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何宝珍:百灵云中歌,飞身入风雷

2018-05-17董莹

湘潮(上半月) 2018年5期
关键词:狱友安源刘少奇

★ 董莹

何宝珍

伟大的事业呼唤伟大的精神。建党之初,在共产主义事业萌芽阶段,特别需要革命理想信念的指引,需要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的支撑。在那时,正因为有一群群热血儿女传播理想、指引曙光,在前赴后继中舍生忘死,在重重困难中矢志坚持,革命事业才得以开创出一番广阔天地。何宝珍就是其中一个典型代表。

生长在湖南的何宝珍有着湘女的勇敢、热情、大方。她较早地加入革命队伍,努力宣传革命思想,积极播撒革命火种,用生命践行一个共产党人的奋斗誓言。在短短32年的岁月里,她为革命坚定而响亮地发声,如百灵啼啭一般悠扬悦耳,鼓舞人心,并义无反顾地投身于革命怒潮中。

★ 走上革命道路

出身贫困、家境苦寒,无碍何宝珍勤奋进取。她从小自立自强,不甘平庸,逐渐成长为一名学生中的进步分子,并用她的革命热情感染和带动着身边的同学。

1902年,何宝珍出生在湖南省道县道江镇一个底层市民家庭。从祖辈开始,家里以开小店铺为生,勉强维持生计。何宝珍出生时,家中只有两间破屋。父亲一边做小买卖一边耕种少量菜地,维持一家人的生计。弟弟妹妹出生后,五口之家的生活更加困难。作为大姐,何宝珍承担了许多家务。

贫寒艰苦的成长环境没有减弱何宝珍对文化知识的渴求。父亲读过几年书,思想比较开明。在他的引导下,何宝珍在家中自学《三字经》《千字文》,表现出不错的天赋。12岁那年,在父母支持下,何宝珍来到道江镇当时兴办的第一所女子小学读书。她起早贪黑,在学校辛勤苦读,回到家还要照料年幼的弟弟妹妹。由于聪慧且刻苦,何宝珍在学校成绩优秀。加上有着活泼开朗的性格,她经常出现在学校的各种课外活动中,表现出众。

1918年,何宝珍顺利考入位于衡阳的湖南省立第三女子师范学校(简称省立三女师,下同)。其实从小学期间的表现来看,何宝珍已经是一棵于众多同学中脱颖而出的好苗子。而正是在省立三女师的求学经历,使得何宝珍走上了革命道路。

何宝珍入学第二年,五四爱国运动轰动全国。五四运动的爆发极大地推动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传播。因此,当革命风潮席卷衡阳时,活跃于校园的何宝珍也受到了进步思想的熏陶,接触到马克思列宁主义。为了配合北京的大规模学生运动,1919年6月7日,衡阳成立湘南学生联合会,何宝珍当选为学生联合会干事。此后,她积极奔走在革命前列,组织进步学生,开展各种爱国宣传和斗争。1920年前后,毛泽东、何叔衡、恽代英等来到衡阳作革命活动的准备。他们在学校中开展调研,宣传马列主义,引导和组织进步青年建党建团。何宝珍成为了他们宣传马列主义思想的受益者,一面当面聆听他们的报告和指示,一面积极阅读《新青年》《湘江评论》等进步刊物。这些新思想大大打开了何宝珍的眼界,塑造了她的政治观。她变得更加自主、敏锐、果敢,把崭新的进步思想运用到她参与组织的学生运动当中。1922年,何宝珍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成为省立三女师团组织负责人。

在当时,省立三女师当局对学生的进步活动采取了严厉查禁的措施,这就使学校当局同进步学生之间变得对立,何宝珍学习进步思想和组织爱国宣传等都是在秘密状态下进行的。加上学校当局腐败,校方与学生之间的矛盾日渐激化。省立三女师的校长欧阳骏平时克扣学生伙食费和书费,中饱私囊,终于引起学生强烈不满,开始抗议。为了反对腐败校长,争取校园民主权利,何宝珍带领全校学生走上街头示威游行。这场学潮激发了同学们的革命热情,在全省引起不小的反响。事后,何宝珍遭到校方的公开批评。在一次集体训话时,校长欧阳骏训斥她:“你必须在全校大会上检讨,在全体学生面前向我赔礼道歉。……你告状到哪里我都不怕。”

