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语文教师课堂有效教学行为研究

2018-05-18陈剑波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7年35期

陈剑波

【摘要】在中学的所有课程设计中,语文是最具综合性的一门基础学科,语文教学来源于对生活的提炼,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可以说是海纳百川,容量极大的一门学问。初中是一个特殊的学习成长阶段,是知识面由简单到复杂,由被动接受到主动求知的重要转折,也是知识面扩展承上启下的重要阶段。初中语文教学的主要目的并不是简单的给学生传授书面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培养学生知识运用,阅读写作,以及语言表达能力的同时,还要教会学生正确的看待一些社会现象,培养自己的学习方式方法。有人认为语文老师人人都可以当,这不仅是一种观念的曲解,也是对传统语文教学的一种不信任。作为新时期的语文教师,我们不能囿于传统,必须要走新路,添新知,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的归纳,总结,汇集并反思实际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传统的讲授法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的主要方式,实践证明,教学方法古板,不能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思维活跃程度,不利于提高学生的知识理解能力,所以其结果自然是不尽人意。本文认为,语文教学的效果和教师在课堂上运用的教学方法和说教行为有着非常直接的关系。优化教学行为,创新教学方式,掌握学生的学习规律,更有利于提高学生课堂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有助于营造一种“教的开心,学的快乐”的教学氛围。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师;主要教学行为;有效教学行为的现状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35-0250-01

引言

中学时期是九年制义务教育的重要阶段,是人才塑造的关键时期。基础教育改革是国家教育理念进步的一种具体表现,它进一步规范了教师开展教育活动的实施方式,更有利于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语文教学是基础教育改革的重要课题,语文教师的教学行为受到高度关注,同时也与教学效率的高低密切相关。当下,“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有效课堂”、“有效教学行为”,“教学艺术”等新观念,已经成为老师教学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有效教学思想研究

我国古人早就提出了有效教学的思想,比如在《学记》中就提出了“善教者使人继其志”的教学思想,所谓“善教”就是指有效教学。“善为师者,既美其德,有慎其行,齐时蚤晚,任多少,适疾徐,造而弗趋,稽而勿苦,省其所为,而成其所湛,故力不劳而身大成。此之谓圣化,吾取之。”要做一个优秀的教师,既要有高尚的品德,还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为人师表,以身作则,及时言传身教,掌握教学内容,控制好教学进度,对学生管教督促但不使其感到苦恼,教育是爱的共鸣,也是师生之间心与心的呼应,要走进学生心理,了解学生的思想活动,据性之所近,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取得成就势必会事半功倍,这样必能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佳。由此可见我国早就提出来了有效教学的思想,只是缺乏深入的研究。

二 、初中语文教师课堂有效教学行为研究的现状

作为语文教师,首先要对学生有一个初步的了解,这是教学之基础。而目前的实际情况是教师对学生的认识程度根本就不能满足教学设计的要求。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叛逆期,心理、生理都有一些波动变化,教学设计一定要考虑这些因素。初中时代,是学生人格和心理的二次发育期,在学习和生活中容易产生过激情绪。会更多的关注社会现象,有自己的一些独立想法和判断,逐渐表现出自我个性,展现出一定的主观能动性。初中学生心理活动比较敏感,所以语文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一定要要顾及到学生们的心理感受。目前,我国教学师资力量分布不均,城市地区过于优越,农村地区相对欠缺。在初中阶段,有效的教学行为一定要抓住学生的心理和生理发展变化去科学的开展。

三、初中语文教师课堂有效教学行为的改进策略

1.讲述行为的改进策略

老师不仅要“教”,而且还要注重“研”,教研是学校赋予每个老师的权力和义务。要把它看成是一种自我发展,自我更新的一种方式。学校也要进行严格的管理和规范,提供必要的支持条件。加强教学研讨和交流,全面提高课堂的设计、逻辑组成、以及连贯性等方面。有效教学必须引起每一位语文教学老师的思想重视,落实到实处,而不是学校提出的口号。课堂有效教学行为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熱情,提高注意力,既有利于教师的职业发展、又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但是目前课堂教学基本以教师的讲为主,单向性突出,缺乏互动,学习气氛相对沉闷,语文教师一定认识到课堂有效讲述行为的重要性,以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必要时,学些可以采取绩效考核,以推动有效教学行为的研究和实施。

2.内化文本内容再讲解

讲解语文课文时,一定要让学生首先简单的知道这篇文章写的是什么?反应了什么?为什么要这么写?这篇文章应用了那些写作手法?明白了这四个问题,这篇课文的梗概和线索学生也就基本弄清楚了。在课堂上课文写了什么,这是讲解一篇文本的起点,明确写作内容,了解作者写作的背景,这样学生才容易理解文章的思想以及主旨,并有所感悟,受到启发。比如,《社戏》这篇课文,虽然前三段没有直接写社戏,但做了很好的铺垫,展现了去看社戏的环境,如果老师再讲解时没有说明前三段的写作意图,那么就会让一部分学生片面的认为前三段是无用之笔,写作意图不明。

3.融入感情,欣赏语文美

语文讲解是以语言为载体来实现。讲解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学生对文本的感悟和体验。比如对古诗词的讲解,要具有明显的特点,要求学生基于文本,发挥想象力,形成画面,去揣摩和品味文本的情感。例如李清照的诗句“花自飘零水自流”不能简单的理解为作者在感叹自己“青春难在,时光流逝”,而是要抓住一个“自”字,“自”的一个主体指的是“花”,一个主体指的是“水”,“花自飘零”指的是作者像花一样空自凋残,“水自流”指的是作者的丈夫远走,像江水一样空自流,李清照用花和水写出了对自己,对丈夫,对婚姻的无奈,表达了她自己的感叹之情,语文教师在讲述过程中就不能运用欢快的语言而是要以悲伤的基调进行讲述。再如,要幽默风趣,激情昂然,铿锵有力,语言生动,言行整合。做到上有讲解,下有互动。如对“爱”(愛)的诠释:“爱”(愛)的本意是:用手(爪)捧着,用丝绸盖着(ㄇ),把最好的东西(心),送给朋友,很具感染,潜移默化。

四、结语

本文对初中语文教师有效教学行为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改进策略。希望引起更多人对初中语文教师课堂有效教学行为的关注,为教育进步、教育创新贡献自己的一点力量。

参考文献

[1]杨丽涓.初中语文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研究[D].

[2]罗生全.中小学教师有效教学行为调查研究田.西南大学,2014:37教育研究,2014:(4),129-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