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种高压注酸解堵技术在渤海注水井的应用

2018-05-22徐雅峰

石油化工应用 2018年4期
关键词:酸液缓蚀剂结垢

徐雅峰

(中海油服油田生产事业部,天津 300459)

受平台海管压力及注水泵功率限制,渤海地区注水井最大井口压力[1,2]一般为 10 MPa~15 MPa,常规基质酸化泵注解堵液压力为井口限压的1.2~1.5倍。注水井多轮次解堵措施后[3],近井地带的酸可溶物变少,需开展深部解堵。酸压[4]是有效的增注措施,一般针对碳酸盐岩进行储层改造,但施工设备多,海上油田场地受限,且经济成本高。提出了将基质酸化和酸压结合的高压注酸解堵技术,优选高温缓蚀剂,引入有机缓速酸[5],用于高温深井砂岩储层酸化[6],提高注水井解堵效果。以渤海B油田B-09注水井为例,井深2 970 m,井温120℃,解堵体系中加入了高温缓蚀剂MC-16,采用高压挤注有机缓速酸工艺,降压增注效果显著。

1 储层特点

B油田构造发育于渤南低凸起与莱北低凸起之间,黄河口凹陷东洼东部斜坡带,紧邻黄河口生油凹陷。B油田的含油层系发育于古近系东营组和沙河街组。主要开发层东营组以构造油藏为主,油层在纵向上集中分布在东二下段Ⅱ油组和东三段,油藏埋深-2 403 m~-2 723 m。东营组储层主要为中-细粒长石岩屑砂岩,石英含量22.0%~32.0%,长石含量19.0%~27.0%,岩石孔隙发育,连通性较好。孔隙度主要分布在15.0%~25.0%,渗透率主要分布在100.0 mD~5 000.0 mD,储层具有中孔高渗的储集物性特征。

B油田压力梯度为1.000 MPa/100m,温度梯度为4.03℃/100m,地质压力系数在1.0左右。流体性质中等,地面原油具有轻~中等密度、中等黏度、高凝固点、高含蜡量、胶质沥青质含量中等的特点。地层水矿化度为11 940 mg/L~12 710 mg/L,水型为碳酸氢钠型。整体来说,B油田属于高温中孔高渗油田。

2 储层伤害分析

B平台注水为水源井的清水和处理后的原油污水,注入水部分指标(见表1)。

表1 B油田注水水质分析

采用饱和指数法对水样的碳酸钙结垢趋势进行预测[7]公式如下(1)~(3):

式中:SI-饱和指数;pH-水样pH值;K-修正系数(由离子强度与水温度的关系图版查得);pCa-Ca2+浓度(mol/L)的负对数;pAlK-总碱度(mol/L)的负对数;u-离子强度;C-离子浓度(mol/L);zi-离子价数。

饱和指数SI<0表示水中碳酸钙未饱和,不结垢;SI>0表示结垢;SI=0表示稳定。通过计算可知B油田水样的饱和指数为1.85,表明该注入水存在碳酸钙结垢趋势。

结垢原理如下(4)~(6):

在pH低于7.5时,只有极少数的HCO3-离解为CO32-,油田水的pH一般都大于7.5,多数地层水质都不含或含有少量CO32-。地层水碳酸钙结垢主要受pH、温度和矿化度影响。pH较高时会产生更多的碳酸钙沉淀;当温度升高CaCO3在水中的溶解度降低而析出;矿化度的增加会使CaCO3的溶解度增加。

以B平台B-09井为例,该井2014年5月投注,井深2 970 m,井底温度120℃,砂岩储层疏松,由于经过4次解堵作业,近井地带存在微粒运移,受注水水质影响,深部存在结垢趋势。伤害主要为:清污混注后铁离子相关的沉淀物以及产生CaCO3结垢;清污混合水不配伍,在地层条件下静态时会发生作用,生成一定的悬浮物或沉淀;油田注入水含油,长期注入会形成有机堵塞。在解堵体系选择时,需考虑高温、缓速、深部解堵及解堵液对复合垢的溶解能力。

