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制造绿色”到“绿色制造”

2018-05-23莫鸿鲲

中国经济信息 2018年9期
关键词:桂林市桂林工业

莫鸿鲲

桂林山水名满天下,其深厚的工业积淀却不为人所熟知。

中国第一台海用雷达、第一套光纤室外试验系统、第一台(套)特高压电力电容装置都从这里产出,电子工业、橡胶工业一度占据广西的2/3以上。后来为了保护漓江的碧水蓝天,桂林“壮士断腕”,拆除沿江工厂,限制市区工业发展,使得桂林工业一度滞后。

近年,桂林市提出了“重振桂林工业雄风”的战略构想和发展目标。全市工业和信息化战线围绕这一目标,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创新驱动引领,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节能减排、防治污染,大力营造“绿色工厂”,让这座旅游城市从“靠脸吃饭”到凭实力振兴,从“制造绿色”到如今的“绿色制造”。

党的十八大以来,桂林市工业发展再次掀起高潮,据统计,2012年桂林市全部工业总产值为1821.59亿元,工业增加值为583.03亿元;至2016年,全市完成全部工业总产值为2649.23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为772.81亿元,这一年该市工业对GDP增长贡献率达46.2%,工业主导地位更加凸显。2017年1至11月,全市规模工业总产值达1815.56亿元,规模工业增加值为515.87亿元。

筑巢引凤,桂林工业两翼齐飞

一条条公路延伸向远方,一座座标准化厂区蓄势待发;莱茵生物、华能分布式能源、百泓源等一个个亿元以上重点项目竣工投产;华为、中兴、浪潮等一批世界500强企业落地开花。这就是以打造中国“最绿色、最高效、最美丽”经开区为目标的桂林市经济技术开发区。

为拓宽工业发展空间,2016年桂林市整合西城经开区和苏桥经开区,全面启动桂林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3月25日,桂林经济技术开发区正式挂牌成立,与桂林高新区共同构成东西“两翼齐飞、双轮驱动”的产业发展新格局。

“栽好梧桐树”的桂林迅速成为一片投资热土,一个个国内乃至世界500强大企业的入驻,点燃了桂林重振工业雄风的希望。2016年,桂林经开区电子信息、先进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生态食品等四大主导产业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408.6亿元,同比增长10.4%,占开发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71.5%。

2017年,全市工业园区完成规模工业总产值1290亿元,完成规模工业增加值374亿元,占全市规模工业总产值的65.1%,引进工业项目83个,项目合同总投资266亿元,园区工业发展成为桂林工业发展的主引擎。

为将外来资本真正转化为桂林的生产力,桂林着力提升政企沟通及服务企业水平。先后组织开展了“企业直通车”、“市领导联系服务重点企业”、“干部入企联系服务”等对口联系服务企业活动,加大对重点企业、项目的跟踪协调服务力度。2016年全年全市工信系统安排人员对口服务企业330余家,走访企业超过2000人次。

为帮助企业缓解融资难问题,该市推进“惠企贷”业务,2017年为72家企业发放贷款4.98亿元;同时设立市工业发展引导基金,引导更多的社会资本进入工业领域。此外还通过一系列降成本措施,扎实减负助推实体经济,2017年为企业降低成本超10亿元。

良好的营商环境为桂林“引得凤来栖”,2016年,桂林市新签工业项目101项,合同投资额143.4亿元;实施工业项目168项,项目投资总额392.3亿元。2017年,该市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696.7亿元。

创新引领,桂林制造走向世界

2017年11月3日,桂林市举办了首届“桂林绿色制造”体验与展示展销会,桂林市68家食品、电子类等企业参展,吸引近10万人次的游客和市民参观体验,线上电子商务平台实现销售额近百万元。

如今的“桂林造”已经逐渐走出国门、走向世界,桂林智神信息技术公司的智能手持云台在全球细分市场的占有率突破60%,2017年累计实现出口交货值1.59亿元;桂林思奇通讯设备公司成功拓展非洲、中美洲、南美洲市场;桂林力港网络科技公司发力开拓台湾和东南亚市场,产品种类不断丰富,经营效益不断向好,成为新三板挂牌市值最大的广西企业。

近年来,桂林市实施创新驱动引领,2016年围绕“双创”,桂林市着力推进特色产业园建设。通过租金补助、项目投资补助等方式,鼓励引导老城区在“优二进三”进程中,利用存量工業用地及老工业厂房建设创业创新基地,采取期限内减免租金等优惠方式吸引创业创新企业、人员入驻。

同时,该市积极打造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平台,加快创新成果和新产品产业化,不断形成推动发展的新动力。桂林福达控股集团曲轴数字化锻造车间试点示范项目列入2017年国家智能制造示范项目公示名单,为广西唯一。光隆光电填补国内空白的光电子芯片项目建成投产。桂林电器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在全固体锂电池及相关新材料领域的技术水平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取得了多项重要科研成果,部分成果将在今明两年实现产业化。

此外,桂林市大力推动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形成工业发展新优势。啄木鸟、君泰福等四家企业获批国家工信部2017年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试点企业。优利特应用于社区医疗及健康服务的全科诊断信息集成系统的研制及应用项目入选国家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项目,为广西入选的两个项目之一。今后,桂林还将积极培育“制造业+互联网”双创平台。搭建支撑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各类互联网平台,汇聚整合制造企业、互联网企业等双创力量和资源,带动技术产品、组织管理、经营机制等创新,激发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新动能,推动桂林制造向“制造服务”转型升级。

生态引路,绿色工业持续发展

站在建设国际旅游胜地的背景下,为了保护桂林山水的生态“颜值”,桂林市组织开展工业污染治理,在防治全市大气污染方面重拳出击。于市区及永福县、灵川县禁燃区开展燃煤小锅炉整治工作,整治完成149台,提前一年超额完成任务。督促荔浦县荔浦纸业公司3.5万吨化学制浆生产线停产,关闭资源县16家小造纸厂。实现全市城区范围内施工工地全面禁止现场搅拌砂浆。

同时该市着力节能减排,在铁合金、建材等能耗重点行业中开展节能技术推广工作,其中指导海螺水泥有限责任公司完成663台电机更新,年节约电量135.93万千瓦时。2017年全年,全市规模以上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3.65%。

“桂林市以开展燃煤小锅炉整治工作为契机,加快工业企业节能技术改造,鼓励企业淘汰低效电机和配电变压器,引导企业节能降耗。”市工信委相关人士介绍,桂林的城市特点决定了重振工业雄风必须坚持绿色崛起,大力发展绿色工业,营造“绿色工厂”。为此,桂林市充分把握“互联网+制造业”的新机遇,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推进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技术与工业深度融合,在新能源、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产业方面抢占一席之地,形成新的产业增长点。

发展绿色工业需要打造绿色发展典型,桂林市燕京啤酒(桂林漓泉)股份有限公司获批工信部工业产品生态(绿色)设计试点企业(第二批),为广西五家获批企业之一。桂林市组织7家企业、4个产品和1个园区参加自治区绿色工厂、绿色产品、绿色园区示范试点创建工作,总数位居广西第一。

此外,该市还制定了《桂林市水污染防治重点工业行业清洁生产技术改造实施计划》,在造纸行业、原料药制造行业采用先进技术,降低水资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最大程度地减少环境污染,实现绿色工业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桂林市桂林工业
六点一百分
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桂林中学
桂林市供水管网在线水力模型的建立与应用初探
桂林行
工业人
珍稀濒危植物在桂林市市区园林绿化中的应用
掌握4大工业元素,一秒变工业风!
桂林游
居住桂林很潇洒
“工业4.0”之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