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博物馆社会教育职能探究

2018-05-19钟琼芳

课程教育研究 2018年17期
关键词:社会教育博物馆

钟琼芳

【摘要】2015年国务院颁布《博物馆条例》,首次把博物馆的“教育”职能放在了博物馆功能的首位,可见当今社会对博物馆的教育职能的重视已远远超过了博物馆的其他职能。华侨博物院作为跨过半个世纪的老博物馆,努力适应时代需求,转变职能,在举办各类社会教育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关键词】博物馆 社会教育 华侨博物院

【中图分类号】G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7-0002-01

一、博物馆教育职能的转变

张謇于1905年在我国建立第一座近代意义的博物馆——南通博物馆,认为博物馆“高阁广场,罗列物品,古今咸备,纵人观览”,可“使承学之彦,有所参考,有所实验,得以综合古今,搜讨而言论之”。[1]可见,从张謇创办南通博物院开始我国博物馆就以教育为目的,以传播知识、教育公众为己任。1946年国际博物馆协会建立,拟定第一个博物馆定义“博物馆不仅仅是保管一个国家文化和自然遗产的宝库或代理人,而是最广泛意义的强有力的教育手段”。从此,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博物馆不把自己看成是同外界没有联系的专业单位,并且都开始重视博物馆的社会教育功能。

我国的博物馆教育功能起步较晚,自2008年我国博物馆纪念馆实施免费开放以来,博物馆的社会教育职能才得以真正转变。2015年国务院颁布《博物馆条例》,指出博物馆是以教育、研究和欣赏为目的,收藏、保护并向公众展示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的见证物,经登记管理机关依法登记的非营利组织。首次把“教育”放在了博物馆功能的首位,可见我国对博物馆的教育职能的重视已经与国际接轨并努力做到更好。

二、华侨博物院社会教育

华侨博物院是爱国华侨陈嘉庚先生于1956年创办的全球首家华侨博物馆。陈嘉庚先生在《倡办华侨博物院缘起》写到创办华侨博物院“是为了表达华侨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深情厚意和作为华侨与国内人民感情联系的纪念物;同时有助于普及社会主义文化教育和科学研究;有助于国内人民对华侨、侨居国人民的风土人情的了解;并促进我国与华侨、侨居国的文化交流。”[2]

自2015年以来,华侨博物院践行陈嘉庚先生“博物馆是国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的理念,为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探索构建了一系列具有广泛参与性、社会实践性、益智趣味性的教育项目,并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博物馆青少年教育活动“勇者的征途——穿越滇缅运输线”

教育活动以参观一个展览+听一场讲座+体验一项互动游戏的形式展开。讲座截取基本陈列《华侨华人》展中的一段重要历史——南侨机工为主题,讲述抗日战争爆发后,3200多名南侨机工响应陈嘉庚的号召,回国投身抗日战场。《南侨机工——救国“生命线”上的急先锋》把这群“粉碎敌人封锁战略的急先锋”的故事娓娓道来,共同缅怀为抗战胜利献身的南洋华侨勇士。“勇者的征途——穿越滇缅运输线”真人棋盘扮演游戏也是根据南侨机工在滇缅公路奋勇抗战的历史开发设计而成,棋盘模拟“二十四拐”,棋盘中的关卡由机工在运输途中遇到的各种危险演变而来。游戏中,青少年运用自己在参观展览、聆听讲座的过程学到的知识,回答游戏中的问题,发挥团队合作精神,突破重重关卡,重拾关于抗战往事的记忆,感悟南侨机工舍生忘死的爱国情怀。

(二)嘉庚建筑紙模型比赛

嘉庚建筑纸模型比赛活动已经举办了两届,活动由多家单位共同举办。每一届的活动都吸引了上百名的中小学生参与,竞赛分为创意赛、彩绘赛、规划赛、场景赛及木桥梁结构承重赛等项目。其中,嘉庚建筑场景赛由华侨博物院承办,参赛选手2-3人一组,在“集美学村”和“华侨博物院”纸模中任选一个主体,自由发挥创意设计、制作建筑场景,鼓励青少年表达他们对“美丽厦门”的憧憬,同时感受嘉庚文化的内涵,增进对嘉庚精神的理解。

(三)“嘉庚精神宣传月”百场宣讲进校园活动

每年的10月份是“嘉庚精神宣传月”,2016年“嘉庚精神宣传月”华侨博物院、陈嘉庚纪念馆等多个博物馆联合举办百场宣讲进校园活动,旨在继承和弘扬陈嘉庚的爱国主义精神,向青少年阐释赤诚爱国、科教兴国、艰苦奋斗等嘉庚精神内涵,宣传“爱国、民主、科学”之理念。活动进入了厦门市23所中小学校进行百场宣讲。

三、经验总结

1959年开放的华侨博物院,走过了半个多世纪的风风雨雨,作为老博物馆在社会教育职能方面可以说没有一点经验,而且存在很多不利条件,例如:场地局限、设施陈旧、设备落后、人员不足等。尽管如此,华侨博物院还是克服了重重困难,在博物馆社会教育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总结经验如下:

(一)深度挖掘馆藏文化价值,开发属于自己的教育项目

“勇者的征途——穿越滇缅运输线”博物馆青少年教育活动是基于本院的基本陈列《华侨华人展》中南侨机工的历史背景而研发出来的教育项目,真人棋盘扮演游戏也是根据南侨机工奋斗的战场——滇缅公路开发设计而成。这样以参观一个展览+听一场讲座+体验一项互动游戏的一套完整的教育项目就孕育而生了,真正做到了集益智、趣味为一体,开展多期以来吸引了广泛的青少年参与。

(二)积极寻求多方合作

博物馆自身的优势就是具有丰富的文化价值,但在其他硬件设施、教育手段方面还比较缺乏,所以跨出博物馆的大门,与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学校、科研机构、社区、基金会、公益团体、新闻媒体等开展合作,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无疑是扩大博物馆教育的受众面和影响力的有效手段。例如,华侨博物院联合兄弟单位陈嘉庚纪念馆,与多个部门单位共同举办的嘉庚建筑纸模型比赛活动,博物馆负责挖掘文化,由政府部门牵头,厦门市社会体育指导中心、厦门市航模运动协会提供技术指导,厦门市青少年宫提供场地,举多方之力,整合资源,共同打造教育品牌,收到良好的社会效益。

(三)利用多媒体网络平台

电脑科技媒体的发展对博物馆教育的推广、资讯的交流、人力负荷的减轻、服务品质的提高都有莫大助益。博物馆教育项目不管是在前期的筹备、实施的过程、后期的宣传等方面都离不开科技手段,所以,一方面博物馆自身要从传统博物馆向数字博物馆转变,使智能化技术、网络技术、信息技术、多媒体技术和博物馆事业有机结合发展;另一方面,需要配备具有专业知识,熟悉数字化博物馆操作的综合性人才,从而保证向公众传播的文化知识的科学性,保证最大限度地使社会各阶层接受到相关的教育。

参考文献:

[1]龚丹.《博物馆教育的认识与思索》[M].中国博物馆协会博物馆专业委员会, 2013.

[2]陈嘉庚.《倡办华侨博物院缘起》.

猜你喜欢

社会教育博物馆
博物馆里的“虎”
博物馆
论幼儿园社会教育与数学教育的融合
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模式的实践研究
谈小学阶段学校、家庭、社会的教育形式的结合与创新
中学技术学科STS的实施研究
中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之浅见
露天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