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场舞的主流舞种类型梳理与流行性分析

2018-05-21俞艳

世界家苑 2018年4期
关键词:娱乐性流行性广场舞

俞艳

摘 要:随着我国三十多年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广大群众对健康长寿和精神文化享受的需求日益迫切,群众广场舞这种具有典型市民化的集体艺术活动正在中国的大江南北流行开来。下文中笔者将通过对广场舞主流舞种类型的梳理总结出广场舞的艺术特性和风格特点,从而阐述广场舞的流行性因素与社会文化价值,为广场舞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广场舞;流行性;文化价值;娱乐性

引言

舞蹈是在一定的空间与时间中展示的视觉艺术,以有韵律的人体动作(律动)为主要表现手段。文明刚刚开始之时舞蹈艺术就参与到原始人类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并且最初的舞蹈就是以类似于现今广场舞的形式所出现的。远古先民为了驱灾避祸会组织大规模的巫术活动,歌、舞、乐三位一体出现在巫术活动中,其中舞就是部落中的众人在一个固定的空间内集体舞蹈并伴有化妆和音乐,来愉悦神灵,祈求降幅。这种仪式化的集体舞蹈日后与各个地区的文化风俗不断融合发展,成为祭祀、节日、婚丧嫁娶等仪式中不可或缺的艺术形式,也成为我们各民族民间舞蹈的重要表现形式,更是我们现代广场舞的雏形。改革开放后,城市基础建设不断加强,市民广场如雨后春笋遍布农村和城镇,为广场舞的风靡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各个舞种都开始以广场舞的形式出现在世人面前,甚至很多不鲜为人知的民间舞蹈通过广场舞重回人们的视线,说明广场舞不仅仅是简单的群众娱乐活动,而是促进社会文化发展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途径。梳理广场舞的种类;阐述其流行原因无论从文化价值还是社会价值上都有极其广泛的意义。

一、广场舞的主流舞种与类型

群众广场舞的种类与类型繁多,这是因为广场舞的发展历史与自身特点所决定的,很多学者把广场舞的种类和类型两个概念混为一谈。其实非也,广场舞的种类以舞蹈的体裁进行划分,而广场舞的类型是以创作的方法进行划分。

(一)主流舞种的多样性

1、广场舞中的各民族舞蹈

我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广场舞的种类具有强烈的地域色彩,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不同,汉民族与少数民族又有区别,这样就造就了广场舞种类的多样性和复杂性。群众广场舞大多会直接以当地的民间舞蹈作为舞种,汉族地区一般多以秧歌、花鼓、花灯、采茶、腰鼓舞、扇子舞等。少数名族的舞种更是繁多,如:藏族的弦子、热巴;蒙族的安代、筷子舞;朝鲜族的长鼓舞、农乐舞;瑶族的铜鼓舞、长鼓舞等。由于汉族的秧歌、腰鼓、扇子舞在技术上没有特殊的要求,在广场舞的舞种中所占据较大的比例。

2、中西方融合的广场舞

上世纪80年代开始由于改革开放的深入,随着西方文化的不断涌入,很多西方舞种也逐渐被国人所接受。一些节奏感较强的舞种也加入到了广场舞的行列之中,如:现代舞、爵士舞、踢踏舞、霹雳舞等舞种在与中国流行音乐的结合下成为很多中青年广场舞者的最佳选择。综上所述,我国广场舞的主流舞种繁多,既有民族特色又有中西融合,从体裁上有很强的包容性和开放性,从难度上没有太高的技术壁垒,这恰恰是广场舞的最大特点与优势,自由的选择成为它具有群众性的基础,多人参与,愉情健身成为群众广场舞的生存方式和重要功能。

(二)群众广场舞的类型

1、“拿来主义”的民间舞蹈

上文中笔者提及,我国很多广场舞的舞种是实行“拿来主义”,直接以各地的民间舞蹈作为广场舞的舞种来源,这种舞蹈在广场舞中占比较大,数量众多,如:秧歌、花鼓、采茶等。这天然的把广场舞蹈与人民群众结合在了一起,优点在于体现了广场舞的群众性和地域性,接地气,可以最广泛的吸引当地的舞蹈爱好者;不足在于缺乏创新意识,使得广场舞过分依赖于民间舞蹈,从而不利于自身独立健康的发展。

2、加工改编的广场舞

这种广场舞蹈是在原有的民间舞蹈基础上由专门的舞蹈编导结合广场舞特性加以改编创作的广场舞作品。这种广场舞既保留了原有民间舞蹈的文化特性,又符合时代精神和广场舞在艺术活动中的现实要求。由于既要照顾原有特点,又要融合新的动作与音乐,所以改编起来难度较大,精品不多,《凤秧歌》、《盛世华章》、《高台花鼓》、《采茶灯》等是这一类型不多的代表作品。

