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李可染山水画

2018-05-21余婕

世界家苑 2018年4期
关键词:李可染时代精神山水画

摘 要:李可染是中国现代山水画大师,是二十世纪推动中国山水画从传统走向现代的重要画家之一。他学贯中西,融汇古典写意和现代写实,为现代中国山水画开创了一代新风。最典型地体现了“继承——发展”的现代中国美术的创作模式。

关键词:李可染;山水画;既往开来;时代精神

李可染山水画——继承与发展

二十世纪对中国人民来说是一个苦难的世纪,这一时期的中国爆发了民族救亡战争和一系列历史巨变;也是发生新文化运动、中华文化推陈出新的世纪,不仅废弃了沿袭一千三百多年的科举制度,出现了白话文和新体诗,在画坛上也出现了齐白石、黄宾虹、徐悲鸿、潘天寿、李可染等杰出代表。在山水画方面,李可染的贡献可谓前无古人。

一、生活的烙印

李可染是中国现代山水画大师,在20世纪中国山水画从传统走向现代的转变中作出重要贡献。1907年李可染出生于江苏徐州,双亲都不识字,父亲逃荒到徐州改做厨师,母亲则是城市贫民。小学图画老师王琴舫见他聪慧好学,称赞他说:”孺子可教,素质可染。”从此他学名可染。1929年,李可染在西湖国立艺术院研究部学习,师从林风眠、法籍油画家克罗多二位教授,专攻素描和油画,在此期间自修国画和美术史论。

建国以后,受到“文艺当为社会主义服务”的主流思想影响,传统的中国山水画渐渐不适应新时代的审美需求,中国传统绘画中革新的问题迫在眉睫。于是李可染开始投身于中国画的继承与发展,试图赋予山水画创作新的时代内涵。李可染山水画革新的前提是继承,也就是对中国山水画传统的发展和延续。其中元代山水画与清代文人画对他的影响深刻,齐白石与黄宾虹两位画坛巨匠也对他影响颇深。

二、继承与发展

(一)传统与革新中找平衡

二十世纪的中国画坛充斥着各种各样的争论:中国画创新论、笔墨论、抛弃传统论等,历史悠远根基深厚的传统山水画究竟应该怎样创新无疑是个棘手的问题。李可染认为传统终究是中国画的营养之源,是绝不可以忽视的,通过对传统山水画的潜心研究他认识到中国画传统的核心是笔墨,而他在笔墨形式方面主张笔墨应该并重且应随时代发展。

李可染用个人的独特视角与艺术理解巧妙地融合了中国与西方、传统与现代等问题使其不再是对立的方面,从而实现了中国山水画从古典到现代的成功转变。李可染主张对传统的南北宗“混合发展”,他反对用南北宗的理论在中国画中形成阻隔,对中国画表现的范围和技法发展的多样性造成限制。同时,他既继承了黄宾虹“浑厚华滋,苍润兼备”的积墨法,也弘扬了齐白石金石画派老练的用笔和充满生活气息的艺术特色。这一系列转变中李可染勇于突破旧陈规,成功创立富有李家山水特色的新笔墨,使笔墨既与新时代审美产生共鸣,又传承传统绘画精神,他提出“用最大的功夫打进去,用最大的勇气打出来”,这也是李家山水的基本精神和特征。在此过程中掌握打进打出的平衡是重点,这要求画家既要深入研究传统,又要在从传统中出来时找到正确的方向。

(二)写生是山水画革新的钥匙

李可染说:新的独创性的意境从写生中来,写生作为革新的钥匙是改造山水画的具体途径。李可染独特的绘画个性是在长达近十年的山水写生中逐步显现的,他的绘画特色概括起来,就是生活气息与笔墨趣味并重,水墨形式与西画观察兼容,最有代表的写生作品有《麦森教堂》、《谐趣园》等。李可染将写生作为对景创作,主张在写生中改变传统山水画的形式化与刻板化的缺陷。在写生过程充分积累生活素材,才能在创作时做到“包罗万象”“造化在手”。正如常说的:“心有成见,视而不见”,有了先入为主的观念与认识之后,在写生时就难以深入观察现实物象的细节与特征。要避免思维惯性,永远保持童心与对世界的新鲜感,用孩童的眼光去重新认识世界,这对于一直以来习惯于钻研四王和一味摹古的传统山水画创作来说无疑是颠覆性的。

