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利用苹果树枝木屑栽培茶树菇配方筛选试验

2018-05-17吴亚召张文隽

西北园艺(综合) 2018年3期
关键词:茶树菇棉籽壳玉米粉

吴亚召 张文隽 雷 萍 杜 芳

陕西苹果产业发展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渭北黄土高原区符合苹果生产种植的全部7项指标,被公认为世界苹果最适宜种植区。每年果农都要对苹果树进行修剪,每亩苹果园修剪下来的枝条有300~600 kg,大部分被丢弃或焚烧,不仅浪费了大量的生物质资源,而且对环境造成了污染,尤其是加重了雾霾天气的发生。如何将苹果树枝条综合利用、变废为宝,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茶树菇属于木腐菌,木屑是其人工代料栽培的主要原料之一。苹果树枝条含有少量粗蛋白和丰富的粗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若用来栽培茶树菇,是合适的原料,且可就地取材,投资小、见效快。

茶树菇(Agrocybe aegerita)属粪锈伞科田头菇属食用真菌,又名茶薪菇、油茶菇,其肉质脆嫩,味美香浓,口感佳,营养价值极高。利用苹果树枝木屑栽培茶树菇,值得探索。为研究含不同比例苹果树枝木屑栽培基料对茶树菇菌丝和子实体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筛选适宜的栽培配方,特开展以下试验。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菌株 茶树菇ASW05菌种,来自陕西省微生物研究所微生物资源中心第三研究室。

1.2 栽培时间 茶树菇是广温性菇类,较抗高温,也能耐低温,可以周年栽培。但是不同季节栽培产量有差异,要获得高产高效,必须根据各地气候选择合适的栽培时间。陕西省渭北旱塬昼夜温差大,栽培茶树菇大多采用温室大棚模式。根据各地栽培试验,多以春季或秋季栽培为主,出菇安排在气温稳定在20~25℃的时间段最佳。

1.3 栽培场所 茶树菇生产场地应地势平坦、排灌方便、有饮用水源。场地周边5 km以内无化学污染源,1 km以内无工业废弃物;100 m以内无集市、水泥厂、石灰厂、木材加工厂等扬尘源;100 m以内无禽畜圈舍、垃圾场和死水池塘;距公路主干线200 m以上。生产场地环境空气质量应符合GB 3095相关规定,水质符合GB 5749相关规定,土壤符合GB 15618相关规定。栽培场所结构、面积、生产通道、机械、配套设施等符合茶树菇生产操作规程,与生产流程、生产规模相适应,各生产工艺之间的流程、设备相配套,布局合理。

1.4 试验设计 根据茶树菇的营养需求和苹果树枝木屑栽培主料的营养成分,设计了5种配方即5个处理。每袋干料重1 kg。5种配方依次如下:

1)棉籽壳 75%,麦麸 10%,玉米粉10%,石膏1%,石灰2%,蔗糖1%,碳酸钙1%;

2)棉籽壳45%,苹果木屑30%,麦麸10%,玉米粉10%,石膏1%,石灰2%,蔗糖1%,碳酸钙1%;

3)棉籽壳37.5%,苹果木屑37.5%,麦麸10%,玉米粉10%,石膏1%,石灰2%,蔗糖1%,碳酸钙1%;

4)棉籽壳30%,苹果木屑45%,麦麸10%,玉米粉10%,石膏1%,石灰2%,蔗糖1%,碳酸钙1%;

5)苹果木屑75%,麦麸10%,玉米粉10%,石膏1%,石灰2%,蔗糖1%,碳酸钙1%。

1.5 试验方法

1)培养料处理。采集新鲜苹果枝条,人工剔除病虫枝,晾干,木材粉碎机粉碎,颗粒大小4~8 mm,然后过筛,筛网孔径大小5~9 mm。按配方称取苹果树枝木屑、棉籽壳、麦麸和玉米粉,做好标记待用。再称取配方辅料,按照1∶1.1~1.3的料水比例,将主料和辅料放入搅拌机中边搅拌边加水,使水分均匀吸收,含水量62%~65%,pH值调至8左右。培养料混合拌匀后装袋,每个处理做60袋,试验重复3次。

2)装袋及灭菌。采用 17 cm×35 cm×0.4 mm规格的高压聚乙烯单头出菇塑料袋。分装培养料时将其轻轻压实,使袋壁光滑而无空隙,袋上端可留出15 cm长度供菌柄生长用,装袋均匀一致,切勿上紧下松,要当天拌料,当天灭菌。灭菌方法可采用高压灭菌法,也可采用常压灭菌法。灭菌装锅时,在锅内留下空隙,以便锅内热气循环。高压灭菌121~126℃保持2~3小时;常压灭菌采用“攻头、保尾、控制中间”的加温方法,使锅内温度在24小时内升至98~100℃,在控温100℃的情况下维持10~12小时。灭菌后将栽培袋立即移到已预先消毒的冷却室或接种室内,待温度冷却至30℃以下时,即可接种。

