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白洋淀规划体现环境治理的最新理念

2018-05-17徐天蔡如鹏

中国新闻周刊 2018年16期
关键词:白洋淀新闻周刊新区

徐天 蔡如鹏

在雄安新区的整个规划中,白洋淀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规划被置于非常重要的地位。这体现了雄安新区建设生态优先的理念,以及白洋淀的环境治理与生态修复工作对于雄安新区的意义。就白洋淀规划中的相关问题,《中国新闻周刊》专访了白洋淀规划的负责人、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原主任、清华大学特聘教授曲久辉。

白洋淀规划有很强的创新性

中国新闻周刊:在雄安的规划中,白洋淀的规划被置于非常重要的地位,与总规平行,为什么要把它放在这么重要的位置?

曲久辉:白洋淀不仅对雄安,对整个华北,甚至对华北延伸的相关地区,都有极为重要的生态意义,所以做好白洋淀的生态环境治理,是保障新区生态环境质量可持续改善的一个基本条件、基本前提。

白洋淀号称“华北之肾”,但这个功能现在正在丧失。如果没有雄安,白洋淀同样需要治理。不是因为雄安建设才要治理和修复白洋淀,雄安的建设,不是白洋淀要治理的必要条件。我认为它的战略意义和雄安有关,但又不完全是因为雄安。所以这样的一个规划,把它独立拿出来也是非常自然的。

此外还有另外一层意义。党的十九大后,生态文明建设被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在我国新时代的大背景下,白洋淀单独做一个规划,说明国家在发展理念上对生态环境的重视,体现了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

这次规划对生态的重视,可以体现在这一点上:规划把环境管理上升到生态空间管控的高度,这是目前国内最新的理念。

生态空间管控是什么意思?环境管理强调要素管理,比如大气、土壤、水,而生态空间管理是强调生态质量管理。生态空间如果是好的,就意味着水土气都不能出问题,但是反过来,水好,不代表生态质量一定是好的。这次规划是要求雄安近2000平方公里这个空间的生态状况都是好的。

在白洋淀规划中,按照不同的空间管控要求,实施不同的生态环境管控层次,分为一级、二级、三级等。一级肯定是生态保护红线区,红线区域里面实施最严格的生态保护管控措施,这是此次规划一个重要的特点。

生态空间分级管控有明确的环境管理标准,比如说,一级生态空间区域里,对流域污染物排放限控要求相当高,基本上什么产业也不能有,实施明确的负面清单管理,把人类活动带来的干扰降到最低。白洋淀规划中有专项规划针对新区及上游流域工业产业结构布局进行调整优化。新区现状企业约八成需要优化调整,高污染、高耗水、高耗能以及低端落后產能均面临淘汰或优化调整,按照总规要求,新引进的都是高端高新的产业,比如电子信息、生命科技、文化创意、军民融合、科技研发等。

中国新闻周刊:白洋淀规划跟其他规划在衔接的过程中,有没有一些相互冲突的地方?

曲久辉:新区的“三生空间”,即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的比例对白洋淀规划有重要制约作用。从生态环境的角度,当然生态空间越多越好,现在确定的生态空间是70%,这也是流域生态环境质量保障的基本生态空间需求,这与总规也是高度契合的。

确定了这个数字,新区也就明确了建设开发的边界,也为总规其他一些指标的确定提供了基础。

白洋淀现状生态退化较重

中国新闻周刊:白洋淀生态环境目前主要面临什么问题?

曲久辉:我认为基本可以归结为三个问题,即水资源不足、水污染较重以及淀泊生态环境破碎。

水污染问题比较重。污染来源于两个主要途径,一是上游河流来水的污染,目前上游有两条河流有水进入白洋淀,分别是府河和孝义河。但这两条河流入白洋淀的,基本都是城市污水厂排放的尾水,还有一部分没有收集的污水,每年约在5000万方到8000万方波动,水质不达标,主要是五类或劣五类水,氮污染问题比较突出。

另一种污染则来自白洋淀的纯水村和半水村。对现状的实地调查表明,纯水村就有40个,户籍人口9.51万左右。上世纪60年代,纯水村仅1万多人,可见现在的人口负荷对白洋淀造成的压力。

目前白洋淀的主要污染物是COD、总氮、氨氮和总磷等。纯水村、半水村的污染负荷贡献, COD为65%左右,总氮约45%,氨氮约30%,总磷占67%多。可见,纯水村、半水村的污染对白洋淀水质的影响有多大。