学潮惊动了省里,最终取得胜利。校长欧阳骏被迫辞职,但何宝珍也因此丢掉了她珍爱的学业。校长欧阳骏辞职前夕,行使最后的权力开除了何宝珍的学籍。对此,1922年10月8日的湖南《大公报》进行了报道:“第三女子师范校长欧阳骏接办以来,无甚成绩,且多不合之处,早经该校第五班毕业学生宣布其罪状。欧阳骏乃照例向省署辞职,省署亦照例慰留。欧因此恨五班学生刺骨,乃将伊等毕业文凭扣留不发。欧又为在校学生所揭发,乃先发制人,突于前日借故将该校学生何宝珍、萧腾芳、邓金芳等开除。该校学生亦噤不敢声,且通信会客,均不自由,学校顿成囚室。闻何宝珍等业已来省,发表宣言,哀诉学界并呈请官厅惩办欧阳校长云。”

丢失学业并不意味着何宝珍进步的终止。从领导学生运动的经历中,何宝珍收获了宝贵的实践经验,这为她更加如饥似渴地学习理论知识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离开学校后,何宝珍经衡阳地下党负责人张秋人引荐,搭船来到长沙。在长沙,毛泽东、杨开慧看重何宝珍的才学、胆识和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收留她住到家中。这一时期,何宝珍得到毛泽东、杨开慧、何叔衡等的亲切关怀、谆谆教诲和热情鼓励,因而有机会直接学习革命思想、参与革命事业,并结识了琴瑟和鸣的革命伴侣。

毛泽东是将何宝珍引向革命道路的人之一。早在衡阳读书时,何宝珍便与毛泽东相识。毛泽东在衡阳的每一次报告何宝珍都会去听,她非常敬重毛泽东;毛泽东也对热情、开朗、勇敢的何宝珍印象深刻。在长沙,在毛泽东介绍下,何宝珍进入中共湘区委员会建立的湖南自修大学补习班学习。何宝珍在自修大学有幸聆听了毛泽东、何叔衡、恽代英等讲授的课程,系统学习了《共产党宣言》《达尔文物种起源》等。上课之余,毛泽东对她的要求同对自己的弟妹一样严格。何宝珍经常同毛泽覃、毛泽建等一道听毛泽东讲革命道理和工人、农民受压迫剥削的困难状况,一起阅读进步书籍。她的政治觉悟突飞猛进,革命信念更加坚定,政治理论素养得到很大提升。

毛泽东对何宝珍欣赏有加,提议她改名,将“宝珍”改为“葆贞”,取“永葆革命的贞洁”之意。何宝珍欣然接受:“我一定牢记你的话,为中国革命贡献出自己的一切!”谁想这一改,竟暗合了何宝珍为共产主义事业献身、舍生取义的悲壮命运。何宝珍确实用生命践行了她对毛泽东的承诺。1923年春天,何宝珍坚定宣誓以马列主义为信仰、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

此前不久,刘少奇从苏联回国。适逢江西萍乡安源大罢工前夕的关键时刻,中共湘区委员会把他派往安源。1922年10月,安源罢工胜利后,刘少奇来到长沙向毛泽东汇报安源工人罢工斗争情况,也因此结识了居住在毛泽东家中的何宝珍。何宝珍与刘少奇年龄相仿,前者聪明伶俐、热情大方,后者彬彬有礼、谦虚随和,两人皆被彼此身上的革命气质所吸引。

★ 伉俪情深咏家国

与刘少奇结识后的何宝珍转战革命事业的前沿阵地。

何宝珍与刘少奇相识不久,有意撮合两人的杨开慧建议安排何宝珍同刘少奇一道去安源工作。刘少奇热情欢迎。毛泽东也向何宝珍表示:“安源俱乐部极需要女同志去工作,你去很好。”于是,何宝珍高兴地接受了任务,与刘少奇共同前往安源。在安源并肩作战的日子里,何宝珍与刘少奇建立了深厚的革命感情。两人于1923年4月正式结为连理。

在安源,何宝珍任安源俱乐部书报科委员,在路矿子弟和补习学校教书,在工人夜校初级班讲课,教授文化知识,宣传革命思想。为了让课程更加通俗易懂、让革命思想更广泛更深入地传播,何宝珍想方设法,变着花样开展教学。她发挥了自己聪明大胆的优势,借助读书期间积累的丰富的活动经验,用图画展示、化装演说、组织辩论、研究讨论等活泼有趣的教学方式传授知识、宣传革命。她还改编当地人传唱的歌谣教工人们唱:“少年进炭棚,老来背竹筒,有病赶你走,死了不如狗。”“人说安源好赚钱,一来就是好几年,想要回家看父母,身上没有盘费钱;来是强壮的小伙子,回时腰弓背驼不像人。”这些歌谣贴近工人生活,真切地反映了工人们的现实情况,唱出了工人们久藏于心的苦衷,很快在工人中传唱开来。他们意识到遭受资本家的压迫,决心站起来勇敢同资本家斗争。深入浅出、丰富多样的教学使何宝珍深受学员们的欢迎和喜爱。

