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家庭时代,家风式微了吗

2018-05-23刘佳璇陈丽霞

瞭望东方周刊 2018年19期
关键词:大家族家训长辈

刘佳璇 陈丽霞

江西省上高县蒙山镇抗头村的祠堂前,一位老者在给孩子们讲解当地的家风家训

“你跪下,背家训给我听。”在电影《无问西东》中,出于爱子本能,沈光耀的母亲以这样的开场方式,劝诫儿子。

沈光耀顺从地跪下背完家训,母亲对他说:“我只希望你体会人生的乐趣,比如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比如和喜欢的女孩结婚生子,不是给我增添子孙,是想让你能享受为人父母的乐趣。你所追逐的功名利禄,祖上全都拥有过,那不过是人生的幻光。”

这一幕打动了观众。尤其是为人父母者。育儿类微信公众号“妈咪读呀”写道:“正是这样的家境和家教,才能培养出沈光耀。但是,现在很少有家庭再谈家训家规了。”

背家训这样充满仪式感的家庭教育形态,的确不再常见。曲阜师范大学孔子文化研究院副教授周海生对《瞭望东方周刊》说,当农耕社会中聚居的大家族被拆解为现代城市里一个个散落的小家庭,涵养家风、强调家规家训的意识被淡化。

但是周海生认为。家风同时也是无声无形的传统,“你看不见、摸不着,却又无处不在、无时不在。”

从大家族到小家庭

从电影人物沈光耀身上,观众看到了一个人格健全、修养极高的世家子弟形象。电影中沈母训子的场景,是要解释沈光耀这些特质的由来。

沈光耀出自三代武将的大家族。他背的两条家训,是“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和“负甲为兵,咋笔为吏,身死名滅者如牛毛,角立杰出者如芝草”。前者出自《朱子家训》,后者则出自《颜氏家训》,强调的是一种重德才而轻名利的家风。

“一个人生活在具有特定家风的家庭里,就像处在一个磁场中。会按照磁场所希望的方向来发展和运动。”家庭教育专家、北京师范大学教科所研究员赵忠心对《瞭望东方周刊》说。

家风。是一个家庭或家族在世代繁衍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家庭风尚或作风。

良好的家风能陶冶家族成员的美德善行,在传统儒家社会中,家风对内能维护一个大家族的秩序。对外能提升家族的社会形象。因此,中国历史上的大家族无不重视家风的传承,从而实现世家赓续。

在一档电视综艺节目中,曾有嘉宾体验“江南第一家”郑义门一集。

郑氏一族是耕读之家。从北宋开始,家族合众生活十五世,以好学的风尚和孝义的名声著称,宋元明清四朝有170余位郑氏子孙出仕,最高者官至礼部尚书,且无一人因贪腐被罢黜。由是,郑氏被褒奖为“义门”。

郑义门是典型的中国农耕社会大家族,伦理文化和礼仪文化均体现在其合众而居的生活场景中。在节目中,每日清晨,嘉宾扮演的家族成员的人都要在宗祠背诵168条的传世家训《郑氏规范》。

“大家族聚居的生活使家风教化更方便。”江苏师范大学家文化研究院院长陈延斌对《瞭望东方周刊》说,如今郑氏宗祠仍然保存完好,当地居住的郑氏子孙在每天早晨洗漱完毕后,依然会进行背家训的仪式,同时,家族还会定期进行聚会。

“到了现代家庭,家庭结构变得简单,不太容易形成像中国传统社会那样的家风传承形态。”山东师范大学齐鲁文化研究院教授、中国孔子基金会《孔子研究》主编王钧林对《瞭望东方周刊》说。

随着社会流动性的增大。家族成员四处分布。大家族对家族成员的影响逐渐削弱,宗祠祭祀、家规、家训等教化手段不再普遍。“家风教化的责任,从过去的族长和德高望重的家族长辈身上。转移到了小家庭的祖父母和父母身上。”陈延斌说。

细节中的“规矩”

