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张振刚:大学要有“三个智慧”

2018-05-22荣智慧

南风窗 2018年11期
关键词:大湾广州智慧

荣智慧

广州在建设大湾区枢纽的新形势下,“要加强龙头企业的培育、引进;加强大学集群建设;推进广州创新谷建设。特别是要加强科技服务、科技金融企业的发展,促进孵化器、加速器、新型研发机构的培育和引进,为创新创业提供良好的支撑条件。” 在广州市委宣传部、广州市社科联共同主办的“大学与城市(二)—广州地区社科名家访谈”活动中,华南理工大学教授张振刚表示。

南风窗:您是公共政策领域的专家,参与了很多广州市和大企业的政策规划。区域规划、企业规划对城市有什么样的作用?

张振刚:我17岁来到华南理工大学读本科,就一直在这个城市学习、生活和工作。很有幸见证了这座城市的建设和发展。2003年的时候,我就受广州市政府的邀请,承担了广州国际生物岛的战略规划工作,为它做概念规划。我们设计了五大功能区,现在来看它基本上是按照这样一个概念框架进行建设的。

我还参与了广东省科技厅在2010前后设立的“院线提升计划”工作。“院”是大型企业建设研究开发院,“线”是大型企业设计制订创新路线图。我作为首席专家很荣幸承担了这样一个项目。我们这个团队走进了广药集团、美的集团、金发科技、白云电器、广船国际等一大批企业。

金发科技在2013年的时侯要对创新系统进行设计,邀请我们的团队协助他们对企业的创新体系框架进行了梳理。后来,他们以此申报并且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奖”,国家科技进步奖有一项叫“企业技术创新工程”。对于企业来说,在建设发展过程进行战略谋划,进行创新体系建设的规划,对促进它的建设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所以我也很荣幸,在国家“改革开放”的这个大背景下,见证、参与了企业的建设和发展。在这个过程当中,感受到我们国家在不断进步和强大,我们的城市在不断地汲取一种伟大的力量向前奋进。

南风窗:您提到大学教育要发展“三个智慧”,这样的大学对城市发展会起到什么样的作用?

张振刚:大学应当发展思想智慧、学术智慧和实践智慧。大学是思想智慧碰撞、激发的场所。一个智慧的火花,会激发很多的智慧的火花,很多个智慧的火花碰撞在一起,就会燃起熊熊火焰,迸发出巨大的能量。思想领先于理论,引领理论创新。理论来源于实践,价值在于指导实践,所以,大学要营造环境,提供条件,完善机制,鼓励师生在交流互动中开展思想交流。

大學注定就是为学术而生的。大学必须发展学术智慧,对科学技术发展进行预见,对社会发展的趋势进行展望。而且,大学要发展实践智慧,将创造的理论知识与城市的发展需求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与城市共创美好的明天。

大学教育对一座城市的国内生产总值会带来巨大影响。以美国为例,根据哈佛大学教授格莱泽的统计,拥有学士学位的城镇人口所占比例每提高10%,某地区1980—2000年间的收入增长速度就相应地提高6%。拥有本科学历的人口所占比例每提高10%,城市的人均产值就相应地提高22%。上学读书的时间每增加一年,他的收入通常会增加8%左右。大学对一座城市来说,是重要的创新力量。

南风窗:在发展战略理论研究领域,您主持承担2011年度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城市社会来临与智慧城市设计及发展战略研究》。现在智慧城市的概念炒得很热,今天的我们该怎么看大学与智慧城市的关系?

