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天水汉民居中的祠堂(家庙)建筑

2018-05-23高亚妮秦翠翠

建材与装饰 2018年21期
关键词:家庙祭祖天水

高亚妮 秦翠翠

祭祖习俗源于灵魂不死观念,是原始社会祖先崇拜的产物。到文明时代祭祖活动定型化,被用来节制人们的行为,规范人们的血缘关系,确立敬天尊祖的宗教观念。上天是天上的主宰,天子是地上的主宰,祖先是冥世的权威,家长是现世的一家之主,祭祖成为宗族中最重要的尽孝之道。宗庙成为家族的象征。

1 祠堂(家庙)制度

祠堂是族人聚会、议事、处理族内纠纷等宗族活动的场所。家庙是供奉祖宗、先辈神像、灵位,供族人祭祀、朝拜、思念的场所。后来很多地方逐渐合二为一了,兼具双重功能,但有的地方宗祠与家庙仍然是分开建造的,保持着原有的结构与功用。

据《礼记·王制》云:“天子七庙”,“诸侯五庙”,“大夫三庙”,“士一庙”,“庶人祭于寝”。就是说,天子建七庙,中间为太祖之庙,两旁是三昭三穆;诸侯五庙,为太祖庙与二昭二穆;大夫三庙,为太祖庙与一昭一穆;士可以祭父亲一世;庶民百姓无庙制。《家礼》之制,一般士庶在正寝之东建祠,由宗子主持,祠堂内设四龛,供奉高祖以下先世神主。清代祠堂(家庙)规定:品官的家庙,一品到三品五间,中三间为堂,左右各一间,用幅相隔,北为夹室,南为房,堂南檐三门,房南檐各一门,台阶五级。四品到七品家庙三间,中为堂,左右为夹房,房阶三级,其余与三品以上官员相同。八、九品三间,房阶一级,堂及墙皆开一门。庶士无家庙,祭祖时只在室内进行,百姓也与此相同(《钦定大清通礼》卷16,《品官家祭》、《庶人家祭》)。

天水民居建筑中的祠堂(家庙)规模宏大,往往暨越规制。形制多样,装饰精美,具有典型的明代建筑风格,有较高的研究价值。

2 祠堂(家庙)的形制

天水民居建筑中的祠堂(家庙)由于历史原因,损毁比较严重,“天水堂”赵氏宗祠,现也仅存大殿、东西厢房和三院、偏院了。因此散落的几处祠堂(家庙)就显得弥足珍贵。天水民居祠堂(家庙)根据形制可分为三类:

2.1 独立式祠堂院

采用合院的方式,形成二进或三进院落。祠堂通常位于院落中轴线的尽头,面阔三间,明栱出檐,高廊宽沿,三排柱。祠堂两侧设有仓储、斋房等房间,用来存放祭祀用品和接待族人,庭院往往在人多的时候成为族人行礼、聚餐、互拜的场所。祠堂院常跟厨房院、书院相连。至于更大型的祠堂院,如“天水堂”赵氏宗祠,据载“自明代以来在它的发祥地赵家大院里向东发展到石头巷(今三星巷)建筑群落形成体系。聚落故宅如众星捧月之势罗列在宗祠东西北三面,成为栱卫之势”[1](见图1)。

2.2 附属式祠堂院

规模较小,一般位于院落中轴线尽头,正厅的后面,形成一处院落。祠堂面阔三间,但尺度小于正厅,两边对称布置厢房若干间或者不设。一般经正厅两侧耳房天井可到达,如有大型活动的时候,可从正厅明间直达祠堂院。部分民居由于地形限制,会将祠堂院设置在正厅左侧(见图2)。

图1

图2

2.3 单座家庙

没有院落,仅单座建筑建于院落中轴线上,正厅后面。规模更小,面阔一间,单坡硬山顶,四柱三檩,三面封闭,前檐开三门格扇,雕刻精美,如同放大的木雕“先人堂”(仅在供桌上供奉祖先的木雕小屋),正厅后檐墙明间辟四门格扇,可直达家庙(见图3)。

图3

3 祠堂(家庙)的特色

独立式祠堂院注重规模,通常有几进院落。这类祠堂不仅用于祭拜祖先,而且是承载宗族活动的场所,祠堂的规模凸显家族的地位和权势,功能复杂。单座家庙,规模小,功能简单,仅作为祭拜祖先的场所。