3、原创广场舞

由舞蹈家、舞蹈编导在吸取民间舞蹈和西方舞蹈精华的基础上,根据广场舞的表演场地、难易要求、接受人群等要素全新创作的广场舞。如:《夸晋城》、《花儿朵朵》、《潞安鼓书》等作品。原创类型的广场舞相比改编类型的广场舞创作的空间较大,舞蹈艺术家可以根据个人的爱好、现代社会的特性、西方舞蹈的元素、流行音乐的趋势大胆创作,打破了传统民间舞蹈对于创作的束缚,可以充分调动创作者的主观能动性和创作的激情,对广场舞从题材到形式的创新有积极作用。当然,创新不代表完全抛弃传统艺术和民间舞蹈的精髓,很多老舞新编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如:北京《新秧歌》就有着很好普及,用新的舞蹈和艺术语言去诠释传统的文化精髓。

广场舞的三个类型其实也是广场舞蹈的三个发展阶段,从刚开始依赖于传统民间舞蹈,到与现代文化融合不断发展,最后走向独立。这是所有艺术形式发展的必然规律,就像电影刚开始依赖于戏曲、戏剧等姊妹艺术,之后不断发展然后成为一门独立的艺术形式。那么广场舞如何才能健康可持续的发展?什么样的广场舞才会更加的流行?那一定是符合人民群众审美需求,兼顾广场舞蹈的艺术特性,并且弘扬正确价值观的作品才能持久的发展下去,流行开来。

二、群众广场舞的流行性分析

(一)物质条件的发展与市民文化的兴起

毋庸置疑群众广场舞是人类艺术活动中的一员,纵观人类艺术发展史任何的艺术活动都离不开相适应的物质条件与受众基础,广场舞流行的热潮当然无法离开这两个必要条件。

上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的改革开放已经取得了初步成就,中国大部分地区已经解决了温饱问题,政府开始注重人民的文化建设和城市基础性建设。为了提高人民文化娱乐生活水平,给市民提供公共的文化活动场所,提升城市形象,大部分城市开始建设市民广场。市民广场这个“新鲜事物”开始走进中国的各个城市,為广场舞的流行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

随着城市化的进程不断加快,城市人口不断增多,市民纷纷自发组织的以社区、街道、甚至兴趣爱好为由头的社会团体开始增多。这些社会团体不以盈利为目的,定期组织相关文化活动,丰富市民自己的业余生活。比如有书法社、舞蹈社、歌唱社等等,政府常常牵头举行相关的比赛,其中不乏优秀的艺术作品和艺术人才,市民文化的兴起为广场舞的流行提供了受众基础或者可以说是群众基础。

(二)老年化加快与社交心理的需求

独生子女政策的影响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现阶段已进入老龄化社会。由于社会物质水平和医疗水平的发展,中国人口的平均寿命在不断增加,这就带来了一个社会问题:老年人退休后长达20年甚至30年的老年生活该如何健康充实的度过?这种健康和充实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是身体的健康,需要通过合理的运动来达到锻炼体魄的效果;其二,是精神的充实,由于年轻人忙于工作,下班后又无法过多的陪伴老人,大多数老人长期处于缺乏交流,精神空虚的状态,他们急需一个可以进行社交和精神放松的场所,广场舞迎合了老年人健身、社交、休闲、娱乐的多样化需求,既锻炼了身体,又丰富了他们的精神生活,让他们能够老有所乐。

在广场这个特定的社会空间中没有所谓的领导、干部,没有阶层的划分,只有观众和表演者,每个人在广场舞的艺术活动中是平等、自由的,你可以看,也可以跳。这样的社交环境淡化了人的社会属性,增加了人与人的信任与理解,很多老年人在此结交朋友袒露心扉,成为他们互相探讨舞蹈艺术,互相精神慰藉的精神家园。

(三)简单易学与审美娱乐

上文中笔者已经提到群众广场舞有两个显著特点:其一,舞蹈种类繁多,选择面广;其二,没有技术壁垒,动作简单,易学易跳。无论你是高矮胖瘦,还是是否有舞蹈基础你都可以很快的选择一种适合自己的舞蹈。广场舞这样的特性使得它人人可以学,人人可以练,成为最广泛的群众艺术活动,那它的流行也是合情合理。

审美娱乐作用,是指通过参与艺术活动,使得人们的审美需求得到满足,获得精神享受和审美愉悦,使得身心得到愉快和休息。广场舞一般都配有节奏性较强的音乐,而且是群舞,参与其中的人既是表演者又是欣赏者,这种双重的艺术审美体验可以将人们从繁重的日常生活中抽离出来,达到身心的放松与愉悦。这种身心的放松是所有人都需要的,跳广场舞不需要识字,不需要有良好的教育背景,更不需要昂贵的经济成本,无论是中老年人,还是家庭主妇都可以通过如此快速廉价的方式获得这种审美娱乐的体验。

三、广场舞流行的社会价值与发展前期

(一)大众文化与主流文化的桥梁

大众文化是指某一地区、社团、国家中新近涌现的,被大众所信奉、接受的群体性文化,它具有属性商品化、传播媒介化、制作标准化、形式娱乐化等特点。一般而言大众文化需要通过大众传播媒介进行传播,当今中国电视、网络等大众传播媒介迅速发展,为大众文化的资深提供了土壤。

