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泸州市纳溪区太山河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

2018-05-17

四川水利 2018年2期
关键词:纳溪区水保山河

(四川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四川 崇州,611231)

水土保持生态清洁型小流域是指以小流域为单元,统一规划,综合治理,遵循自然规律和生态法则,基本实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优化配置、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1]。该理论的提出是我国水保事业向纵深发展的一种尝试,本文即分析了泸州市纳溪区太山河小流域在该理念指导下各项生态修复措施的配置和实施效益,并对其进行总结,旨在为今后四川盆地的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提供更多参考。

1 泸州市纳溪区太山河小流域概况

1.1 自然概况及流域特征

太山河小流域地处四川省泸州市纳溪区合面镇西南部,属四川盆地低山丘陵地貌体系,流域面积约21.65km2。纳溪区属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气候,热能充足、雨量充沛、雨日多、霜期短、湿度大。年降雨量1147mm,年均蒸发量1002mm,年均相对湿度83%。纳溪区境内有大小溪河130余条,均属长江水系,总长度640余km。区内主要以黄红紫泥为主。

1.2 社会经济情况

太山河小流域包含纳溪区太山、团山、云台寺3个行政村,总人口8706人,其中农业劳动力人口3657人,农业人均耕地0.08hm2/人,年粮食总产量435.30万kg,年农业总产值2301万元,农业人均年纯收入4431元。

1.3 水土流失情况

该小流域属中度水土流失侵蚀区,水土流失现状见表1。

表1 太山河小流域水土流失现状

造成该流域土壤侵蚀的主要因素有:

(1)降雨集中、强度大。7月~9月降雨量约为827.5mm,约占年降雨量的70%,且突发性暴雨的机率较高,是造成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

(2)农户靠采伐乔木和灌木作为生活能源的现象还广泛存在,导致植被覆盖率低;

(3)丘陵起伏,坡耕地多,土地垦种率高,且长期以来,农民采取顺坡耕种,无地埂,无背沟,无排水蓄水拦沙设施,一遇暴雨,任其冲刷,极易产生强烈的水土流失;

(4)开发建设活动频繁,且忽视水土保持工程的同步建设。

2 太山河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措施配置

水土流失将农药、化肥等有害物质带入水体,是影响水源地水质的重要因素[2],且考虑到该流域内有污水处理厂和酿酒厂,对天然水质有一定影响,故以建设生态清洁型小流域为切入点,以保护水资源和农村生产生活环境为目标,配置了如下生态修复措施:

2.1 污水处理措施

人工湿地污水处理工程的工艺流程主要包括预处理设施与人工湿地[3]。合面镇污水处理厂的生活污水及晨江酿酒厂的污水均排入太山河支流凤平河,其生化性较好,适宜采用生化处理工艺。根据当地地形的实际情况,选择“人工格栅+厌氧池+跌水接触氧化+潜流人工湿地”的污水处理工艺[4],在湿地内种植荷花、蒲、芦苇等对各种污染物去除效果较好,又有一定观赏价值的水生植物,对生活污水和工厂污水进行进一步的净化处理,并在河道旁植生态林和林下草坪,在一定程度上又可对由水土流失携带进河道的农药、化肥等有害物质得到降解,充分发挥其水质净化和生态修复的功能。

2.2 水土保持措施

(1)坡改梯:采取工程技术措施,从坡耕地(5°~25°)中选择土层厚,土质肥,水源及交通便利的土地,改造为梯田、梯地,针对该小流域所处的川中丘陵区,本着“宜土则土、宜石则石”的原则,可设计为土埂坡改梯、石埂坡改梯、植物篱、地埂+植物篱等;

(2)封育治理:对小流域内原有的郁闭度较低的疏幼林地实行封山育林,尽快提高郁闭度;

(3)保土耕作:从纳溪区的土壤地质条件来看,在未实施坡改梯、经果林等措施的原坡耕地范围内实施等高沟垄、间作、套种等是主要的农耕措施,能有效减少水土流失;

(4)小型水利水保工程:根据田地灌排需求,在坡面布设蓄水池、沉沙池、排灌沟渠、田间道路等工程,改善小流域农业生产条件。

另外还设置了气象监测站和径流小区,全年每天24h实时采集气象数据,传至纳溪区水保站,为流域水土保持防治工作提供气象依据,并对径流量和泥沙含量等进行长期监测,为生态修复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表2 太山河小流域建设措施配置

3 太山河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效益分析

(1)污水处理生态湿地的建设,其出水可用于生产或景观,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1中地表IV类水的要求,部分可达到III类水要求;

(2)在各项水保措施的综合功能作用下增加拦蓄水量32.53万m3,每年平均减少土壤侵蚀量3.04万t,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程度将达到92.20%,林草覆盖率由59.38%提高到60.77%;

(3)参照小流域内措施的增产增收调查数据,以2015年为计算基准年,效益计算期取20年,可新增直接经济效益1787.30万元(注:以《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效益计算方法》(GB/T15774-2008)和《长江流域水土保持技术手册》为标准)。

4 结语

根据太山河小流域的特点,围绕生态环境改善和增加农村居民经济收入的目标,因地制宜、因害设防配置了各项措施,污水处理生态湿地减轻了水源区水质污染,保障项目区人畜饮水安全;各项水保措施能有效减轻和控制小流域范围内水土流失,若后期管护得当,各项措施相辅相成,将使水土资源的开发利用效益得到最大发挥,同时气象全自动监测点、径流小区不仅为水土保持防治工作和科学研究提供依据,还能成为群众观摩、青少年科普教育以及技术培训基地。

参考文献

〔1〕余新晓.小流域综合治理的几个理论问题探讨[J].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12,10(4):22-29.

〔2〕郑友三.确保引黄供水水质的措施和建议[J].山西水利科技,1999(2):1-3.

〔3〕HJ2005-2010,人工湿地污水处理工程技术规范[S].

〔4〕白振光,陈现明.人工湿地在山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中的应用与工程设计[J].环境工程,2014,32(1):14-15.

猜你喜欢

纳溪区水保山河
誓把山河重安排
万里山河
扎根基层不动摇 倾情奉献为水保
山河壮举
野蛮时代终结,动保行业要自律,水保协会年会透露出哪些重大信息?
水保工程的质量监督与管理
直下看山河
泸州市纳溪区:微信扫码举报破解“不作为”
泸州市纳溪区:冬日“三下乡”文明进村庄
龙南借助开工典礼宣传水保监督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