在陈延斌看来,大家族到小家庭的变化虽然改变了家风传承的形态,但这不代表家风传承一定会因这样的结构变化而式微。

以郑义门为例,陈延斌说:“当下也有不少子孙离开老家到其他地方工作,建立自己的小家庭,但家庭内部仍然延续着郑氏家风,让家风发扬到别处,这甚至也是家风传承的一种‘加分化。”

实际上,在小家庭之中,生活细节里所讲究的规矩也体现了一种家风。北京的撰稿人书童就认为:“老礼儿、老规矩是养成良好家风必不可少的养料。”

她曾写过一篇《家风和规矩》,回忆自己幼时家里长辈所树立的“条条框框”:开饭前小辈不能先动筷子,饭菜摆好要等长辈坐好;吃饭时不能用筷子翻腾盘子里的菜、不许“吧唧嘴”;出了门见长辈要主动打招呼,对陌生人要叫“您”;走亲访友手不能空着……

这些不成文的规矩,其实都延续自中国古代社会的礼仪文化。比如,“见长辈要主动打招呼”实则是明清“问安礼”的简化;吃饭要等长辈上座,源自“长幼有序”的礼仪规范;吃饭不吧唧嘴,源自古代餐饮礼仪中对“品箸留声”的忌讳,等等。

书童说,这些家传的老规矩如今也影响着她对子女的教育。“北京有句俗话叫‘有里儿有面儿。”在她看来,在现代家庭生活和人际交往的细节中。遵守这些老规矩、体现出好家教,更能赢得别人的尊重。

《齐鲁晚报》记者曾在济南四家小学门口蹲守调查,记录放学时孩子的书包由谁背:380个书包中,301个由家长背,79个为孩子背。

“一个人生活在具有特定家风的家庭里。就像处在一个磁场中,会按照磁场所希望的方向来发展和运动。”

用旅游作为载体,让市民既能领略城乡美景,又能接受优秀家风家训熏陶。

网友“晓岚”看到这条新闻后,想起自己在地铁上看到的一幕:一个7岁的小女孩背着书包,把空出的座位让给母亲坐,母亲坐下来之后,才把孩子的书包拿下来。放在自己腿上。

“晓岚”认为,“书包是不是自己背”这个细节。体现了一个家庭的教育方式和风尚:“我很欣赏这对母女,孩子有独立品格、尊重长辈。母亲对孩子在细微处很体贴,但不是‘保姆式关注。这个家庭肯定有一个充满爱、重德育的家风。”

这些细节里体现的家风,是一家之名片,趙忠心说:“中国人过去十分重视家风的建设和维护,因为家风好,别人才愿意与家族中的成员合作共事。”从这个角度上说,家风传承的核心并没有改变。

从“破”到“立”

细究现代小家庭中那些仍然沿用的老规矩。会发现它们都烙印着“克己、尊上、敬老”的儒家文化印记。

儒家由家庭的伦理秩序出发,总结出了纲常礼教。上到朝堂、下至乡野,以家长制为核心、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宗族制度,与法律相辅相成。共同维系古代社会秩序。

在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序列中。“齐家”是一个具有连接枢纽功能的环节,它强化了个体的修身,筑实了治国、平天下的基础,这也是中国家风文化得以形成的一大原因。

随着时代的变迁,家庭结构发生变化,物质生活的丰富、生存竞争的加剧、也包括金钱至上观念的泛滥,人们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家庭观的变化,给家风文化带来了冲击。社会变化的迅猛,让不少年轻人时常感到父母的人生经验不足以帮助自己应对现实,无形中漠视长辈的信条。

但是,传统家风所依托的古代社会架构和政治体制的消失,并不意味着其涵括的道德意识统统失去了合理性,也并不意味着家风建设失去其必要性。

在王钧林看来,对于现代社会家庭单位来说,良好的家风能保证一个家庭的团结和睦,包括使家庭更好地履行养育儿童和赡养老人的功能。

“不必讳言的是,当代社会的家庭教育确实存在着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周海生说,很多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抱着“只要学习成绩好,其他都无所谓”的态度,不遗余力花钱促应试成绩,却忽略过去家风教化中最注重的人格人品教育。

