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把“淘”出来的书,“读”成你的样子

2018-05-22李剑明

中学生天地(C版) 2018年4期
关键词:几本书旧书店读后

小时候家在农村,生活比较艰苦,买不起书,但我一直很喜欢看书,也看了不少书。我父亲年轻时买过一些书和连环画,也把他读书时的课本一直保存着,我小时候就看父亲留存下来的书,并养成了良好的读书习惯。

年少时看书其实是似懂非懂的,一般都是一目十行,不求甚解。像毛泽东的著作,家里有很多,我更多看的是那些注解部分,了解学习一些人名和文史知识。作为一个20世纪60年代生人,没有系统阅读的条件,也没有人可以请教,只能逮到什么读什么。

一直到80年代上大学以后,我才真正开始买一些属于自己的书,当然资金都是从很有限的零用钱中挤出来的,每买一册书都要犹豫再三,下很大的决心。更多的时候,我还是去学校图书馆借书来阅读。就这样连借带买,才算真正读了些书,也有了一些自己的藏书。很多书都是打折书和二手书,价格相对比较便宜。我那时候经常去的是杭州中山路的新华书店特价书门市部,每次去差不多都会搬几本书回来。

大学毕业时,我已经有了几百册的藏书,后来都把它们托运到了工作单位。读书的爱好一直保留下来。

工作以后,有了工资,买书条件好了一些,但工厂图书馆的藏书跟大学图书馆是没法相比的,很多书想读也借不到,只有自己购买。每次进城,总忘不了去书店或书摊,看看有没有自己喜欢的书籍。对于原价的新书我还是比较克制的,除非特别想看才会去买,尽量还是买打折书和旧书。有一段时间,我几乎每周都要到城区各家书店晃悠,搬回来几本书,慢慢也就积累了近万册的图书。

我出差到任何一个城市,只要有时间,一定要去逛书店的,并且优先选择逛旧书店。我逛过北京的潘家园、琉璃厂和报国寺,逛过上海的文庙和新文化服务社,去过杭州的假日旧书市场,还逛过香港的很多家旧书店,以及各种各样的新书店,经常会带一大堆书回家。这些都成了美好的回忆。现在更多的是通过网络搜书,条件比以前可是好多了,只要不惜成本,大部分想要的书都能找到。在网上还能找到大量的电子书,很多旧书、网上价格很高的书也有电子版。为了省钱和节省空间,我也尽量阅读一些电子书。当然我们这代人还是有纸书情结的,要不然我也不必要藏这么多的书,弄得家里满坑满谷、凌乱不堪了。

经常淘书,我也认识了一些很爱书的书店老板。像香港新亚书店的苏赓哲、香港神州书店的欧阳文利、乐清桃园书店的郑金财、衢州青简社的王汉龙,都是有故事的人,我也分别在自己写的文章里提到过。这些书店中,尤其是香港的旧书店很是让人怀念。因为工作的关系,我曾在香港待过一段时间,那些大多在很高的楼上的旧书店就成了我消磨周末时光的好地方,在那里可以买到一些内地难得一见的中文图书。

很多人都感慨藏书愈多、读书愈少,我也常有此感。古人说“书非借不能读也”,确实是有一定道理的。因为借的书是要还的,必须抓紧时间读。读后如果有心得,单凭脑子记是困难的,用笔写下来就好多了,图书馆借的书不好在里面做标记,有什么心得就尽量记在自己的笔记本上。我以前还是经常去图书馆借一些书来读的,但随着年纪变大,也不爱跑图书馆了,本地的图书馆藏书量也很有限,现在基本就读自己买的书,好在得书的渠道多,倒是根本不愁没书读的。

藏书是要读,但也没必要每本都精读。有些书知道个大概就可以了,是作为资料保存的,当然需要的时候也要知道去哪里查,总得有个大致了解。利用网络的便利,我现在阅读每一本书的时候都在豆瓣读书上做一个读后短评,这样有利于回顾全书的内容,把自己认为有收获的部分整理出来,也可以和书友们进行交流,对于提高阅读效率还是挺有帮助的。

书自然是读不完的,还是要根据自己的兴趣精选。我读到自己特别喜欢的作者,一段时间内就尽量选择这个作者的书来读,尽可能对这个人有个全面的了解,这样的读书法我觉得还是挺有收获的。中国的作者中,我读得比较多的有胡适、周作人、林语堂、郁达夫、张爱玲、黄裳,外国的作者有黑塞、D.H.劳伦斯、毛姆等人,他们的著作我基本都找来读过。有几本书,像《约翰·克利斯朵夫》《荒原狼》《人性的枷锁》《忏悔录》等,对我的人生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至今我还记得那时读后所受到的心灵震撼。这些书我大多是从学校图书馆借来读的,读的时候就大段大段地抄录,之后还忍不住再去买一本放着,以便随时翻开重读。二十来岁时,求知欲特别旺盛,特别容易受到书籍的影响,此后就很少有这种体验了。

博览群书固然不错,但博中取精可能收获更大。读书必须有自己的独立思考,才不至于成为书的奴隶。无论是读什么样的书,都不能被书牵着鼻子走。

就这样,日积月累,年复一年,藏书也就越来越多,大有成灾的趋势。塞满了书架不说,连书桌、电视柜上都堆得到处都是。我的藏书中没有什么珍本善本,都是自己想读的普通书籍,自然还远算不上是一个藏书家,但我敢说,书已成了我此生最重要的朋友,成为我人生的一笔珍贵的精神财富。

猜你喜欢

几本书旧书店读后
最多能买几本书
虔诚描绘精神的富足——《张富清传》读后
对我影响最大的几本书
中国旧书店访书举隅——见于《书林掇英——魏隐儒古籍版本知见录》
遇到麻烦的蝌蚪
多借几本书
花丛觅诗
韩小忙《整理与研究》读后
王子野巧喻旧书店
《十次突击》读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