何宝珍始终在工作中成长,在成长中工作。投身革命一线后,她更加注重求真务实的作风,有针对性地开展革命工作。她在进行社会调查的基础上研究妇女解放运动,写作出了《宁乡县城的鬼迷社会》《女子教育与社会改造》等文章。在文章中,她把矛头直指“黑暗龌龊”“恶浊腐败”的湖南当局,指出“夺取政权,总是不可免的一种过程”。她的思想中闪烁着男女平等的光辉,指出“妇女问题,乃社会问题中的一部分;妇女问题不解决,实行社会主义,定要多一层障碍,而支那的妇女,因为男女不平等受到的虐待,更加厉害。故欲使我们彻底解放,非格外努力,使我们渐渐地明白自己的地位不可,且此一番的努力,尤其是非假女子不可”。

1925年初,刘少奇到上海的中华全国总工会工作,何宝珍随同前往。在上海,何宝珍参加了震惊中外的五卅运动。这年11月,由于积劳成疾,染上肺病,刘少奇不得不回湖南养病,何宝珍全程陪伴。在湖南养病期间,刘少奇不幸遭赵恒惕反动军阀政府和戒严司令部逮捕入狱。何宝珍保持一如既往的沉着、勇敢、机敏,根据党组织的指示开展了积极有效的营救。通过自己在衡阳省立女三师的老师欧鸣高,何宝珍见到了当时的湖南省参议长欧阳振声,又在欧阳振声的帮助下见到了赵恒惕。在赵恒惕面前,何宝珍当仁不让、据理力争。赵恒惕无力反驳,只好答应放人。在中共中央、中华全国总工会和湖南省中共组织的共同努力下,在社会舆论的强大压力下,被关押了2个月的刘少奇终于被保释出狱。

大革命期间,北伐军经过湖南时,何宝珍四方奔走,救助伤员。大革命失败后,白色恐怖笼罩全国。何宝珍随刘少奇转战多地,颠沛流离,先到庐山、天津、沈阳等地做地下工作,最后来到上海,从事党、工会、妇女和群众工作。自始至终,何宝珍紧紧跟随刘少奇,在工作和生活上给予他寂静无声的支持和帮助。两人为国家前途竭尽全力,毫无怨言,并肩作战,舍生忘死,四海为家。

出生入死的革命斗争,使何宝珍一家无法过上正常的家庭生活。她与刘少奇育有3个孩子,但出于革命所需、形势所迫,不得不忍痛割舍浓浓母爱,与亲骨肉分离于战火硝烟之间。出生不久的孩子,一个被送给了武汉的工人,一个被送给了上海的贫民,最后一个在何宝珍被捕前临时交给了邻居大婶。何宝珍常常因陷入对孩子的思念中而泪流满面,但革命救国的信念支撑着她:人民不解放,孩子也得不到幸福,不管多苦,只要孩子能生存下来,等到革命成功,就能好好学习、好好生活、好好建设我们的国家。

何宝珍故居

★ 狱中绝唱

何宝珍一生轰轰烈烈,直到生命的尽头,也不曾停止对革命的期盼、歌颂和呼唤,不曾停止对革命事业的忠诚、坚贞和奉献。纵使身陷囹圄,她也婉转放歌于敌人的牢笼,坚持与敌人周旋,用生命最后的绝唱留给同志生的希望,抛给敌人无情的嘲笑。

1932年,组织安排刘少奇从上海到江西的中央苏区工作。为了革命需要,何宝珍继续留在上海。这一次分离,是两人的永别。在上海担任全国互济会负责人兼营救部部长的何宝珍化名王芬芳,以教师身份作掩护,继续从事革命工作,为营救被捕同志积极奔走。然而,她的活动引起了敌人的注意。这年冬天,何宝珍身份暴露,敌人严密封锁她的家,围堵逮捕了她。被捕的何宝珍首先被囚禁在上海公安局。多年的革命经历使何宝珍积累了丰富的斗争经验,面对敌人的审讯,她临危不惧,坚称自己是普通教师。当敌人训斥说“不对,你是政治犯”时,她巧借谐音机智回答:“我只会煮饭,不会蒸饭。”敌人想尽办法逼她承认自己的身份,但她绝不屈服。无奈之下,敌人将她判处15年徒刑,关进南京的监狱中。