在院落布局中将祠堂(家庙)建筑放在中轴线上,通过几进院落烘托气氛,在祠堂建筑前达到视觉高潮,从而强调了祠堂建筑的重要性。

祠堂的朝向根据基地形状而定,并不是固定在某个方位。但总位于正厅的后面或者左侧,与“左祖右社”的传统城市规划理念有关。

建筑装饰纹样和门牌匾额有的陈述家族发展,有的借景抒情,反映了传统道德伦理及价值取向,显示了院主人宣扬忠朴家风,激人上进的思想境界,潜移默化地传播了传统文化思想。

祠堂院内多栽植月季、石榴、白果等象征吉祥昌顺的花卉或果树。

4 家庙与家神庙的区别

天水民居还有一类建筑,称为家神庙,一般位于正厅左侧耳房(特殊情况是在入口天井处设置),此类建筑实为二层楼阁,屋顶略高于厅房,双坡悬山,木构架结构独立,不与厅房共用墙柱,面阔一间,进深两间,一层架空,设为通道,有独立的楼梯通至二层,二层设有挑台,在前金柱位隔出后室,供奉神仙。通常是道教的神仙,如二郎神、门神、关公……,这些神仙已拟化成具有家族“血缘关系”的家神,保佑家族平安、旺财、丰收、多子。

有些家庙中也会祭祀家神,不单独另建家神庙。

5 祠堂(家庙)建筑的演变

建国后,大规模的祠堂建设活动基本停止,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开始的城市化建设,为拓宽马路,搞房地产开发,许多精美的祠堂(家庙)建筑被拆除,遗留下来的从规模、体量、价值上都难以比拟。但天水民间的祭祖活动却非常盛行,每年的清明祭祖,除夕夜祭祖,初三坟前祭祖,初十六伏羲庙祭人文始祖。甚至当地还有农历十月初一“送寒衣”、农历六月初六“泼汤”等祭祖习俗。每逢这些日子,全城老少出动,场面极其壮观,极具地方特色。

建筑是功能的载体,有功能的需求必然会有相应的场所来承担这样的功能。天水祠堂建筑逐渐演变为小型的祠堂建筑模型,当地人称“先人堂”。通常摆放在客厅重要的位置,前置八仙桌和太师椅,逢重要的日子有一套完整的祭祀礼仪(见图4)。

图4

6 保护祠堂(家庙)建筑的建议

祠堂建筑是华夏祖先留给我们的历史财富和文化艺术瑰宝,从祠堂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中可以体会中华几千年深刻的文化内涵和祖先的是非功过,所以,保护中国的古老建筑--祠堂,就是保护祖先留给我们的丰富的文化财产。

①要保护好枣园巷、三星巷、育生巷等7个重点历史街区的风貌,保护好巷道肌理,保护好古院落的完整性。即使仅存单座祠堂,也应扩大保护范围。②应健全管理制度,加大资金投入,强化监督检查,尤其要理清这些建筑的产权问题,做到谁拥有谁管理谁负责。③应改善保护街区居民的生活环境,让居民积极参与到周边文物的保护活动中来。④从上至下通过宣传改变文物保护的观念,让“整旧如故,以存起真”的观念深入人心。应积极培养文物维修人才以及技艺精湛的施工队伍。不要修一个破坏一个。⑤通过各种祭祖寻根等文化活动,将祠堂(家庙)建筑合理的利用起来,一来,可以防止蚊虫腐蚀,更好的保护文物,最重要的是弘扬和传承了传统文化。

[1]天水市志.P2414.方志出版社,2004.

[2]王耀,华夏赵氏.P80.甘肃文化出版社,2005.

[3]王耀,华夏赵氏.P83.甘肃文化出版社,2005.

猜你喜欢

家庙祭祖天水
天水婶与两岸商贸
CLOSE TOHEAVEN
天水地区的『秦与戎』
洪洞祭祖
重返丝绸之路—从天水到青海湖
祭祖
荒家庙
《天水之镜像》
奉先祭祖之圣地——圆明园安佑宫二题
宁化红军医院 旧址焕然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