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石涛山水画特点

2018-05-19张艳

读天下 2017年19期
关键词:石涛笔法艺术特点

摘要:石涛是明清时期最富有创造性的杰出画家,在绘画艺术上形成了独特理论,无论他的艺术作品创作还是美学思想都是自成一家,不仅在当时已受到人们的普遍重视,即使在当今仍是一份值得重视的艺术遗产。

关键词:石涛;中国画;笔法;艺术特点

石涛(1642—1708年),清初画家,原姓朱,名若极,广西桂林人,祖籍安徽凤阳,小字阿长,别号很多,如大涤子、清湘老人、苦瓜和尚、瞎尊者,法号有元济、原济。

在清朝初期的画坛,石涛与弘仁、髡残、朱耷号称“清初四僧”。在中国绘画史上石涛是一位十分重要的人物,他在绘画实践的探索与革新中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同时他又是一位伟大的艺术理论家。

“搜尽奇峰打草稿” 是石涛创作的追求,为此他饱览名山大川,以至形成了他那苍郁恣肆的独特画风。他擅长于墨法,枯、湿、浓、淡兼施,在创作中他特喜用湿笔来体现山川的氤氲气象和深厚之态。忽而重墨,墨气淋漓,突显示其空间感;忽而淡墨,清遠灵透,以显远山之灵动。石涛在绘画技巧上用笔之灵活,非常人之能及。细笔用来勾勒,不用皴擦;粗线用来勾斫,偶用皴点。其偶尔运笔酣畅流利,却又时现方拙之笔,时方时圆,时秀时拙。

石涛在山水画方面,早期深得梅清的影响,其画中之山水秀、奇,以方折笔见多,皴笔曲折,景色苍茫混浑,后人称之为“细笔石涛”。如今,在北京故宫博物院仍藏有他在39岁时所作的《山水册》,就是他早年的代表作。在此后的十几年里他先后游历了庐山、黄山、华岳、长江、天台山、洞庭湖、西湖等名山大川,在游览的过程中他十分注意观察山石树木之现实结构,所有这些都在他的画中体现出来,画中的山石结构和山川的折落都非常生动真实,这也是其他画家所不具备的。

此外,石涛在笔法方面又广纳诸家之法,元代“四大家”倪瓒、黄公望、吴镇、王蒙,以及明代的沈周、陈洪绶等人的长处均为其所用,以在后期慢慢形成自己豪放、潇洒、宏博、狂逸奇异的艺术特色,并因此而称雄当时的画坛。

石涛的山水画风格样式多样,水墨变幻,清刚纵放,情调新奇。郑板桥就说过:石涛的画法,千变万化,离奇苍古而又能细秀妥帖,比之八大山人有过之无不及。石涛的用笔可谓变化多端,粗笔、细笔、苍毛之笔、跳跃之笔、破笔、率笔、泼辣之笔、扭绞之笔,无不各显神采。总体而言,他最大的特点是奔放淋漓,气势不凡。他的画工致一格,笔墨劲利繁复,皴法多变,结构严谨,设色明丽可人,法度决不乖张。《淮阳洁秋》是石涛奔放一格的佳作,《游华阳山》是工谨一格的代表作品。

石涛的画法虽多变,但也有其共同的基本特点:

一、 用笔灵活

石涛笔法粗细刚柔,飞、涩、快、慢、旋并用,一般来说用粗笔勾山石,细笔描绘芦草、松竹。中锋则线条流畅、凝重,而侧锋线条则干枯、松柔,一波三折,有方有圆,有秀有拙,相生相克。其皴法主要承源于董源、黄公望,用笔柔和,亦作披麻、解索皴,时细时密,时简时练,时湿时润,时干时枯,变幻莫测,时而亦用方硬的折带皴或淋漓的拖泥带水的皴来体现。

二、 善于用墨

淡浓相融、虽干而以湿显,常以湿笔,通过水墨的渗透、笔墨的和融,来体现山川的氤氲景象与其厚重的态势。空白处惜墨如金,笔简而墨淡,景物中泼墨似水,色浓重而滋润,其画是景色之轻淡、朦胧、苍茫、悠远而变幻无穷。

