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卓越工程师培养及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计算机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018-05-21韦武柱

世界家苑 2018年4期
关键词:卓越工程师工程教育计算机专业

韦武柱

摘 要:高校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就业率相对较低,根本原因是教学方式存在一定问题,不能培养出满足社会实际需要的应用型人才。根据教育部发起的“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思考将该计划培养模式应用到计算机专业的教学中去,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能动性,以解决学生的实际应用及创新能力,使学生毕业就能上岗。

关键词:卓越工程师;工程教育;计算机专业;应用型人才

引言

计算机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从培养方案的定位、课程体系的安排到培养计划的实施,都要经过周密的计划和精心的管理。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要建章立制,必须安排专任教师进行管理,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解决。培养卓越的工程师,离不开一流的双师型的教师队伍。计算机学科不断发展及其应用领域愈来愈广泛,不断有新的应用技术出现,这对计算机各个专业的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

1高校计算机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现状分析

1.1培养目标定位不是很准确

独立学院一般是依托母体学校以及吸取社会力量办学,在这种体制下其生源质量和办学条件往往都不及普通本科高校,然而大多数独立学院在培养人才时还是照搬母体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专业培养方案等,这就使得独立学院对计算机专业的定位与社会市场需求脱节,培养出来的毕业生既无科研方面的优势,又无实践技能优势。人才培养定位与社会人才市场需求存在着结构性的矛盾,社会对计算机专业人才期望是多层次、多方向的,而独立学院在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定位上存在明显的偏差,没有定位好自己培养的人才层次和方向,没有针对性地满足社会人才需要。而且教学内容的设计也照搬母体高校的做法,或稍加改动,存在盲目性,学生的专业知识结构不合理,不能很好地适应毕业从事的岗位要求。

1.2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的建设滞后

计算机及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带动计算机学科的快速发展,大部分独立学院的计算机专业课程内容都没有及时跟上新技术的发展,很多课程的内容都是过时的,现在已经不用了的。教学内容更新步伐较慢,一般每几年才更新一次,而且理论与实践存在严重脱节的情况。

1.3师资队伍建设的自主性受到限制

根据独立学院的办学特点,其师资很大一部分是依托母体高校师资,这些来自母体高校的教师编制属于母体高校,他们首先要满足本校的教学科研任务,精力主要也是放在本校的教学和科研上,而在独立学院承担教学任务只是为了提高收入,对教学的质量不太在乎,这种机制就使得独立学院师资队伍建设缺乏主动性,这些教师跨学校上课,教学任务比较繁重,几乎没有时间去做项目的开发研究等工作,这样使得专业教师缺乏实际项目实践的经验,在教学时只能按照书本内容进行教条式教学。学院对教师的激励机制不完善,使教师积极性、主动性、创新性受挫,优秀的师资配备难以及时跟上,难以确保教学质量。

2基于卓越工程师培养及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计算机应用型人才培养

2.1目标定位

坚持“重基础、拓口径、强技能”的基本原则,以培养具有工程实践能力的优秀工程型入才为主的基本目标,实现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体系,确定“德、协、专、远”人才培养模式,德: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工程素养和高尚的职业道德;协:培养具有善于沟通协作,能够组织管理项目团队的能力;专:具有综合运用计算机学科理论、工程应用技术分析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远:能够通过自我学习等途径获取知识、提升技能。充分结合地方产业需求,根据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紧密结合行业特征和本地企业合作,明确嵌入式专业定位,制定形成3+1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构建政府、学校、企业三位一体的人才联合培养机制,充分利用各方优质的办学资源,践行“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

2.2毕业要求

根据专业认证标准中规定的关于毕业要求的基本准则,结合本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进一步明确本专业四年培养后毕业生所具备的知识、能力和素养。本专业毕业生应具备数学、自然科学及工程基础知识,较好地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与方法,针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及相关领域中的复杂工程问题具有问题分析、研究、解决方案的设计,并且能够理解和评价复杂工程问题对环境和社会的影响。毕业生还应具有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和精神。

2.3课程体系

2.3.1课程教学、课程实验

每门核心课程有课程实验,通过课程实验中的综合设计实验来提升课程内容的深度和复杂度,通过一个复杂的工程项目训练,培养学生对课程知识综合应用的能力,应对开发设计中的主要复杂工程问题。

2.3.2课程设计、工程实践

主要专业课程均开设了相应的课程设计实践环节,并开设了独立实践课程,采用以实践为主导、以项目为驱动、以需求学理论的教学方法,旨在提高学生面向复杂工程问题的设计/开发能力。一方面,包含校内实践基地进行团队分组训练,锻炼学生综合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综合应用专业理论知识的技能,并加强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交流的能力。另一方面,采用校企合作教学的模式,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和工程实践能力,提升学生的职业素质和综合工程能力。

2.3.3毕业设计

毕业设计采用校企联合完成模式,首先以企业实践项目为主要课题来源,在企业完成毕业设计任务,严格按照学校毕业要求,完成校内的毕业论文及答辩。要求学生能够综合运用多学科的知识与技能,分析并解决实际问题,使理论认识深化、知识领域扩展、专业技能延伸。从能力方面具体来说,通过具备复杂工程特征的项目实踐,提高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结束语

卓越工程师培养让学生的人才培养过程注入企业的补充血液,建立符合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企业需求指导培养目标的校企联合培养模式和运行机制,以“卓越工程师”的标准和专业认证的理念,制定合理的培养方案,构建具有专业特色的课程体系,通过工程教育认证的契机,不断规范人才培养过程,为地方乃至国家培养更优秀的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高慧敏,肖宏飞,吴晨曦,吕强.电气工程专业特色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J].时代教育,2015(01):89-90.

(作者单位:兴隆县社会保险事业管理局)

猜你喜欢

卓越工程师工程教育计算机专业
新工科背景下计算机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探究
高职计算机专业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的实践路径
中职计算机专业产教融合混合式教学研究与实践
计算机专业中外合作办学中引进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基于CDIO理念的计算机类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
法国高等工程教育的早期发展
国际化、大工程背景下机械类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
基于工程思维的Java程序设计课程教学研究
金属材料类工程教育人才培养初探
土木工程专业对外交流项目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