3 实验

3.1 缓蚀剂的选择

根据行业标准《SY/T 5405-1996酸化用缓蚀剂性能实验方法及评价指标》测试,压力16 MPa,搅拌速度60 r/min,挂片为N80钢材,结果(见表2)。被评价的酸化用缓蚀剂 COH(咪唑啉)、TC-3(脂类)、MC-16(希夫碱)的缓蚀效果均满足行业标准要求,TC-1(无机类)不满足要求。酸化用缓蚀剂MC-16的缓蚀效果最好,优选其作为缓蚀剂。

表2 高温缓蚀剂的筛选

3.2 酸液配方优选

高温深井中,引入有机酸可以更好地控制酸岩反应速度,起到缓蚀和缓速的作用。砂岩储层常用土酸来处理,但其与黏土的反应过快,达不到深部解堵的目的。多氢酸体系[8]是用一种复合膦酸与氟盐地下反应生成HF,这种新型复合膦酸含有多个氢离子,因此被称为“多氢酸”或“五氢酸”。多氢酸酸液体系能长时间的保持HF的浓度较低,且能长时间的维持这个状态。高温条件下,土酸与黏土更容易发生二次反应,产生沉淀。多氢酸的反应速率要低于土酸,可有效避免二次沉淀的产生达到深部酸化的目的。

通过溶蚀实验筛选酸液配方(见表3),称取岩粉2.0 g,反应温度95℃,反应后105℃干燥2 h,称重。预处理液配方,6%~10%盐酸对B油田3组岩样的平均溶蚀率为16.8%,最高为19.32%,选取8%浓度合理。采用8%的盐酸加入3%~7%的有机酸HAc观察缓速效果,优选综合指标高的5%HAc。处理液配方,6%HCl+(4%~6%)MH+(1%~4%)MF对 B 油田 6组岩样的平均溶蚀率为26.5%,最高为27.82%,从优化效果和节约成本的角度考虑选取6%HCl+4%MH+2%MF作为处理液。

3.3 配伍性能评价

按照酸液推荐浓度,将有机酸溶液、多氢酸溶液分别与高温缓蚀剂、铁稳剂、黏稳剂、助排剂混合,实验结果(见表4、表5)。由实验结果可知,配方酸液具有良好的配伍性,无沉淀、分层现象。

表3 酸液配方的筛选

表5 多氢酸与添加剂的配伍性

4 现场应用

4.1 井史

B-09井是B油田的一口注水井,射孔层位为E3d2LⅡ油组,油层中部垂深2 514.2 m。2014年5月投注,第一至四段合注,全井日配注400 m3,实际日注水400 m3,井口注入压力13 MPa。2014年10月后该井吸水量逐渐下降,至12月日注水量174 m3,注入压力13.8 MPa。12月笼统酸化作业,措施后日注水量578 m3,注入压力11 MPa。2015年3月日注水量150 m3,4月笼统酸化作业,措施后日注水量478 m3,达到配注,但注水压力高。11月分层配注,井口压力10.5 MPa时第一至四防砂段无水嘴,第一段吸水260 m3/d、第二段吸水6 m3/d,第三段吸水15 m3/d,第四段不吸水。2016年1月分层酸化第三、四段,酸化后达到配注。6月注水压力高达不到配注。10月分层流量测试,井口压力8 MPa时,第一层吸水158 m3/d、第二层吸水63 m3/d、第三层吸水5.4 m3/d、第四层不吸水。一、二层达到配注,三、四层欠注。2016年11月第三、四段高压挤注实验,最高挤注压力30.7 MPa,测试挤注措施后三、四层合注10.2 MPa时注水50 m3/d,达不到配注。

