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统锡工艺与现代生活器具的共生设计研究

2018-05-21刘红梅

世界家苑 2018年4期

刘红梅

摘 要:本文从传统手工艺的传承入手,阐释有地域文化特色的云南传统金属工艺锡工艺在传承与发展现状,并论述了传统手工艺融入现代人们的生活方式,并基于地域文化的云南个旧锡工艺??—精湛的技艺、独特的品相立即成为历史文化遗产中最值得关注和重视的技艺之一,致力于把锡工艺如何走入人们的生活,提高其审美价值和商业开发价值。

关键词:锡工艺;现代器皿;共生设计

一、传统锡工艺概述

个旧锡工艺首先具有用料讲究的特点,锡器采用的是高纯度精锡,经过严格的配料、熔化、压片、裁料、造型、捶打、刮光、焊接、擦亮、錾花、雕刻、嵌铜装饰等十几道工序精心制作而成。制作出的锡工艺制品具有色泽亮白纯的特点,由于个旧锡的提纯度是全世界最高的,使得锡器在抛光后显示出比银器还要光亮的色泽,创造出了大批精美的细作。个旧锡工艺还有品质环保的特点,锡是无毒的,锡器纯度越高越经久耐用,食品盛放也更加安全,还能长时间保鲜,精锡的使用是个旧锡工艺一致遵守的原则。最后是具有延续手工艺的特点,个旧锡工艺一直保持着传统工艺中手工多次成型,而不是机械浇灌一次成型,原因是一部分高纯度锡工艺制品必须以手工加工才能在质地较软的精锡上来表现高超的雕刻和镂空工艺。

如今个旧锡工艺也面临着诸多问题,首先是市场竞争不断加剧,总体来说个旧工艺行业并不规范还停留在传统规模的小作坊形式,产品样式和品种过于陈旧、创新性不够、特色不明显,同时缺少相关部门合理规范的政策引导和支持,因此在竞争激励的国际锡工艺市场不占取优势,比如马来西亚、泰国、韩国等厂商,在国内如广东福建等地锡工艺企业,在地理和资源的优势下,也有很强的竞争力。再是受工艺发展环境的制约,个旧当地经济相对落后,这也影响了锡工业的滞后,消费市场很大比重都是在本地,市场范围保守,且管理方式也不够先进。同时锡矿资源日益稀少,个旧两千多年的开采史,锡作为有限的物质资源,资源优势已是过去,资源的劣势阻碍了锡工艺的发展。加之特色创意产业模式还未形成,缺乏个性化产品,产品同质化问题严重。

锡作为一种不可再生的资源,同时在当下锡矿资源紧缺的情况下,要合理的去运用它,将极具特色的斑锡工艺和高超精湛的加工技艺,丰富了我国金属加工工艺,特别是锡制品加工工艺。它特殊的制作工艺和艺术语言,极大得丰富了传统金属加工业的思想和艺术内涵。发掘、抢救和保护这一民族瑰宝,使其传承下去,使斑锡焕发出时代光彩,无疑是对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具有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二、传统锡工艺与现代生活器具的关系

首先传统锡工艺具有久远的历史并延续至今,其次传统锡工艺涵盖了多种制作形式且贴近生产生活,再者传统锡工艺取材完全来源自然符合现代设计诉求,而传统形式所制作出来的器物却因为外形单一刻板却面临淘汰,因此急需寻求转型道路。而在繁多的现代工业产品中,生活器具与人接触最为密切也最能反映人们生活喜好和生活常态,尤其体现在生活工作中放置于台面使用或装饰的锡品,不仅自然环保更能体现使用者的独特品味。但是经过工厂的批量制作和生产,一方面破坏了锡本身的材料属性,另一方面丧失了现代人所追求的个性产品,因此需要注入精神内涵的同时还需回首传统的造物理念。

根据传统锡工艺与现代生活器具存在着的需求与不足,而相互需要的同时又存在一定的矛盾关系,正是两者共生的契机,继而引出“共生思想”。共生正是在这种竞争和紧张的关系中建立起的一种赋有创造性的关系,同时又相互给予对方必要的理解和肯定。当人们的生活越来越渴望产品的温度与情感,考量产品設计本身产品的实用性之余,更对设计与环境、文化间的关系同等重视,我们开始寻找手作的温度,去探寻工匠背后的精神。因此如果就发展的层次上来说,材料上的转变或是形式上的更迭都尤显关键。这也是进行产品设计时的出发点。