(三)色彩与逆光的运用

经过十年写生的积累,李可染开始创作,西画和写生养成的观察方法使李可染注重色彩的表现。他认为色彩是中国画不可少的元素之一,且国画色彩源于内心感受而非自然物象。李可染甚至将笔色融为一体,在《万山红遍》中,他用红色代替墨,如积墨一般且用笔清晰。李可染在传统中国画色彩理论“色不碍墨、墨不碍色”的基础上,强调了色调及画面整体感,使墨与色相呼应、相烘托。同时,逆光也是李可染山水画最突出的视觉语言。他在长期山水画写生中逐渐发现树木房舍轮廓之处的虚可以产生逆光的视觉效果。李可染将光与色的西方绘画因素引入传统山水画创作中,使它成为山水画一种崭新的元素且保留传统中国画的气韵与优秀的民族精髓。

三、时代的召唤

(一)意境出自实感

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李可染将意境的重要性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他认为公式化了导致很多山水画缺乏意境。想要摆脱公式化就必然要深入生活,意境建立在情与景的结合,客观物象与个人思想的结合上。近20年中国画"现代化转化"呈多元化发展,其核心即为不断突破与创新的历史发展过程,但是万变不离其宗,如果不能把握中国文化和中国画的内在灵魂,不了解中国画发展的本质规律,不明确文人画和笔墨在国画中的地位和意义,就会削弱中国画在世界美术中的独特价值,甚至丧失中国画的精华,迷失中国画的发展方向。

山水画家的思想感情建立在对祖国大好河山与灿烂民族文化的热爱。1983年摄制完成的李可染山水创作艺术教科片命名为《为祖国山河立传》。李可染说:山水画是对祖国、对家乡的歌颂。在二十世纪30、40年代,中国遭受侵略时,李可染就曾抱着一个中国人的义务和艺术家的良知,拿起画笔投身爱国救亡运动。在抗战期间,李可染先后创作的抗敌救亡宣传画如《谁杀了你的孩子》等共约三百余幅,现存的三十余件作品图片,已成弥足珍贵的抗战史料。浓烈的爱国情怀深深植根于李可染个人成长背景和个人经历,形成了李可染山水画信念的重要基石。

(二)艺术源于生活

李可染的创作以深入自然为基础,受齐白石影响他的作品中現实生活打上了深深的烙印。李可染山水画中处处充满人的活动的印记。李可染的艺术作品与传统的文人画有许多不同点,他作品中出现的景物通常自然朴素充满生活气息,画中人物也不同于传统文人画中点景的文人骚客,而是现代生活中的普通百姓。在给予李可染写生山水画充分肯定的同时,也有人指出山水画写生并不能替代创作。这给李可染带来新的思考,于是他停止对景写生的绘画方式,将十年写生的深厚积累运用到室内创作,长年累月的饱游沃看为他的艺术奠定了坚实的生活基础。他在此基础上加以主观情感主动地选择提炼,再通过传统中国画笔墨语言表达出来,实现了从对景写生到个人主观因素为主创作的大转变大突破,李可染以实践强有力的回答了部分人对山水画写生的疑问。

宋文治说:“当人们都不知道中国山水画应如何发展时,李可染的出现使问题出现了转机,他给人们带来了希望。”李可染对时代赋予的使命勇于担当并苦艰学习不懈实践,突破中国传统山水画六百年以来的陈规和格局,将中国山水画这种古老的绘画形式成功凝聚了新时代的中国精神。李可染之子李小可接受采访时说“我父亲让我们最为受益的是他对待艺术和人生的态度,他的故事背后,反映出来的是他对艺术的态度。”他一生对绘画艺术不懈的追求、永不气馁的精神鼓舞着后来人并不断推动绘画艺术的前进与发展。

参考文献

[1]郑东《时代中的李可染与李可染的时代精神》.东南文化.2000

[2]王然《李可染晚期设色山水画研究》.2014

作者简介

余婕(1994.4—至今),女,汉族,籍贯:江西省景德镇人,西安美术学院,16级在读研究生,硕士学位,专业:中国画,研究方向:山水画创作研究

(作者单位:西安美术学院)

猜你喜欢

李可染时代精神山水画
论南宋山水画的艺术审美性
等不及的收徒
等不及的收徒
以“幽默”的方式在荒诞中保持平衡
女排精神闪耀时代光芒
元杂剧恶妇形象下时代精神的折射
兵团影视文学的时代精神和艺术价值
程灿山水画作品
张自启中国画——山水画
张和平山水画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