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分层导学”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与认识

2018-05-18陈金蕊

考试周刊 2018年49期
关键词:课堂教学

摘 要:为贯彻“特色引领、做强初中”的发展战略,我县从2015年10月起,各个学科纷纷进行分层导学的课堂教学模式的教学研究,实施分层教学实验,经过近二年的调研、论证、试行,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为此,我县思品学科进一步推进分层导学的课堂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分层教学的优势,提高了教学质量。

关键词:分层导学;课堂;教学

一、 了解差异,学生分层

蒙田说过:世上没有两根头发是一样的,没有两颗谷粒是一样的,也没有两种观点是一样的,世界的最大的特点就是多样化。现代心理学研究也表明,学生的性格、兴趣,能力、智力都存在差异。因此,在教学中,应考虑他们的个体差异,有针对性地加强对不同类别学生的学习指导,以便使每个学生都得到最好的发展。实施分层教学,不同于“应试教育”的快慢班。在深入了解学生自身情况和特点的基础上,把学生科学地分为A、B、C三个层次(其中A为优等生,B为中等生,C为学困生)。分层结果由教师隐性分层。具体做法如下:小组分层是隐性分层:首先,是座位分层,每组6人,组长坐中间,两边坐潜能生和中等生。教师心中有数,学生并不知道,便于保护学生的自尊,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每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最佳的发展。其次是在教学中,采用基础题由组长安排潜能生、中等生回答,提高题由组长回答(隐性分层)。例如:在教学八年级上册《世界文化之旅》时,指导学生完成说说这些传统佳节又有哪些文化习俗(完成表格)这个教学环节时,让组长安排潜能生、中等生回答体现小组分层与合作。观看视频(世界文化之旅),让学生再一次感受世界文化的魅力后。教师提问:此时此刻,同学们有什么感受呢?这个问题的回答要求学生有一定的凝练,概括的能力才能完成。(优等生回答)这个环节也体现这种隐性分层。

二、 针对差异,目标分层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家布卢姆提出的“掌握学习理论”,他主张“不同学生需要用不同的方法去教,只要提供较好的学习条件,不同学生都有能力学习和理解任何教学内容。在教学中,我们依据这个原则,紧扣课标与教学大纲的要求,以人为本,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制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力求使中等程度以下的学生能达到大纲的基本要求,中等程度以上的学生能拔尖提高。例如在执教八年级上册《世界文化之旅》时,在充分、准确地了解学生情况的基础上将学生分成A、B两个层次,并针对学生的差异设计不同层次的教学要求:1. 文化的多样性丰富性表现在哪些方面?2. 面对文化差异的两种态度及表现?这两个要求是教学大纲要求,要求全班同学掌握;3. 说说对文化不同会导致行为方式差异的理解能力;学会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交往的能力;4. 对不同文化的批判、鉴赏及学习其他文化优点的能力。这两个要求,我进行了分层设计。如B类学生只要求他们知道了解生活在不同文化背景下,他们的行为方式是不同的这个知识点,而A类的学生则要求他们不但会理解,还会在具体情境中进行评价及应用。

三、 面向差异,因材施教

蘇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提出,“每一个儿童的思维发展都有独特的道路,每一个儿童的聪明和才智都各有各的特点。”可见一个班级的学生总是个体差异悬殊,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结合学生实际,分合有致,动静结合,面向全体,因材施教。例如教学《世界文化之旅》时,我根据课标要求,注重学法的指导,从“帮”到“放”开展适应各层次学生差异和开发利用这些差异的教学活动。如“环游世界,说文化”的学生活动。活动要求:活动以小组为单位,自由选择三至四个国家或地区进行文化旅游考察。在C类学生能说出的基础上,让B类学生补充,再让A类学生说出此物为什么是该国家的代表物。此活动环节设计,在全员参与的同时,既各尽所能,又各得其所,既体现小组长的作用也体现小组合作分工帮助。学生踊跃发言,组长安排到位,实现合作探究,展示交流。然后教师再点评提升。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精神。

四、 根据差异,分层练习

练习也是一种及时反馈学生学习效果的检测方式,它包括课堂练习与课后作业。应根据分层教学的要求,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让教师能够及时了解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层次及对个别学生的辅导。课题组成员郑惠贞老师在执教《第三单元 融入社会 肩负使命》复习设计时紧扣本节课的重点及学生迷惑的内容分层次设计了一项课堂练习:某校九年级召开“践行核心价值·弘扬长征精神”为主题的座谈会,展示上面两则时政内容,请你参与研讨。

【理性分析】(1)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属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哪一方面的内容?【再创辉煌】(2)今天,我们这一代人的长征路是什么?(3)将图中守则的内容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正确连线。【观点论证】(4)请你选择核心价值观个人层面一个方面的要求,说出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可以通过哪些具体行动来践行?第三题考查思维与应用,可以让B类学生完成,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第四题较难,可以让A类学生经过思考加以提炼概括,让其“跳一跳、摘桃子”,并能活学活用。

此外,还根据学生的差异,对其进行分层评价。例如在课堂教学中遇到较有难度的问题时,A类学生回答不足为奇,B、C类学生能回答时,我就给予肯定、表扬:“××同学,你太棒了,今天真让老师高兴。”“真好,你的回答太精彩啦!”从而让每一个学生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作者简介:

陈金蕊,福建省漳州市,福建省漳州市南靖县湖美中学。

猜你喜欢

课堂教学
甜蜜的烘焙课堂
美在课堂花开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如何让高中生物教学变得生动有趣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嘻游课堂
嘻游课堂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