“家风建设也会影响社会风气。”赵忠心说,“对于孩子来说,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就像是一座综合加工厂。第一道工序就是家庭教育,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让每个家庭有好的家风是基本途径。”

如何结合现代家庭结构的变化和当代核心价值观,有针对性地推动家风建设,成为一个关键性议题。站在开放多元、民主法治基点上的家风建设,需面向现代文明的发展,融入现代精神。剥离传统文化中保守、世故的成分,提倡传承优秀、创新发展。

作家冯骥才认为,要坚持中国传统儒学精华。吸纳西方人文主义的有益部分,去芜存蓄。例如,“在传统的东方文明中,认为年轻人尊敬老人特别重要,而在现代社会里,晚辈尊敬长辈的同日寸,长辈也应对晚辈讲究人格上的平等。”

“如今对家风建设的倡导是在更高层次上的‘立,这种‘立是基于四十年中国改革开放伟大实践上的,其意义会更深远、更持久。”周海生说。

“家风游”成亮点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

近年来,随着家风建设必要性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同,推动家风建设也增添新路径。

例如,越来越多的基层社区通过举办讲座、评奖等方式传播优良家风文化,鼓励社区家庭建立良好家风。一些城市在公园中设置了传世家训的展示装置,石家庄市还建立了“家风家训”主题公园。

在福建,“家风+旅游”的模式正在摸索之中。2015年10月,福州三坊七巷光禄坊30号刘家大院东花厅的名人家风家训馆开馆,已接待全国各地游客逾10万人次。

三坊七巷以文化氛围浓厚著称,这里孕育过不少文化世家,走出过诸多文化名流,其中包括大文学家冰心。冰心生前的书斋内一直挂着一副对联:“知足知不足。有为有弗为。”这是她的祖父谢子修化用古人名言所写的自勉联,也是谢家的家训。

福州市鼓楼区导游志愿者曾世康(右一)在“福州三坊七巷名人家风家训馆”为当地居民讲述兰坊七巷名人家风家训故事

这幅谢家家训联,如今被展示在名人家风家训馆里,与之共同展示的,还有林则徐、沈葆桢等三坊七巷近50位历史名人的家风家训。

这个馆还设有“勤政廉政”展示区。张伯行、王荷波、王仁堪等先贤之事迹在此陈列。这里已是“清风福州”廉政文化示范点,也是鼓楼区廉政文化建设示范基地。

泉州同样在推动家风旅游。泉州市旅游局市场开发科副主任科员曾世斌向《瞭望东方周刊》介绍:“我们在挖掘文化旅游景观时,发现很多景观都与家风文化有关,同时,泉州历史上著名的廉政官员,都有很好的家风。”

为此。泉州旅游局整理出了“家风游”经典景观——晋江龙湖衙口施氏大宗祠和南安官桥蔡氏古民居,于2018年2月通过媒体进行推介,用旅游作为载体,让市民既能领略城乡美景,又能接受良好家风家训熏陶。

冯骥才说,现代人越来越多地走出家庭,与社会联系更趋紧密。在这样的情况下,开展“家风游”、加强家风建设的媒体宣传就显得格外重要。“年轻人生活在媒体传播的社会里,与古时相较,他们和父母接触的时间大大减少,社会和媒体传播对他们的影响更大。”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媒介方式的变化,家庭成员的联系由线下转为线上,这其实也为家风传承提供了新的平台。

2018年3月,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2005名受访者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93.8%的受访者加入了家庭微信群,65.6%的受访者在家庭微信群中活跃。

“传承和弘扬优良家风文化的方式有很多种。”自由撰稿人苑广阔认为,家庭微信群中长辈对晚辈的教导和劝诫,同辈人之间的互相提醒,或者是对那些优秀家庭成员的激励,同样也是对良好家风的一种传承和弘扬。

猜你喜欢

大家族家训长辈
漫谈古人家训立门风
单词分分类
传统家训滋养新时代儿童成长
《弟子规》小绘本
《弟子规》小绘本
企鹅大家族
家训伴我成长
国学经典系列·《朱子家训》(六)
企鹅大家族
大家族de兔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