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留一点空间

2018-05-22韩陆倾贤

作文评点报·高中版 2018年16期
关键词:先哲警句名句

韩陆倾贤

【实战演练】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空间,本指“物质存在的一种客观形式,由长度、宽度、高度表现出来”;同时,日常生活中我们常会提到“网络空间”“艺术空间”“想象空间”“心灵空间”“思想空间”等。

到了高二之后,名句背诵绝对成了一件苦差事。几大张几大张的纸发下来,面对成百上千的名言警句,我们需要做的是一字不落地背出来,它们的意思、内涵反而显得不那么重要了,更无须去谈对这些真理的思考与探索了。

中国古人实在是太过聪明了。所谓前人栽树,后人乘凉,而几千年前的诸子百家几乎是为后人撑起了一整片天。但是翻开儒家经典,几乎都是些结论性的句子,那些先哲已为你想好了所有,只等你将这些结论记住。一片天是很广大,却总是别人创下的,属于我们自己的思维空间,似乎总是少了那么一点。

假如将目光投向大洋彼岸,从苏格拉底到亚里士多德,西方的先哲更为注重的是一种思辨的过程。他们的传道授业往往是以论辩的形式产生,正过来,反过去,举例、因果、歸谬,长篇大论,啰啰嗦嗦,在字里行间似乎什么都没明确告诉你,似乎又什么都说完了。这还不能提供多么广大的空间,毕竟言语总有苍白无力的时候。相较之下,寓言则更为生动逼真【本句表达欠妥帖——要知道,“寓言”也是用言语表达的】,诸子百家中也有那么几位可爱可亲的,例如庄子。庄子的寓言是最为神采飞扬的,他为你描述一只大鸟,告诉你“偃鼠饮河,不过满腹”,让你判断惠施的大葫芦到底是有用还是无用……比起结论式的、毫无回旋余地的名言警句,初读庄子,我们可能只是井底之蛙,天空只有方方的一块,我们需要自己逐步爬上去,然后发现一整片广阔无垠的天地,而且,那是我们自己的。

可翻开那些名句背诵的纸,《论语》能占上好几面,《庄子》却少之又少。

中国的绘画亦如此,画什么都要讲究个“留白”,总要留一点空间给予观画人自由地放逐思维。张爱玲曾在《画论》中提到,一幅画上的题画诗,无论写得多好,总感觉掐掉了那一块好不容易留下来的空间,你看到苍松翠竹可能感叹自然之美,可我看到了,却总想起小时候漫山遍野疯跑玩乐的酣畅。

似乎是背那些名句背得怕了,总想看些奇怪吊诡的故事;也似乎是被天天一打开电视机就能听到的语言暴力给弄怕了,里里外外的人一直在讲话,一直在告诉你这告诉你那,我什么都没想,可又好像什么都知道了;我知道的是跟你跟他都一样的,不知对错的,似乎在达成共识之后,就没有再去辨别对错的必要了。我们的思维拥挤在一起,从古至今皆是如此啊!

我总希望能多留一点空间去思辨、去判断,可随着时间的推移,却总是背道而驰。你说微博拓宽了空间吧,可真的是这样吗?而不是一大堆更快、更多的结论式的句子纷乱袭来,挤走仅剩的一点点独立思维的空间吗?

我也总希望高考名句的纸上,能突然出现一段庄子的寓言,不要求逐字逐句地背诵,只是单纯留一点空间给我们……

【评点】

本文作者见识过人,知识面宽广,对“留一点独立思维的空间”这一论题领悟深刻,体验深切;行文中纵向开展,从校园生活中的名句背诵到西方先哲对思辨的重视,由中国绘画里的留白到微博的“背道而驰”“挤走仅剩的一点点独立思维的空间”,无不极具穿透力,更有“庄子的寓言”贯通前后文,其思路、文字均如行云流水。而文章首尾照应、紧扣论点又是那么自然、恰切,不见斧凿的痕迹。

猜你喜欢

先哲警句名句
封底:·英诗名句·花儿
《中庸》名句节选
所有鲜花都是警句
春日偕诗友登文华阁
漫画家许先哲:梦想不远,“镖人”为证
街头小坐
中华名句
高考英语名句展播及专项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