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青少年德育生活化的实践路径研究

2018-05-21党巍

世界家苑 2018年4期
关键词:实践路径青少年

党巍

摘 要:德育生活化已成为当今德育工作开展的必然方向。本文在分析青少年德育现状的基础上,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阐述了青少年德育生活化的一系列问题。旨在提出有效的实践框架,构建青少年德育生活化行之有效的实践路径,为更好地实现青少年德育生活化提供有力的保证。

关键词:青少年;德育生活化;实践路径

随着社会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的程度不断加深,当代青少年生活在一个复杂而多变的环境中,青少年如何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实现自我价值,这是摆在教育工作者们面前很棘手的问题。德育的根本是任务是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当代的道德教育不能仅仅是纸上谈兵,德育应该存在于每个人的现实生活当中,引领青少年的现实生活。所以德育生活化是树立正确价值观的最可行路径。

一、什么是“德育生活化”

德育生活化是指教育者要关注受教育者的实际生活需要,采用现代化资源,在受教育者的实际生活当中融入德育教育,从而提高他们的道德素质,最终达到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首先,实践性是德育生活化的起点和终点。我们把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那么一个人是否具有真正的道德素养,也不能只看他在学校或者课堂上的表现,更不能仅仅把考试的分数作为衡量一个人道德素养的标准。德育必须来源于生活也最终走向生活。传统的德育活动是囿于学校内部的,仅凭教育者在课堂上的讲述、灌输,让学生被动的接受道德理论,效果并不好。我们要建立现实的、流动的、活泼的德育模式,让学生把德育理论运用到实际生活当中。

二、建立家校互动模式

青少年学生主要置身于学校和家庭中,这就决定了对青少年的道德教育绝不能脱离家庭的影响。学校承担了主要的德育任务,家庭也必须给予有效的配合与支持,这样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学校要善于借鉴和吸收家庭教育中的有效经验和方式方法,将其融入学校德育工作中,促进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互动。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是孩子教育的最初场所,青少年所处的家庭环境、青少年父母的教育方法对青少年的思想品德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当今青少年的父母大多数都有良好的教育背景,他们越来越关注孩子的教育问题,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也积累了相当有效的经验和方法。学校应联合家庭这一教育力量,尽可能拓宽教育途径,通过建立长期的、稳定的家校互动模式,鼓励家长为学校德育工作出谋划策。学校可以安排讲座,定期邀请不同的学生家长来到学校介绍他们在家庭教育中的成功举措和失败案例,学校也要对孩子在校的德育表现作细致说明,从中找到差距,及时弥补。

三、利用大众传媒,发挥德育自觉功能

大众传媒是现代社会快速发展的产物。它具有获取和发送信息、文化传承、监督等功能。

当代青少年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等深受大众传媒的影响。大众传媒实体的多样化、符号的影像化和信息的商业化深深渗入到当代青少年的日常生活,凭借着即时更新、碎片化、跨地域的传播手段,日益成为青少年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大众传媒对青少年德育的影响是不容被忽视的。大众传媒应通过自身丰富、多样的平台发挥道德自觉功能,承担道德教化的责任。如果大众传媒自身能够秉承道德自觉意识,加之在社会宏观层面上对其信息源给予一定的控制,从微观上可以形成青少年对传播影响趋利避害的自主选择能力、自主调控机制,则会大大增强大众传媒对学校德育对象的正面德育效应。大众传媒将成为现代学校德育良性运转的的重要环节。

四、充分发挥学校的主战场作用

(一)构建良好德育环境

学校通常学校都把思想品德课作为必修课程,既传授了知识,又可以促进学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但由于教育者存在认识和实际操作中的误区,在教学过程中往往只注重单向的知识灌输,重智育轻德育,使德育的目标成为一个乌托邦。这种重知识轻实践的德育模式势必将造成德育实效的丧失。种种理论和实践表明,道德认知不必然导致道德行为。道德学习的目标要求德育教学必须坚持实践论。在思想品德课上,我们必须引导青少年学生道德信念,肯定青少年学生践行道德行为,关注青少年内心真实的想法。

(二)拓展校内德育资源

德育资源是指,可以进入德育过程,并积极影响受教育者思想道德的一切现实和潜在的因素。学校德育资源大致包括教师资源、学生资源、课程资源、校园文化资源。

一是教师资源。教师资源包括教师的人格资源和教师的知识资源。教师人格资源的核心就是向给学生以无私的爱和帮助。教师要能站在学生的角度,体察学生的日常生活,探究学生心理,和学生进行良好沟通,尊重和信任学生,这样才能与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为进行德育教育打下基础。教师肩负着传播知识和创新知识的责任。良好的知识结构是开展学生德育的必要保障。教师本身可以通过自主学习,教学研究、参加培训等方法完善其学科知识。此外,学校可以从政策上、物质上对教师有一定的倾斜,也有助于教师发挥主观能动性。

二是学生资源。学生是教育活动中的主体。德育的内容要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为基础。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方法提高对学生生活经验的认识,掌握较为全面和丰的第一手资料。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兴趣,教师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对多数学生普遍感兴趣的资源进行研究,查找他们与德育目标的契合点,最终在德育实践中有所体现,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又保持了他们对德育活动最大兴趣。

三是课程教学资源。毫无疑问,思想品德课是对学生进行德育的主要渠道,但学校对其他学科内涵中的德育资源也应该引起重视。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为例,人文社会科学课程包含了大量的爱国主义素材,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能创设一定的道德情境,通过组织讨论、出专题墙报、写心得等直观生动的形式,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形象,畅谈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而在自然科学课程中,通过介绍科学家们热爱祖国勇于坚持真理的事例、介绍中华民族对古代科学的巨大贡献、展示我国现代科技取得的新成就等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学生的愛国主义情怀,提升他们的爱国主义觉悟,进而深化爱国主义行为。总之,人文社会科学课程和自然科学课程都含有丰富的德育资源。要在教学中依据学科特点,处理好基础知识教学与德育之间的关系,寓德育于学科教学中,以达到既教书又育人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王连卿.让学校德育工作承载于生活化的对策[J].中小学教育,2016(4):99.

[2]樊浩.中国伦理道德报告[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5:166-168.

[3]周秀芹.理性:道德行为发生的内力[J].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14(4):31.

(作者单位:山东协和学院)

猜你喜欢

实践路径青少年
蔬果能让青少年的心理更健康
偶像崇拜 与青少年成长
幸福感强的青少年更健康
中日青少年体质PK
少数民族文化遗产品牌化开发路径研究
以“大扶贫”理念开辟精准扶贫新路径
党的作风建设科学化的实践路径和保障机制研究
浅析高校党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路径
青少年打篮球注意事项
第二单元 做自立自强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