第三个问题是淀泊生态环境破碎。过去,白洋淀生态系统完整,但是随着养殖、种植业开发,围水、围堤、围埝、修鱼塘与荷塘等人类活动的加剧,好多地方就逐渐没有水了,水体不再连通,生境就逐渐破碎化。我们有详细测绘数据,白洋淀内有三百多公里的道路及一千多公里的围堤围埝,这是一个惊人的数字。

总的来说,现在白洋淀被污染,没有干净的来水,生态系统功能下降,水体的自净能力也逐渐丧失。

中国新闻周刊:基于白洋淀的现状,和此前的治理共识,此次,白洋淀规划提出了什么样的治理思路?

曲久辉:我们明确了白洋淀的治理一定是流域协同治理。不仅仅治理白洋淀,还包括周边及上游流域。

根据白洋淀的现状问题,系统地进行了规划设计,提出综合治理思路。

白洋淀生态修复首先面临的是水资源匮乏问题,基本思路是在深入挖掘和优化利用本地水资源的前提下,适量引入外调水作为白洋淀的补充水资源。为了解决白洋淀缺水问题,先后实施了“引岳济淀”“引黄济淀”等应急补水措施,2006年以后主要依靠调引黄河水补给白洋淀。过去,黄河水入白洋淀被称为“救命水”,大概1亿方的规模,只能维持白洋淀一百多平方公里的水面面积,勉强维持了淀区生产和最基本的生态需求,起不到恢复生态的作用。

根据我们测算,白洋淀要恢复到适宜的生态状况,每年需要有3亿方到4亿方的来水,现在的1亿方肯定不够。为此本规划提出了建立多水源补水机制、优化补充淀区生态用水的思路。希望近期引黄入冀补淀每年引2亿方的黄河水入白洋淀,可通过适当延长引水时间或提高入淀流量实现。

黄河现在每年给河北省6亿方的水量,白洋淀的引黄工程从1亿方增加到2亿方,可以靠河北省内部调剂黄河给各地的配额,并不是额外给河北省增加1亿方水量。除了加大引黄水量,白洋淀生态需水还需要靠当地上游水库和非常规水再生利用来解决。

根据河北省水利厅的估算,白洋淀上游水库每年大约有7亿方的水量。在河北省南水北调中线配套工程达到效果后,原来供给城市和工业的部分水量置换出来用于生态用水,经河道或渠道补给白洋淀。

另外,府河、孝义河每年都有城镇排水和工业污水入白洋淀,水量在5000万方到8000万方,这些水经过提标再生,可以成为优质的生态水源进入白洋淀。

近期考虑到前期淀区生态修复的急迫性,主要靠引黄入冀补淀增加生态水量,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尽可能多给白洋淀补充生态水量;中远期随着流域和淀区污染治理目标逐步实现,生态用水会略有下降,生态用水量将视白洋淀自生循环的恢复状况而定。

通过这些多方面的措施,最终恢复淀区至360平方公里左右,淀区正常水位稳定保持在6.5米~7.0米。

第二个问题是污染问题,必须控制污染。目前,白洋淀规划提出了河、淀协同治理的策略,分别对上游八条入淀河流和白洋淀淀区进行综合治理。针对入淀河流,将实施“一河一策”和流域水质目标管理,通过“控源-截污-治河”的系统工程,有效削减入河污染负荷,确保入淀河流水质达到水功能标准。

針对白洋淀淀区,要进行科学合理清淤、消除内源污染;同步引导纯水村居民分批次逐步外迁,杜绝入淀污染,提升淀泊水环境质量。

第三个问题是淀泊生态环境破碎,需要进行生态修复,恢复“华北之肾”的功能。主要措施是构筑生态岛屿,优化淀区生态空间格局,对现有苇田荷塘进行微地貌改造和调控,提高生物多样性,恢复白洋淀特有的“苇海荷塘”自然景观。

另外,白洋淀规划还提出了打造白洋淀国家公园,规划远期建设。将来要全面保护白洋淀湿地生态系统完整性,建立完善的水生生物资源保护机制,重点保护芦苇、莲等特色水生植物,中华鳑鲏 、中华绒螯蟹、鳜鱼等特色水生动物,以及丹顶鹤、白鹤、大鸨等国家级保护鸟类,严格控制和科学清除外来物种。

中国新闻周刊:根据这几条治理思路,接下来,最先启动的治理工作是什么?

