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有企业科研经费管理研究

2018-05-17王程橙

财税月刊 2018年2期
关键词:科研经费国有企业财务管理

王程橙

摘 要 企业是以盈利为目的的经济组织,追求利益最大化是企业永恒的主题。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国有企业作为市场主体一定程度上掌握着国民经济的命脉,与国家在稳增长和提质增效方面步调一致;同时,还肩负着维护国家安全与稳定的重要使命,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本文主要以国有企业科研经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为切入点,从财务角度探索改变现有科研经费核算方式对提升企业经济效益和提高科研经费使用效率的重要性和可行性。

关键词 国有企业;科研经费;财务管理

一、国有企业科研经费管理现状

科研经费管理是科研项目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政府在科研经费方面的投入持续增长,按照经费来源渠道的不同出台了一系列经费核算办法,并加大了科研经费使用的审计力度。但是,企业在科研经费管理中仍存在着诸多问题,其产生的影响已不仅仅局限于财务领域,对提高企业参与科技创新的积极性和加快科研成果的转化都将产生不利影响。

(一)科研财政拨款使用效率低下,甚至存在浪费现象

现阶段国有企业科研经费主要来源于国家财政拨款,企业自有资金投入有限,在现行课题制经费管理模式和全额预算管理制度体系下,科研经费管理的核心是预算和执行,而这一管理模式直接导致了在执行的过程中过度强调经费预算与支出的高度一致性,而忽略了预算本身的准确性和科研活动固有的经费支出的不确定性,再加上科研经费绩效评价工作不到位,使得财政资金使用效率低下。

(1)科研经费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和准确性不高,且缺乏可操作性。首先,科研经费预算管理在立项阶段的预算编制内容不完整,编制方法不统一,编制依据不足,指标论证不充分。实践中科研项目经费预算编制流于形式,编制的预算缺乏可操作性。其次,在实际工作中,科研项目的计划、预算编制由课题负责人负责,而课题负责人大多是学术性人才,财务方面的知识并不充分,再加上科研工作本身的不可预见性、复杂性等客观原因,课题论证往往侧重于技术内容的论证,造成经费预算编制不合理、不准确。

(2)科研财政拨款“专款专用”的管理要求,科研人员“以收定支”理念的存在以及科研课题结余资金处理的不确定性,使得企业在科研经费实际使用时,存在本着不超预算的原则能多买就多买,或者在研制过程中确实需要购买却又没有经费预算不敢买的现象。再加上财务人员专业知识的限制,在科研经费报销中更多地关注审批流程是否合理,票据是否真实有效,对经费使用与项目研制的關联性缺乏专业判断,使得对财政资金无法有效管控。

(二)科研项目管理、技术研究与经费管理协同性差

科研项目管理工作通常由科研管理部门负责,实际技术研究工作由科研人员负责,而经费管理由财务部门负责。由于项目管理工作往往更关心争取到多少项目,争取到多少科研经费,而对经费的使用并不关心;科研技术人员更加注重科研成果和进度,成本管理和预算管理理念淡薄,且缺乏相应的财务知识;财务人员只负责科研来款以及经费报销,不了解科研活动的内容,也没有参与项目预算编制,对经费支出与项目进度的匹配性和整体控制上缺乏合理判断。由于信息的严重不对称使得科研经费管理出现“有钱花不出去”或严重超支的现象。

(三)生产成本与科研支出难以准确划分

企业不同于科研院所或高等院校,在承担科研任务的同时还承担着产品生产任务。科研和生产高度交叉进行,使得科研管理人员与技术研究人员不能有效划分、统计利用资源时出现科研支出挤占生产成本或大量潜在的科研自筹资金成本沉没的现象。

二、从财务角度提出的解决思路

企业作为以盈利为目的的经济组织,追逐利润是企业的最终目标。为了从根源上解决上述科研经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激发企业的创新潜力,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从财务角度出发,建议将国家科研财政拨款纳入企业“主营业务收入”核算,实现企业和政府的“双赢”。

(一)纳入主营业务收入核算的现实意义

主营业务收入是企业的利润源泉,将科研财政拨款收入纳入主营业务收入核算,有利于企业做大、做强,提高企业参与科研活动的积极性,增强企业的创新能力;科研财政拨款与企业经济效益挂钩有利于企业改善内部经营管理,最大程度地降低科研支出,实现节支增效,改变目前“来多少花多少”的科研经费管理理念,实施科研经费支出精细化管理,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

(二)纳入主营业务收入核算的可行性

(1)按照现行《企业会计准则》,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包括销售商品收入、提供劳务收入、让渡资产使用权收入、建造合同收入等。企业承担的科研任务视为提供劳务,将合同收入确认为提供劳务收入。

(2)合同价款的确定。按照经费来源渠道不同,企业可以与上级部门或需求方签订合同。合同金额的确定以企业编制的科研经费预算为基础进行论证,最终以确定的财政拨款金额作为合同总价款。结合科研项目立项时确定的科研总体计划,在合同中明确财政资金拨付时点。可以采用成本加成原则,在科研经费支出预算的基础上按照固定的利润率水平计算合同总价款。为防止企业盲目多报经费支出,可以引入绩效评价机制;为确保预期科研成果的实现,可以引入风险共担机制,促使企业在对自身研发能力进行合理评估的基础上申报项目。

(3)合同收入的确认。将科研劳务收入视同在资产负债表日交易结果能够可靠计量,按照权责发生制原则,在实际收到财政资金时确认为负债,计入“专项应付款”,年末根据完工百分比法确认合同收入,计入“主营业务收入—科研收入”。

(4)科研成本费用归集。科研成本费用的归集可以按照科研经费管理办法在“科研支出”项下单独核算,并定期或按照上级部门要求汇报科研经费支出情况,加强预算执行监督。年末根据本年实际支出情况,转入“主营业务成本—科研支出”。

三、面临的困难

(1)理论依据不足。现行《企业会计准则》中明确的收入范围不包含财政拨款,如果将科研财政拨款纳入“主营业务收入”核算,需要国家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或管理办法。

(2)在税收方面缺乏法律支持。如果纳入“主营业务收入”核算将视同企业的日常经营产生的经济利益流入,将影响流转税和企业所得税的计税基础,产生纳税义务。是否纳税或按照何种税率纳税需要争取国家的法律支持。

猜你喜欢

科研经费国有企业财务管理
医院财务管理面临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公路施工财务管理和成本核算
新会计制度对财务管理的影响及解决对策
高校科研经费预算管理的现状、问题及建议
国有企业研究型审计思考与探索
财务专业视角下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的培养
国有企业每5年至少审计1次
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研究
1—7月国有企业累计实现营业总收入272170.9亿元
不要把院士的科研经费变成唐僧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