广场舞由于流行度广,受众多,植根于中国传统民族文化,又具有强烈的市民文化娱乐色彩,使其天然的具有大众文化和主流文化的双重属性。大众文化由于自身泛娱乐化的特性,我们必须引导其向主流文化靠拢,去其糟粕取其精华,所以广场舞具有利用主流文化引导大众文化和利用大众文化反哺主流文化的社会价值。这种价值笔者认为可以从两方面体现:其一,舞蹈艺术家们通过创作蕴含主流文化内涵的广场舞作品,来引导广场舞的文化取向;其二,很多广场舞自身具有民族的优秀文化,可以成为主流文化的一部分。

(二)群众审美水平提高的重要途径

艺术审美是人类审美意识的集中体现;是真、善、美的结晶;是内容美与形式美的统一。一个国家群众的艺术审美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了该国的文化建设水平和群众人文素养水平。我国是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的文明古国,不断提高广大群众的艺术审美水平不仅是历史性的任务更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必然要求。广场舞是一种具有及其广泛参与性的艺术审美活动,它和老百姓之间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依赖关系。高高在上的交响乐、一本正经的舞台剧、晦涩难懂的戏曲艺术固然高雅也可以提高群众的审美水平,但却和大部分群众格格不入。艺术审美水平的提高与学习文化知识一样,需要由浅入深,而广场舞就是“浅”的开始。广场舞的参与与欣赏显然不可能把每位群众培养成艺术加或艺术评论家,但它可以通过音乐的选择、舞蹈动作的排演、表演服装的定制提高人们对美的认知能力和艺术活动能力,为群众进行基础性的审美训练,提高审美水平。

(三)文娱结合可持续发展

广场舞作为群众性普及化艺术活动必须具备文化性和娱乐性才可持续发展。文化性主要体现在广场舞的作品内容之中,创作出具有高品质文化内含且群众喜闻乐见的舞蹈作品是广场舞可持续发展的灵魂。何为具有高品质文化内含的舞蹈作品?文化性如何体现在广场舞的作品内容之中?首先,舞蹈作品必须结合当地风土人情、人文风貌,展现该地区所特有的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其次,舞蹈作品中需要融合中西方不同的舞蹈元素、创作思维、具有开放性和可嫁接性,使得舞蹈作品可以与时俱进,而不是一成不变。最后,舞蹈作品的内容和主题要符合我国的主流文化,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寻找灵感,创作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广场舞。

娱乐性主要体现在广场舞的作品形式之上,放松心情,愉悦精神是广场舞流行和持续发展的动力所在。广大的人民群众参与到广场舞的表演和欣赏活动之中为的是解除一天生活的劳累,而不是去听道理,受教育,娱乐性必须很好的体现在作品形式的运用上。首先,广场舞蹈的动作编排必须简单易学,可以运用大量循环式的动作设计,使得初学者有一学就会的成就感。其次,体裁的选择要多样性,中西兼收,照顾到各个年龄断和不同性别的群众,甚至可以运用串烧模式进行拼贴式的创作。最后,可以根据相同节奏和风格的音乐创作出系列化的广场舞蹈作品,形成一舞配多曲或一曲配多舞的作品架构,从而大大减少新舞学习的难度和时间。广场舞的文化性关系到作品的内容,娱乐性关系到作品的形式,内容与形式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缺一不可。文化性可以提升广场舞的品质与艺术内含,娱乐性丰富广场舞的表演形式和参与人群,形式的创新和参与人群的丰富又会赋予作品内容新的意义和文化,兼顾广场舞的文化性和娱乐性就是兼顾内容和形式的辩证统一,这既是符合艺术发展的必然规律,也是广场舞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四、总结

群众广场舞的流行是我国文化艺术发展的必然阶段,也是我国城市化进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道靓丽风景。无论是对传统文化的发展与弘扬,还是对于市民文化的建设与补充,它都起到了积极而广泛的作用。梳理群众广场舞的主流舞种类型对于保护和研究广场舞的可持续发展都有着无法替代的作用,作为文艺工作者的我们必须以艺术发展规律为准绳,以艺术创作为实践,以理论研究为基石,充分调查研究广场舞流行性所带来的社会价值,从而探寻一条符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群众文化艺术建设的路线。

参考文献

[1]《艺术概论》王宏建 主编 文化艺术出版社 2010年10月第1版

[2]《艺术学概论》 彭吉象 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5年5月1日 第4版

[3]《全民健身中广场舞流行的社会学分析》周芳,方新普(安徽工程大学体育学院,安徽芜湖 241000)中图分类号:G241.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8666(2015)02-0104-05DOI:10.16069/j.cnki.51-1610/g4.2015.02.022

[4]《广场舞文化溯源与发展瓶颈》窦彦丽,窦彦雪 四川体育科学2013 年4 月第2 期 中图分类号:G8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6891(2013)02―0092―03

(作者單位:南京市工人文化宫)

猜你喜欢

娱乐性流行性广场舞
大学生流行性感冒防治知识、行为及中医知识调查研究
普通感冒和流行性感冒有何不同
流行性感冒
“微文化”传播对高职大学生价值观影响及对策研究
新时期国产类型电影的创新之路
广场舞与群众文化建设
兴国县2007~2011年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