三、 构图新奇

在石涛之前,画法均遵四王三重四叠之法,而其则改而破之,往往凌空而来,以奇而制胜,尤其擅长截取之法,用非常规之手法来体现其深邃悠远的境界。

四、 讲求气势

石涛的用笔看似随意,其泼墨挥洒中虽显些许小处的瑕疵,但其全局的豪放郁勃却突显景色的宏博而奇异的境界,瑕不掩瑜。

五、 技法丰富多变

石涛在用点上,不拘泥于前人画法,画烟云时或渍或勾或染,画树画水极具不同的艺术特色。他的现存的山水画较多,代表作有《搜尽奇峰打草稿图》《清湘书画稿》《泼墨山水》《云山图》《采石图》等。

其花鸟、兰竹画作中一般采用水墨写意法,运笔爽利峻拔,墨法淋漓干练。存世名作有《梅竹图》《墨荷图》《竹菊石图》等。他还精通画理,著有《苦瓜和尚画语录》,是清代重要的画论著述。

他的艺术对后世的影响极大。

石涛画作中的山石,中锋线条流畅而凝重,轮廓和脉络则用干毛而松柔的侧锋线条勾勒,再以不同的笔法皴就。解索、折带、披麻、荷叶则以拖泥带水皴进行皴染,使山峦的凹凸和体积感尽显。而其画远山时则不用淡墨染,而用泼浓墨来渲染,以突显前山的明亮与空透,这也是石涛画的特色。

他画树木,在画中多为平头树,故宫所藏《石涛山水册》中有他自题的“惯写平头树,时时易草堂,临流独兀坐,知意在清湘”为证。

从他众多的传世之作中也可以看出,树木的特点,在结顶处亦多为“平头”。石涛画中的松树,形得于黄山,而画法大致分为两种:一是,平坡上的松树,树干挺直,叶针较宽,短促出笔中略显圆弧形,六至七笔成为一组叶形,颇具自然生态。二是,悬崖高山上的松树,树干多在斜中显势,瘦硬而盘曲,松叶细长中尽显刚劲,墨法虽干而浓重,看上去苍劲而又畸形独特,此尽得益于黄山之松。

石涛画卷中之湖水、山泉等,静止、微动、汹涌澎湃姿态尽有之,其主要种表现技法有三:

(1)细波且流动之水,一般用细笔的中锋,其线条轻柔而顺畅,尽显功力。

(2)远水、无风之水,则用留白,无水波,以显湖水之静。

(3)波涛汹涌之水,采用略侧的中锋勾画线条,以细密而又起伏有致地拖画而来,后用淡墨烘托,以体现水的远近与动态。石涛特别擅长用一水两岸的方式来让画作自然分疆,使画中时动时静,虚中有实,实中而带虚,变幻无穷,耐人寻味。

其山水画的用墨很是讲究。赭石、朱砂、花青并施,而墨则干、湿、浓、淡兼有,以浓墨湿笔见长,这在石涛的梅、竹、荷花等画作中都多有体现,画面“野气”十足。

总体看来,石涛之画作,其笔法灵活而多样,恣肆且大胆,构图尽显新奇,意境广大深邃,在中国的绘画史上是一朵不可多得的瑰丽奇葩。

参考文献:

[1]陈师曾.中国绘画史[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2]杨成寅.石涛画语录图释[M].杭州:西泠印社出版社,1999.

[3]贺志朴.石涛绘画美学与艺术理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作者简介:

张艳,山东省东营市,山东省东营市垦利区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猜你喜欢

石涛笔法艺术特点
品读
论笔法势的作用
清朝画家石涛“北漂”记
张旭《述张长史笔法十二意》
浅析贝多芬奏鸣曲《悲怆》第一乐章
非物质文化遗产“隆回滩头年画”的特点研究
浅谈《玫瑰三愿》的艺术特点和美学思想
文学作品与舞蹈的艺术融合
《左传》笔法
石涛生卒年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