,保障企业货源与产品质量的稳定性。产品资金风险、市场风险等由企业承担,农民可有保底受益;二是通过政府流转土地由企业承包种植,农民可以获得土地租赁费,还可以作为产业工人到企业工作,有两份收入,并通过参加企业开展的各种培训提升技术能力,从而逐步实现脱贫增收。因此通过甘草加工业的带动,建设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原料基地,通过集约化、科学化的种植,提高甘草品质,带动甘草价格,改变以往只求利益最大化的粗放式种植模式,形成企业与农户风险共担、利益均沾的利益联接机制,使农民能够分享到加工环节的利益。充分发挥双方的资源、经济、市场和技术优势,逐步形成甘草种植、生产和加工相协调的现代农业产业带,实现甘草加工与原料基地的有机结合。

4.4 产品研发与科学研究方面

坚持科技进步,保护和发展传统工艺,加强甘草新产品的研究开发,提高甘草加工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引进和开发高新技术,加大技术攻关和技术创新力度,推动甘草加工由粗加工向精深加工转变。

在研发上,一是合理利用甘草地上部分,甘草地上茎叶粗蛋白含量仅次于苜蓿,是一种优质饲草,可以研究配比开发优质的饲料新配方、新产品;同时甘草地上茎叶的黄酮类物质含量也较高,亦可开展地上茎叶黄酮类物质的提取、分离,开发新型产品。二是针对不同种甘草的主要性质及优势特点,开发除常规产品以外的其他新型产品、新技术或新工艺;或是将现有甘草膏、甘草酸产品进行工艺升级,提取出高纯度、高附加值的新型产品;或是对甘草的主要功效成分进行研究,研制功效明确的新产品,开发新产品的生产工艺;或是根据甘草性质辅以其他中药材,开发新型的保健食品、药品等新产品、新工艺。三是对新疆甘草开展基础性和应用性研究,为新疆甘草产业发展奠定基础。基础性研究主要针对甘草的自然分布、生理形状、繁育体系、新品种选育等多方面进行试验、研究、总结;应用性研究主要针对不同品种甘草的人工种植技术、新产品新工艺的推广、验证等方面进行试验研究,加强是地产品种的优良品种选育和种植技术规范化研究,加强符合国际市场要求的甘草GAP技术的研究,积极推广人工栽培技术、成果的应用推广。

4.5 科学管理方面

坚持协同发展,不仅是种植者与生产加工企业间的信息沟通,更需要建立草原监理、国土资源、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与管理、医药检验检疫、海关等相关部门间的数据与信息共享,建立市场监测预警分析机制,及时根据资源量和市场状况制定或调整扶持甘草产业链发展和甘草资源保护的相关政策与措施,尽可能降低市场风险。搭建甘草信息发布平台,及时有效发布国际、国内市场信息及产品信息,使企业、农户能准确把控甘草产业的发展趋势,及时调整种植及生产规模和方向。

参考文献:

[1]新疆八一农学院.新疆植物检索表[M].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1983.

[2]李学禹,陆嘉惠.甘草属(Glycyrrhiza L.)分类系统与实验生物学研究[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5.

[3]李晓瑾,杨卫东,文浩.简析新疆甘草资源现状[J].中药研究与信息,2002,4(2):26-29.

[4]中华人民共和国乌鲁木齐海关,http://www.customs.gov.cn/publish/portal166/tab61950/info730125.htm

猜你喜欢

甘草新疆
走进新疆
炙甘草汤,适用于哪些病症
新疆反恐,暗流与真相
药界国老甘草
新疆多怪
芍药甘草汤加味治疗坐骨神经痛42例
炙甘草水煎液的HPLC-MS分析
甘草直播高产栽培技术
HPLC测定光果甘草中光甘草定的含量
新疆对外开放山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