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跟习近平总书记学习调查研究方法

2018-05-21洪向华杨润聪

群众 2018年8期
关键词:现实总书记习近平

洪向华 杨润聪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调查研究工作,他强调指出:“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更没有决策权。”他认为调查研究工作要从“身入”到“心至”,要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调查研究,这样才能确保科学决策的有效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调查研究的重要论述,对于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不断取得新成就具有深远指导意义。

从社会现实出发,保证政策制定科学性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调查研究,是对客观实际情况的调查了解和分析研究,目的是把事情的真相和全貌调查清楚,把问题的本质和规律把握准确,把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对策研究透彻。”对客观实际情况的调查了解和分析研究,就是对社会现实的把握。只有把握了现实的人的需要,把握了现实社会的生产状况,把握了与生产状况相对应的整个社会结构状况,才能有效制定政策,解决现实问题。

在福建宁德近两年的工作中,习近平总书记带头“四下基层”,对宁德的经济发展状况、人民生活状况以及宁德自身的特点和历史,作了仔细的调查和认真的思考。1988年9月,他刚入职就对闽东九县进行了深入的调研,他指出,“闽东,交通闭塞,信息短缺,是小农经济一统天下”。他用“老、少、边、岛、贫”五个字形象生动地描绘了当时的闽东。经过长时间的调研,习近平总书记发现闽东地区穷的主要原因是农业的落后,但是在闽东立即搞大工业也是不切实际的,他根据闽东的自然优势和农业特点,提出山海田共同发展,乡镇企业,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使更多农民走上致富道路。面对贫穷的困境,面对当地百姓生活的困境,他提出,“把事事求诸人转为事事先求诸己”。要求领导干部付出更加艰辛的劳动,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充分发扬艰苦创业精神,进行长期不懈努力,逐渐解决贫困地区的发展问题,逐步摆脱贫困、落后的面貌。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我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有了大幅度提升。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因此,现阶段我国发展的主要任务是大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更好地满足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更好地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的全面进步。人的需要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而了解人的现实需要,满足人的现实需要就成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重要任务。一切政策的制定必须坚持回应和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

调查研究是一个了解现实的过程,只有通过调查研究才能了解实际情况,总结基层经验,才能为科学地制定政策创造条件。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必须积极探索新时期调查研究工作的特点和规律,在提高调查研究方法的科学性上下功夫,不断地提高调查研究工作的质量和水平”。他进行调查研究工作从未脱离过社会现实,而是一切以社会生产的发展状况为前提,为实现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有效地制定政策。

以唯物史观为指导,坚定不移走群众路线

人民群众既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也是变革社会的主要力量。马克思指出:“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随着历史活动的深入,必将是群众队伍的扩大。”马克思在这里强调了人民群众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决定性地位。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困难面前,作为领导干部应该千方百计采取切实可行的好措施、好办法,努力解决困难。好措施、好办法哪里来?答案是:从群众中来。”人民群众中蕴藏着巨大的智慧和力量,领导干部面对现实问题时,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求教于民,深入调查研究。只有这样,才能对现实情况了然于胸,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才能做出正确的决策,切实解决现实问题。

人民群众是共产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共产党人要创造实实在在的业绩,赢得民心。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各级领导干部要增强宗旨意识,在任何情况下,都要坚持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放在首位,时刻把人民的冷暖挂在心上,多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共产党代表的是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要做好人民的公仆,要领导人民当家做主。“群众利益无小事”,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他一直关心贫困人口脱贫问题。党的十八以来,他专门到贫困地区进行调研,踏遍全国14个集中连片的贫困地区,徒步走进农户家中,与村民促膝长谈。

进行调查研究工作,首先要做的就是到基层摸实情。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定不移地走群众路线,实现群众愿望、满足群众需要、办好群众事情,是党和政府的重大政治责任。他指出:“我们是党的干部,是人民的公仆,一定要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挂在心上,以‘天下大事必作于细的态度,抓实做细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每项工作,努力办实每件事,赢得万人心。”

践行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切实增强实干意识

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是人类社会存在的基础,是社会发展的动力,人类社会是由人组成的,而全部社会历史又是人通过实踐创造的。中国共产党在其九十多年的奋斗历程中,一直积极践行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是挂在嘴上、写在纸上、停留于会上,而是要撸起袖子加油干,是要付诸实实在在行动的。

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每一名党员干部都要时时处处重实际、说实话、务实事、求实效,做到理论与实际、学习与运用、言论与行动相统一,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在梁家河插队期间,年轻的他就明白为老百姓干事,就要踏踏实实。入党之后,他被梁家河的村民推举为大队书记。当了支书后,他就带领全村人打了一个淤地坝,为梁家河人解决了一件大事——粮食问题。打这个大型的淤地坝是老百姓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他却敢想,经过长时间的规划,以及对大坝地形的考察,在做通村里人思想工作之后,这个淤地坝就开始大规模地建设了。在打坝期间,他更是付出了全部的热情和精力,起早贪黑,终于带领全村人把大坝修好。直到现在,坝顶的土地仍旧是梁家河村最好、最平整,也是最便于灌溉的土地。

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指出:“一步实际运动比一打纲领更重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靠实干,基本实现四个现代化要靠实干,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靠实干。”改革开放四十年来,共产党人正是凭借这种实干精神,不畏艰难,奋发进取,才取得这样伟大的成就。十八届三中全会后不久,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考察时强调:“一分部署、九分落实。改革蓝图有了,现在的关键是把蓝图一步步变为现实。”“十三五”时期是我们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准确把握战略重点,“做到胸中有数、落实有策、行动有策,以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攻坚克难的拼搏意志、只争朝夕的紧迫劲头,把‘十三五发展宏伟蓝图一步一步变为现实”。领导干部不能讲得头头是道,做起来轻轻飘飘,必须在落实上下苦功夫、下真功夫。否则,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所绘的宏伟蓝图,就会如镜中花、水中月,可望而不可及。

习近平总书记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每到一处,都会亲自进行调查研究,他察实情、讲实话,不搞主观臆断,不喊哗众取宠的空口号,只为百姓办实事,为我们树立了光辉的典范。

(作者洪向华系中共中央党校督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杨润聪系中共中央党校博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现实总书记习近平
我对诗与现实的见解
习总书记“下团组”
总书记的话儿记心上
关于雄安新区,总书记最关注什么
总书记的告诚
一种基于Unity3D+Vuforia的增强现实交互App的开发
标题党
现实的困惑
习近平主席访欧成果
从虚拟走到现实,有多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