3)接种。接种时将料袋打开,将菌种掰成1 cm3的小块,装入袋料的一端,然后用绳子扎好口。尽量缩短菌种暴露时间,以提高接种成活率。接种后,及时将菌袋移到培养室内。

4)发菌及出菇管理。发菌期间要注意菌袋的堆码高度,不要过高,中间要留有气孔,一般堆3~5层即可。要随时注意发菌室温度,菌袋周围也要放温度计,随时观察温度变化,培养室温度以20℃为宜。每隔2天打开门窗进行通风换气,以利于菌丝的快速生长,30~40天菌丝即可长满料面。在发菌过程中若发现杂菌,应及时剔除。当菌丝长满培养料时,将菌袋打开,去掉表层老菌,以利于催菇发育。茶树菇的菌丝生长过程一般不需要光照,光会抑制菌丝的生长。但是,足够的散射光,可以促进早出菇、多出菇,黑暗不利于出菇;光照不足会使出菇量减少,而且畸形菇的数量也会增多。将发好菌的菌袋竖直摆放在层架上,解开袋口,拉直出菇袋,使出菇袋与料面分离,并将已萌发的幼小无盖的子实体铲掉,保持室内湿度在85%~90%。增大温差,可以有效促进菇蕾形成,可使出菇整齐。采用白天关闭门窗及塑料大棚,夜间凌晨打开,使昼夜温差维持在10℃左右,让菌丝由营养生长转入生殖生长,料面颜色也随之转化,一开始有黄水,然后变褐色,直到菌袋表面出现小菇蕾。

用直径20 cm塑料袋或牛皮纸,做高度35 cm的筒。当茶树菇伸出袋口2~3 cm时套筒,以减少氧气供应,抑制菇盖生长,促进菌柄伸长。出菇期湿度保持在90%左右,早晚通风15~20分钟,温度保持在18~24℃,光照强度控制在500~1 000 lx。

5)采收及采后管理。菌盖呈半球形,菌环尚未脱离柄时进行采收。采收第1潮菇后应停止喷水5~6天,任其恢复菌丝生长,为下期长菇积累营养。15天后再将空气湿度提高到90%以上,促使生长第2潮菇。从第1期菇结束到第2潮菇长出,一般需间隔7~15天。按以上管理方法再出第3潮菇。采摘3潮菇后可脱袋覆土栽培,增加湿度,使之继续出菇。

2 结果与分析

2.1 菌丝体的生长情况 由表1可知,配方1、配方2、配方3、配方4、配方5均适合茶树菇生长,萌发时间除配方5为3天外,其他各配方均为2天。配方1菌丝生长粗壮、浓密,生长势强;配方5菌丝粗细不均匀、生长势较配方2、3、4弱。各配方的满袋天数有较大差异,配方5满袋时间达42.5天。由此表明,配方2、3、4略好于配方5,但与配方1差异较大。

表1 不同配方茶树菇菌丝生长情况 cm

2.2 鲜菇产量及生物转化率 由表2可知,5个配方的产量均比较高,其中以配方1纯棉籽壳培养料的鲜菇产量最高;其次是配方2、3、4产菇量分别为 210 kg、208.5 kg、204 kg,生物转化率分别为70%、69.5%、68%。由此可见,用苹果树枝木屑为主要原料栽培茶树菇时,适当地添加棉籽壳可以有效地提高产量。综合考虑各配方的生物学效率、原料成本等,配方3为最佳配方。

表2 不同配方茶树菇鲜菇产量及生物转化率 kg,%

3 结论

试验结果表明,用苹果树枝木屑作为主要基料栽培茶树菇,不但可行而且还能获得较好的产量。综合分析不同配方中菌丝生长情况、鲜菇产量、生物学转化率以及生产原料成本等因素,以配方3(棉籽壳37.5%,苹果木屑37.5%,麦麸10%,玉米粉10%,石膏1%,石灰2%,蔗糖1%,碳酸钙1%)为最佳配方,具有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略)

猜你喜欢

茶树菇棉籽壳玉米粉
不同发酵处理对玉米粉加工特性及淀粉粒结构的影响
掺玉米粉的豆粕咋鉴别
掺玉米粉的豆粕咋鉴别
茶树菇菜谱
改良玉米粉的综合利用及研究进展
棉籽壳营养成分测定及近红外模型建立
棉籽壳质量对平菇熟料栽培的影响初探
棉籽壳作为绵羊饲料营养特性的研究
食用菌主要原料棉籽壳价格或以稳中震荡波动为主
什么水煮什么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