张振刚:城市应当增强系统智慧、制度智慧和人工智慧。系统智慧是人们将城市的战略系统、经济活动系统、社会活动系统、生态系统和支撑系统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使它们变得更加美好的力量。缺乏系统智慧的城市,是会退步甚至衰落的。美国的底特律在很富裕的时候,没有未雨绸缪进行产业的转型和升级,以适应科技的进步发展,导致了它进入了无尽的衰退之中,欧洲的一些城市也是如此,由于缺乏系统的战略统筹思维,没有适应新的产业革命和科技革命发展的需要,过去的繁荣成了昨日黄花。

制度智慧包括文化共识、道德规范和行为规制三个方面,是推动城市不断创新发展的力量源泉。广州定位为世界历史文化名城,城市文化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城市的管理制度建设。广州文化的传承和创新,不仅尊重传统,更是锐意创新,让城市管理通过制度智慧而充满活力,让历史悠久的广州文化焕发了新的力量。

人工智慧或称人工智能,是提高城市生产和管理效益的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比如,现在很多企业开展智能制造,生产效率和质量得到质的飞跃。城市运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平台进行城市管理,使城市变得更安全,更有效,更便捷,更加富有。所以,我们要抓住机会,在发展人工智慧产业的同时,更加充分利用人工智慧,让其在推进城市的进步和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南风窗:广州要抓住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机遇,打造一流国际湾区和世界级的城市群。那么大湾区的规划要注重哪些方面?广州在大湾区建设中应该发挥怎么样的作用?

张振刚: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是我们广州、珠江三角洲地区乃至粤港澳面临的一个伟大的历史机遇期。广州作为国家重要中心城市,毫无疑问将能够担负起它时代的使命,发挥重要功能。广州有2000多年的历史,改革开放以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具备了良好的条件。

大湾区对广州有一个定位,叫三个枢纽:航空枢纽、航海枢纽、科技创新枢纽。这个定位是基于广州的优势制定的。地理上,广州是珠江三角洲的龙头,得天独厚。文化上,是岭南文化的中心,底蕴深厚。教育上,71所大学,人才济济。科技上,大院大所、研究型大学集聚,实力雄厚。医疗上,全国三大医疗中心之一,水平一流。产业上,配套齐全,机电、石油、化工、汽车产业基础雄厚,人工智能、生物医药、先进制造、互联网产业方兴未艾。

这样的优势、定位,也向我们提出了新的要求:进一步加强创新集群发展,促进创新枢纽建设。

首先,加强龙头企业的培育、引进。通过在生物医药,新一代互联网、智能制造,人工智能领域培育、引进一批龙头企业,带动上下游产业和企业的协同发展,形成高水平的产业集群。

其次,促进大学集群建设。通过双一流大学建设,推进大学在开展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文化传承创新的过程中,为城市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进一步创新协同机制,开辟大学城公共学术交流活动空间,促进广州大学城中各大学师生的交流与互动,充分发挥大学城在创新谷中的创新积聚、辐射和策源功能。

再次,推进广州创新谷建设。广州创新谷北起科学城,然后沿着科韵路南下,途径产业园区,孵化器园区,金融城,琶洲会展中心,琶洲互联网产业基地,生物岛,大学城,番禺国际创新城,已经形成初具规模的创新集群。要进一步创新机制,发挥创新谷在新旧动能转换中的引擎作用。

最后,完善保障条件。加强科技服务、科技金融服务企业的发展,促进孵化器、加速器、新型研发机构的培育和引进,为双创提供良好的支撑条件。引导和鼓励大型企业建立企业层面的研究开发院,制订创新路线图,构建企业创新体系,为广州创建国际一流企业打下坚实的基础。一方面,广州要积极构建更好的营商环境,吸引海外的优质产业、高端技术落户广州,这是我们对外开放的着力点之一。另一方面,广州的企业也要大胆走出去。当然,走出去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很多障碍,比如要熟悉当地的文化、法律与政策,还要适应当地政局的变化。但即使有这么多阻碍,走出去的这一步我们还是要勇敢地向前迈。如果对外开放只是引进来而没有走出去,那这个对外开放是不充分的。

猜你喜欢

大湾广州智慧
大咖论道:大湾区超级“极点”强势崛起!
没有叫停!广州旧改,还在稳步推进……
大湾区城市大洗牌
117平、4房、7飘窗,光大来惊艳广州了!
9000万平!超20家房企厮杀! 2020年上半年,广州“旧改王”花落谁家?
多彩广州
大湾区的爱情故事
摁下粤港澳大湾区“加速键”
有智慧的羊
智慧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