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教学的创新发展

2018-05-21黄芳

世界家苑 2018年4期
关键词:跨学科艺术设计创新

黄芳

摘 要:本文针对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从艺术设计基础课的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上探讨教学的创新发展要求。运用现代媒体艺术来培养兴趣,完善教学方式和创新方法,提出“教”和“育”的培养方案,明确设计基础课的目的在于引导主动探究,多学科跨界发展与实践相结合的创新发展。

关键词:设计基础;艺术设计;跨学科;创新;

1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概述

基础课,顾名思义是为步入专业打下造型基础和设计基础。目的是通过基础课的训练获得设计眼光、设计意识、设计技巧,是设计素质塑造的初始阶段。(郝秀梅,2014)指出基础课程是以视觉艺术的基本现象和基本规律作为教学的主要内容提出的一整套形式要素的训练课题。它始终处于不断的改革和进步之中。艺术设计专业的课程体系分为基础和专业两大块。素描、构成学、装饰绘画等属于基础课范畴。专业基础课在整个课程结构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各院校对专业基础课程都非常重视。但多年来,传统的基础课教学模式和训练方法不仅造成了基础与专业的脱节,也与探索寻求新的发展空间——多元的设计格局相距甚远。那么如何让基础课的训练灵活地运用于专业实际设计中,把握准基础训练与专业设计内在的结合点就显得尤为重要。

2艺术设计教育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提倡素质教育教学以来,本科的教学观念以及方式都在发生着改变,但在调整的过程中,还是或多或少的保留着“精英教育”的影子。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2.1专业基本理论知识匮乏

专业联考進来的学生,大多是为了追求高升学率而短期训练促成的,基本的理论知识还处于不理解,不清楚,不深化阶段,相应的设计素养是比较低的。

2.2造型基础课和设计基础课的分离

素描,色彩,速写等基础课程的设置,是为了训练造型能力和色彩能力,作为很好的学习其他课程的引子。但是,教学中过于重视技法的漂亮却慢慢的走向了对于单纯艺术而艺术的表现主义,并不能很好的提升专业性。

2.3临摹复制取代了创意表现

当下的招生方式致使很多学生在临摹复制方面技法很高超,习惯于随手得来的“高技法”,却迷失了自己的创意表现能力,判断能力。对于颜色的把握也是机械的再现还原,少了很多主观感受和表达。

2.4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不足

学生资源的大量增加,教学资源的滞后,使得五六十人的大班教学变为常见,文理科的大班上课形式常见的教学形式。然而,强调引导式,启发式、尊重个别差异性的因材施教原则渐渐被“统一”的标准多媒体替代。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启发引导能力缺乏。

3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创新目的及重要性

在艺术设计基础课的教学中,我们常常会讨论“要变革,要完善,要发展,要与时俱进,要创新”,目的就是要保证知识的先进性和有用性,保证教学方法的完善性,保证艺术设计基础课的基础性。艺术设计基础课的存在意义不只是停留在艺术层面上,它还要符合社会发展需要,而要生存,则必创新,因为只有创新,才能注入新鲜血液,才能是有源之水,不会枯竭。

4如何实现艺术设计基础课的创新性教学

对于艺术设计的教学作用要有清晰的认识。形成高素质的专业知识,仅仅理论上的学习还是远远不够的,教学方法要从知识传授型改为引导型,鼓励学生独立探究、思考。教学内容要注意跨学科拓展和延伸。重视设计实践的应用型创新发展。

4.1兴趣培养下的独立思考、主动发现自然

运用现代媒体技术使得美术与现代科技相结合,充分利用计算机和技术以及互联网络资源的综合运用,通过试听视听、声色立体氛围的营造再现视觉直观性,能够很好的营造艺术氛围,强化的现场性最直接感受有助于感染情绪,调动学生的兴趣,强化审美感受,以方便激发丰富的想象和情感。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善于发现生活中的问题,积极主动地解决问题代替被动地不假思索的接受别人给的知识。

