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让农村小学数学常态课堂充满活力

2018-05-21余昌远

世界家苑 2018年4期
关键词:常态语言数学

余昌远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学理念的不断更新,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手段运用到数学课堂教学之中,给当下的课堂教学确实注入全新的气息。然而,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冷静下来也许你就会发现,在热闹与自主的背后,也透射出些许师生之间的放任与浮躁,令人深思的诸多问题也逐渐浮出水面,是不是每个学生都能在这种教学中理解掌握课本知识,实现教育教学目标呢?其实要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更多的还在于数学常态课。只要认真灵活的把握以下几个方面,小学数学常态课堂定能充满活力。

一、让教学行为和语言感染学生

教师的教学行为可以影响学生的一生,当教师站在三尺讲台,一举一动尽收学生眼底。教师的自信,饱满的精神是学生的精神支柱;教师微笑的神情,是学生温暖的阳光,是和煦的春风。教师微微一笑,可以让学生紧张的心情绪得到缓解,让学生感到教师的亲切可爱,师生的距离自然拉近了。教师应该始终是自信的英雄,微笑的美人,是美的追求者和美的化身,这样的教学方式让我的学生十分爱上我的课。

一名数学教师,除其教学行为外,如果能将语言艺术与数学巧妙结合,一定会给课堂教学创造精彩瞬间,有效的教学语言应该具有三性。一是科学性。数学是一门偏重于理性知识传授的学科,它具有严谨的知识体系和抽象、简洁的表达方式。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深入钻研教材,领会教材编写意图,严密而又准确地设计教学语言。如:一次听公开课时,一位教师这样提问:“钟面上一共有几个数字?”有些学生说:“钟是圆形的”、“期末考试我一定考一百分”等等。数字不等同于数,钟是一个物体,不能归为平面图形。一定考一百分,只是一种愿望,但是在概率上不成立。仔细思考我们会发现一不小心这些语言就违背了数学严谨、准确的原则,犯了科学性的错误。教师不仅要自己用语准确、科学,还应该要求学生在正确理解数学语言的基础上,学会用准确、科学的数学语言回答各种数学问题。二是启发性。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直接影响着教学的效果。如:教学大于号和小于号后,为了帮助学生记住这两个符号,编了一句顺口溜:开口向前大于号,尖角向前小于号,开口对着大数笑,尖角跟着小数跑。形象化的语言概括了区别和共同特征,给学生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三是激励性。课堂里教师的语言,机智的一语点拨可以让学生的思维顿开,一句轻声的责备,也可以熄灭学生思维的火花。因此教师在课堂上每一句话,乃至每一个词都要反复推敲,不仅要启发学生思维,而且要亲切、自然、具有激励性。

二、选择实用的现代教育手段

有效的教学手段,并非单指多媒体课件。从当年的热烈追捧到现在的理性对待,实践反复证明,现代教育手段不是万能的,从教学成本的角度来看,有时不恰当的使用甚至是一种浪费。因此我们必须根据教学内容选择有效的现代教育手段。大多数的常态课堂,只要教师认真吃透教材、把握学生,以“用教材教”的理念来教学,课堂教学也照样成功。我在学校听一位教师的常态课,他只用自制的简单教具、小黑板、课本等极为简单的材料,课堂教學效果和教学效率相当的好,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非常好。相反,过多使用现代教育手段不仅会引发学生的视觉疲劳,而且会削弱学生对课本的理解、利用,不利于自学能力的培养。当然,在部分知识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手段动态演示教学内容的优势,再现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强化学生直观感知,从而更好地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如:“圆柱体的体积计算”,我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圆柱体转化成长方体体各积计算过程,让学生通过直观感知理解并记住了圆柱体体积的计算方法,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把探究活动活用成为常态

长期以来,小学数学课堂采用的是一种问答式学习,它不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探究”具有其激发学生自主学习、体验、发现等优点,已逐渐为广大教师所接受并在教学中运用。在重视探究学习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注意的是,数学学习不可能也不必要由学生去亲自发现和独立探索。于是小组合作学习、作交流成了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小组合作学习将传统班级教学的“竞争型目标结构”为主转变为合作型目标结构为主,把“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作为教学评价的最终目标,把个人之间的竞争变为小组间的竞争,形成组内合作,组间竞争的格局。在这种目标结构中,小组成员有着共同的期望和目标定向,增强了“利益共同体”的集体荣誉感,从而激发了学生参与学习,乐于学习的兴趣和动机,为他们主体性的培养与发展提供了无穷的动力。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各抒己见,发表每个个体的主见,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张扬,在此基础上,形成小组意见;又通过组际间的交流,使问题更明朗,在生生之间、组组之间的不断交互中,学生的不同观点意见不断交锋,思维火花不断碰撞,最后,综合大家意见,取得对问题较为完整和较为理想的结论,获得更多知识和技能,感到合作的力量大大超越了个体的力量,自己与小组不可分割,获得互助的成功体验。在这无任何心理负担的学习过程中,后进生在同学们的帮助和鼓励下,形成自己的见解,也得到成功体验的机会。在小组中,学习到如何解决问题的同时,学生也能提高团队合作和沟通的技能,而且增强其自信心和自尊心。

四、实践数学生活化达到学习致用

数学是一门研究现实世界中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学科。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离不开生活。数学知识源于生活而最终服务于生活。尤其是小学数学,在生活中都能找到其原型。新的教学大纲也指出:“人人学有用的数学,有用的数学应当为人人所学,不同的人学不同的数学”。小孩子已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同时他们对周围的事物又特别感兴趣,充满着好奇,教师要紧紧抓住这份好奇心,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及实践当中。如在讲授《三角形三边关系》这节课时我结合学生已有的生活知识和生活经验,创设学生熟知的、贴近他们生活实际的教学情境,架起现实生活与数学学习的桥梁,使学生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如教学后我让学生思考练习题 “自己去学校那条路近?”等都是从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总之,在教学活动中要注意细节,激发学生持续的认知冲动和思维活跃。教师用真诚之心,来鼓励孩子学好数学,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努力追求定能让数学常态课堂充满活力。

(作者单位:贵州省仁怀市茅台镇沙坎小学)

猜你喜欢

常态语言数学
智珠二则
“5+2”“白+黑”是否应鼓励?
习近平不要滥用“新常态”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我有我语言
语言的将来
Action Speaks Louder Than Words 你对肢体语言了解多少
有趣的语言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