三、传统锡工艺与现代生活器具共生设计的思考

在这次设计实践中首先要思考相比较中什么材质更适合作为产品的载体。中国是世界上锡矿资源大国和最早利用锡的国家之一。锡器生产的历史比较久远,最早可以追溯到商周时期。宋代以后,锡器已经成为百姓日常生活中用途最为广泛的金属器皿。因为锡质地柔软,易于铸造、打制和焊接,造型繁简都容易做得出来,尤其适宜于民间小作坊生产,所以案台供器、各种花瓶器皿都以锡器为多。又因为锡无毒,化学性质稳定,在常温下不与空气反应,用来贮藏干果、茶叶、药材等可使其色味经久不变,锡制壶具盛酒冬暖夏凉、盛茶则醇厚清冽等特性,所以它是最绿色环保的材质。作为名贵药材的三七,从其自身的药用价值和经济价值都很昂贵。以锡作产品载体,锡可作为的产品类别就相对较广了,可制成茶具、酒具、烟具、锡盘、锡画、工艺摆件、文具、户外雕塑等产品,根据现代生活生产需要,还能在原有的基础上还能进一步衍生出新的产品,结合锡的属性,作为生活器皿来使用,一是密封性好,保存名贵药材的药效。而是,减少现代人们的过度包装及浪费,锡可以循环利用。由此看来用于储存名贵药材三七的生活器皿中,锡器更能将锡的特性及锡工艺特点更充分表现出来。

传统锡工艺中的用材方式、使用工具、制作技法都与现代生活器具存在可行的共生关系。最后选取现代设计中筵席了传统手艺精神和传统形式的器具,设计为现代多功能器具,完成了传统锡工艺与现代器具的共生设计。回到设计本身,产品设计专业的设计实践,我们回到手作文艺复兴的时代,遵循个旧这个地方的文化脉络,探索个旧锡器的的设计智慧,使多彩的民族文化与现代时尚相结合更吸人眼球,同时让个旧锡工艺产品更具地域特色有地域识别性。此次设计实践即是对我们每天生活的日常设计,相信我们民族文化运用现代设计手段进行传承和推广发展的探索,同时也是对锡工艺品设计开发的一种实践。验证了传统手艺与现代器具设计的共生理论,既要尊重传统造物思维又要适当运用现代先进技术。共生的关键就在于手艺与机器的协作方式,机器能减轻制作难度,手艺则能提高附加值,由此得出共生是传统手工艺实现现代转型的重要途径。

四、总结

现代器具与我们的生活方式在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发生变化,我们可以用不同的科技、不同的工艺及工艺与新材料相结合在许多领域都有尝试。尤其在黔东南的苗族蜡染转化,云南境内的彝族、白族刺绣的转化,甚至大理地区扎染的产品转化等等。用台湾创意设计中心林荣泰院长所提倡源于文化、形于产品、用于生活的文化创意体验,成为当今民族文化产品开发的基本途径之一,只不过载体在不同层面上进行着改变罢了。但换个角度来看,这种手段具备一定的难度,一是由于环境的根本改变导致在材质选择上、特别是载体选择上无法与原有材料保持高度一致;二是由于原本产品的存在动因在今天的生产结构中已经脱离或者被新的生产力所取代,功能性上大打折扣,即便我们将文化符号附着上了新的载体,这种在图案与新载体之间的“断裂感”,也会对产品原有的体系和文化自身造成相当的损害。其次才是在艺术层面上关于整合各种知识和资源,用现代的方式去抓住本土文化的现实意义,以现代设计手法融合不同材料与故事的创新运用。

参考文献

[1]《学科建设与文化创意》,潘红,主编,2015年,云南人民出版社;

[2]《个旧锡工艺》,陈劲松 张勇,主编,2012年,云南大学出版社;

[3]《造型原本·讲卷》,吕胜中,主编,2009年,北京大学出版社;

[4]《修齐治平—文化创意平天下》,林荣泰,主编,2014年,宇晟企业有限公司

(作者单位:云南艺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