在狱中,何宝珍遇到了革命同志钱瑛、帅孟奇、耿建华、夏之栩等。他们联合起来,努力向外界传递信息,组织狱友与敌人展开了一系列坚决而巧妙的斗争。

狱中的何宝珍并不消沉,她依然坚强乐观、勇敢热情和善于感染,唤醒身边的人。学生时代学会的表演、唱歌她都没有荒废。在狱中,她会时不时唱歌给狱友们听,活跃狱中的气氛,驱散狱中的黑暗和恐惧。有她在,牢狱也变得有了欢乐,狱友们的精神也受到很大鼓舞。

何宝珍入狱后,敌人仍不知道她的真实身份。但刚进监狱时,夏之栩差一点唤出她的真名。何宝珍敏锐地抢过话,说:“你还认得我王芬芳吗?没想到能在这遇见你。”夏之栩迅速反应过来,改叫她王芬芳。这样,何宝珍既解除了暴露身份的危机,又有效地传递了自己化名的信息。

一日,一位地下党同志以探监为名希望与狱中的同志建立联系。路过女囚牢房时,这位同志偷偷从窗口向里塞进一个小纸团。拿到小纸团的何宝珍还没来得及打开看,看守却起了疑心来检查。慌张之下,何宝珍急中生智,迅速将纸条丢入便桶,让一位狱友坐在便桶上,自己接过狱友的孩子作掩护。她挡在狱友身前,若无其事地哼着小曲,逗弄小孩,脸上没有一丝异样的神色。这样,她们才骗过了看守,成功接收到地下党同志传递来的重要信息。

除了设法躲过看守的检查,何宝珍她们还想办法直接做看守的思想工作,缓和双方的关系。她和狱中同志们分析,女牢的看守待遇不佳,雇的人多数是受生活所迫,无奈而来,并没有明确的政治立场。所以,何宝珍她们决定和看守拉近关系。她们通过聊家常、主动帮忙甚至教女看守绣花的办法,使看守们放松了对她们的戒备和看管。这样一来,她们同其他牢房之间互通信息的难度就大为降低了。

何宝珍在狱中参与的影响最大的一次斗争,是支持遭受迫害的国际友人牛兰夫妇的斗争。职工国际泛太平洋产业同盟秘书牛兰是著名的共产主义战士。1931年6月15日,牛兰夫妇被英国巡捕逮捕于上海租界,不久后被租界当局交给国民党法院,被国民党法院判处死刑,后减为无期徒刑入狱。牛兰夫妇为了抗议,以绝食同国民党作斗争。何宝珍和狱中同志们对他们开展了有力的声援。她们先提出改善政治犯生活待遇,要求允许中医问诊,允许亲友送书送食,允许通信,最后要求释放牛兰夫妇。在遭到监狱当局拒绝之后,何宝珍联合30多名狱友一同宣布绝食。绝食期间,由于体质虚弱,女牢的狱友们身体反应十分强烈,开始干呕。即便如此,何宝珍和狱友们依然坚持不屈。不仅绝不进食,何宝珍还不厌其烦地给看守做工作,动情地向她们讲解狱友们的行动是正义的,讲述自己贫苦的家世出身,以换取看守的同情。终于,看守们开始频频向监狱当局反映“犯人快要饿死了”的情况。为此,监狱长亲自探望绝食者,劝说大家进食,但何宝珍等态度坚决,宁死不进食。由于死了政治犯监狱难辞其咎,在集体绝食第7天时,监狱当局被迫答应了何宝珍等提出的部分条件。绝食斗争取得胜利,牛兰夫妇被送进医院治疗。

1934年秋,由于遭到叛徒出卖,何宝珍的真实身份被敌人掌握。在敌人的严刑拷打下,何宝珍的信念从未动摇。烙铁烫大腿、竹签插手指,疼得撕心裂肺的何宝珍只告诉敌人:“要口供,没有。要命,有一条。革命者是杀不尽的。”当年冬天,没有得到任何情报的敌人在雨花台将何宝珍残忍杀害。

同在狱中共患难的帅孟奇后来回忆何宝珍时,称赞她“是一个模范党员”,“具备了共产党员优秀高贵的品质,对党一贯忠实,为党牺牲了个人的一切利益”,“平日她热爱她的孩子们,当被捕之后,却忘记一切。她常说:共产党员为人类解放事业而牺牲是光荣的”。刘少奇后来称赞何宝珍“英勇坚决,为女党员之杰出者”。临刑前,何宝珍高唱《国际歌》,歌声久久回荡在革命者心中。

猜你喜欢

狱友安源刘少奇
研学安源儿童团 致敬鲜艳红领巾——“安源儿童团中队”风采录
红色安源娃追光之旅
刘少奇与中国共产党
刘少奇在安源过春节
李安源作品
刘少奇:不忘初心 对党忠诚
刘少奇:求真务实,反对形式主义
考进来的
同一个原因
同一个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