曲久辉:初步确定了治理的三年行动计划,也就是说,到2020年是一定要见效的。有些工作现在已经开始,并且进展很快。

上游八条河流,府河和孝义河会优先治理,因为它还在排污水入白洋淀。淀区内,白洋淀北部、靠近起步区的水域,会优先治理。

目前,国家已经拨付了一部分资金,前期的勘探、科研工作已经在进行。今年上半年,工作会比较多。

治理行动的推进,会比想象的要快。但是总体目标的达成,可能会比想象中慢一些。

中国新闻周刊:在目前已进行的治理行动中,最大的难点在哪里?

曲久辉:淀区清淤的压力比较大。

城市黑臭河流,生态系统已经完全破坏,采用直接疏挖即可清淤。但是白洋淀生态系统很复杂,此前的一些研究也证明了这一点。白洋淀污染是有差异性的,部分水域水体水质较好,但总体上污染较重。另外,淀内沉积物里还有种质资源库,不能全部清走。

而且白洋淀的淤泥厚度空间差异较大,淤泥中芦苇等水生植物腐烂变质的部分是清淤的重要对象。按照正常水位7米,淤泥平均厚度约1.5米。最深的地方,淤泥厚3米,最浅的地方,淤泥厚0.5~0.6米。

所以,必须实施精准清淤,即在保护和恢复水生态系统的基本目标下,该清的清、该清多少清多少,最大限度地减少清淤量、降低清淤成本,保留生态基质。

中国新闻周刊:为保证这些目标的实现,雄安将来是否会建立一套立体的监测网络?

曲久辉:会的。不光是白洋淀,其他流域和区域也会实行立体监测,这也是环境管理的重要基础性支撑。

白洋淀治理具有标杆意义

中国新闻周刊:在白洋淀治理的过程中,资金会是一个问题吗?

曲久辉:需要的资金量会很大。但政府有巨大的资源整合能力,市场也可能在雄安新区的牵引下对白洋淀的综合治理进行投入。

中国新闻周刊:除资金外,还会遇到什么其他的难题?

曲久辉:从技术方面来说,所有的问题诊断、目标设定、治理原则、工程布局全是按流域来进行的。

我认为,技术层面没有太大的困难。原先,落后的环境治理总是只抓一块内容,现在大家都知道,抓一块是不行的。环境是互相影响的,治理也需要从区域层面上协同来做。

如果一个规划只管自己的局部和局地,就不可能是一个好的规划。

这次白洋淀规划的范围有三个圈层,第一个是白洋淀及周边的600平方公里,第二个是新区的近2000平方公里,第三个是流域的3万平方公里。这就是生态安全格局。不仅仅是站在京津冀这个角度,还要站在从上游太行山到下游渤海的大生态空间角度。

所以,雄安的事情,不仅仅是河北的事情。

中国新闻周刊:对白洋淀的保护和治理,对中国其他地方会不会起到一个标杆的作用?

曲久辉:我认为在中国肯定具有特殊意义,这一点毫无疑问。白洋淀的治理,将是综合治理和生态保育的一个典范。

从白洋淀的地位与功能来说,它是雄安新区建设和发展的重要生态资源保障,对京津冀协同发展也具有特殊的资源环境意义。

从生态条件上来说,白洋淀面临着北方缺水和全球气候变化的挑战,它的综合治理又具有时代的共性。为什么说是综合治理,因为它将缺水、污染、生态系统破碎等问题的解决进行一体化规划,具有很强的代表性和综合性。

另外,从治理手段上来说,也有综合性特点,既采取了调水措施,又有其他类型的工程措施,包括控源截污、河道治理、底泥疏浚、生态系统构建、生态河岸建设及环境综合管理等。很多治理措施是同步的或协同的。这方面它也具有代表性和示范性。

同时,白洋淀的治理还将体现一个新特点,就是政府和市场两只手发力。规划始终都是在河北省政府和新区管委会的领导和指导下进行的,在规划过程中,几个有专业实力的央企也参与了一些实际工作。

猜你喜欢

白洋淀新闻周刊新区
国家级新区西部发展新引擎
旅行的没落
今天的会就开到这吧
你为什么要学会拒绝
雄安两赋
白洋淀深冬挖藕人
美《新闻周刊》回归纸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