4.2 工艺设计

结合B-09井污染原因,设计了预处理液解堵近井地带,缓速酸处理深部的方案,解堵半径2.5 m。在高于破裂压力下[9]挤注酸液,B-09井口破裂压力为20.46MPa(忽略摩阻)。结合井下工具压力等级P施工max=34.5-1.79-0.5≈32 MPa>P破。

4.3 现场施工及效果

2017年3月16日,B-09井高压酸化作业,挤注预处理液25 m3,处理液40 m3,顶替液25 m3,最高施工压力30.7 MPa。施工中采用了酸化动态数据采集和评价系统,它能连续监测酸化施工过程和实时评价酸化效果。酸化施工曲线(见图1)。从施工曲线分析可以看出,在预处理液到达储层与储层矿物和外来物质反应后压力明显下降,处理液进入储层后,进一步溶解深部污染物,排量大幅提升,持续高压注酸后,降低排量测视吸水指数(单位压力下的日注水量),酸液效果明显。作业前注水压力13 MPa,日注水量30 m3,配注400 m3/d,视吸水指数2.3 m3/d/MPa。作业后注水压力2 MPa,日注水量400 m3,达到配注,视吸水指数增加85.7倍,持续有效。注水效果(见图2)。

图1 B-09施工曲线

图2 B-09注水曲线

表6 四口高压注酸井效果

B-09井成功经验的基础上,高压注酸解堵技术在B-11、F-08及A-29井进行了推广应用,降压增注效果(见表6)。从表6看出,视吸水指数增加51倍以上。

5 总结

(1)将酸压和基质酸化结合的高压注酸解堵技术可有效提高多轮次解堵注水井降压增注效果。

(2)MC-16高温缓蚀剂可以满足高温条件下酸液体系的性能要求,有机缓速酸体系各添加剂配伍性良好,可以实现砂岩储层深部解堵。

(3)高压注酸解堵技术在渤海3个油田应用解堵效果良好,可推广应用于类似井增注。

参考文献:

[1]梁卫东,姜贵璞,王丽敏,等.砂岩油田合理注水压力的确定[J].大庆石油学院学报,2004,(4):42-44+113.

[2]张凤辉,徐兴安,薛德栋,等.海上油田井口安全注水压力研究[J].石油钻采工艺,2015,(6):83-85.

[3]吕宝强,李向平,李建辉,庞鹏,达引朋.我国重复酸化酸液体系的应用[J].油田化学,2014,(1):136-140.

[4]杨永华,胡丹,黄禹忠.砂岩储层增产新技术-酸压[J].断块油气田,2006,(3):78-80+94.

[5]蒋建方,杨玉凤.乙酸在砂岩酸化中的功能[J].钻井液与完井液,2007,(2):70-72+76+91.

[6]杨志涛,方梦莉.高温深井酸压技术发展及在江汉油气藏的应用研究[J].科技创业月刊,2008,(2):154-156.

[7]尹先清,伍家忠,王正良.油田注入水碳酸钙垢结垢机理分析与结垢预测[J].石油勘探与开发,2002,(3):85-87.

[8]赵立强,杜娟,刘平礼.多氢酸酸液体系酸度特性实验分析[J].天然气工业,2008,(2):93-95+171.

[9]周林帅,徐超,刘伟,等.定向井破裂压力计算方法及其应用[J].石油地质与工程,2015,(1):124-127+150.

猜你喜欢

酸液缓蚀剂结垢
不同浓度的缓蚀剂对水轮机常用低合金钢的腐蚀防护研究
JRHS-2二氧化碳缓蚀剂的研究与应用
渤海油田注水井多效复合酸解堵技术应用研究
油田采出水结垢影响因素分析
酸蚀裂缝差异化刻蚀量化研究及影响因素探讨
考虑多重滤失效应的前置液酸压有效缝长模拟
玻璃钢原油管线结垢特性实验分析
曼尼希碱型酸化缓蚀剂研究进展
N80钢盐酸酸化缓蚀剂的合成及其缓蚀性能研究
酸压滤失体积表征与计算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