这种理念要求引导学生在艺术基础课设计的时候,能够有创意的认识。对角度的调整等等都会发现存在的不同。苹果横切就会发现五角星;海螺的剖面呈现美丽的螺旋形;花朵开放的层叠穿插······例如可以引导学生在形式构成设计的时候能做到第一步:发现。训练的目的很明确就是要摆脱被动的知识接受,引导去主动发现美发现设计,比如:对一个物体拍摄1000张以上的形式,要求每张都不相同。那么等他拍到100张以后的就会是自己思考的,有新意的创新啦。创新就是发现别人没发现的,研究质疑别人做过的,得出自己的结论。学会发现,用自己的视角去找到艺术的美。第二步:摆拍。这一步是积极主动地创造我想要表现的主体形态,来表现不同意味的独特形象。第三步:画出来。以艺术的形式表现以上观察的物体,组织到画面上就要更进一步考虑线条穿插关系以符合空间各层次的特性、符合空间透视的现实性。经过以上三步的训练和学习,学生掌握的不是麻木的为了作业完成的过场的空虚,而是训练了一个自主寻找发现、思考创新、掌握艺术设计中形式设计语言的过程。

这样的教学方法,使学生真正的学会探索、发现、思考、研究才能真正的提升自己的创新能力。但就停留在发现自然,实物中的设计层面还是比较匮乏的,对于创新还是远远不够的。设计还要求要上升到想象力,设计方法的构建上。

艺术设计不仅横跨自然科学知识,也包涵社会学科的工作。就其设计成果的有机性和设计价值的创新都需要在协调中求发展。

4.2学科专业融合,跨学科发展

对于设计,融合即创造,跨界设计是创造的新思维,是艺术设计创新的方法。设计融合表现在艺术设计之间各学科知识的相互结合,相互渗透,相互联系,互补探索。艺术设计作为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集人文、技术、历史、地理、心理学等各学科的综合表现于一体。因此一个高素质专业能力的学生必须掌握好综合学科的知识,处理好设计创造和其他专业的互补结合。高校要通过教学改革实践,打破各学科专业之间的界限,各专业多交流、多协作、做到专业的互补。平面设计与媒体艺术、装饰艺术、产品、空间、环境、服饰等的融合发展,整体构建丰富了艺术设计的多种可能性。

4.3设计实践

没有实践的检验得出的理论只是空洞的,不落地的。艺术设计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它的价值需要通过课程内容才能展现。教学的内容要能够适应社会发展和市场的需要。张道一先生说,画画不等于设计,画家的工具是画笔,而设计师的工具就是机器。我国的设计教育,半个多世纪以来,却习惯于纸上谈兵,在学生四年的学习中,即使搞出几件实物,也处于“蜻蜓点水”的状态,并没有在产销和消费的环节经受检验,至于有利于生产实习的设施及效用,更是几近于零。在这种情况下,培养人才又怎么不能脱离实际和脱离生产呢?美国艺术设计中心学院王受之先生談到中国设计教育要收拾和整顿,各个院校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进行不声张的试验,按照本校、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对教学体系进行调整和改革,从适应于自己面对的就业市场入手,与本地的企业建立合作关系。

5总结

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教学还需要继续创新,要抱着“无创新,不发展”的心态,认识到提升设计专业素养的重要性。教与育都把握好,教学方式由知识传授型向引导启发转化,利用现代多媒体手段积极引导、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教学内容注重跨学科拓展和延伸,使学生在重视设计实践的应用型创新协调中得到很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迟丹,孟力.关于艺术设计专业基础教学中的创意思维扩展研究[J].美术观察,2014,(06):131.

[2]代洪琴.艺术设计教育中的创新教学方法探讨[J].设计,2017,(12):144-145.

[3]郝秀梅.综合性大学艺术设计基础课程新教学方法探索与研究——以二维构成教学改革为例[J].艺海,2014,(05):168-170.

[4]胡静.艺术设计学科专业基础课程设置的实践探索[D].西南大学,2008.

[5]王受之.中国设计教育批判[EB/OL].http://blog.sina.com.cn,2008-10-10.

[6]吴灿.对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教学改革的探讨[J].湖南商学院学报,2005,(01):124-125.

[7]姚民义.为实现包豪斯理想而奋斗[D].中央美术学院,2012.

[8]张道一.设计观念,设计艺术经典论著选读[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5:115.

(作者单位:大连工业大学)

猜你喜欢

跨学科艺术设计创新
跨学科教学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跨学科前沿研究生课程的教学改革探索
多措并举,构建小学《道德与法治》跨学科学习,促学生创新发展
基于学科交叉融合的组织模式创新
书封与现代艺术
河北师范大学艺术设计学院
环境艺术设计辩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