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工匠精神视域下中职德育教育路径的探索

2018-05-16曾丹丹

科学与技术 2018年19期
关键词:中职德育工匠精神

曾丹丹

摘要:中职德育在新时代弘扬工匠精神的进程中释放出罕见的能量,同时也应看到,工匠精神融入中职德育正遭遇着校本政策疲软乏力、课堂教学落俗呆板、专业型队伍建设亟待加强、文化氛围的营造缺乏活力等的瓶颈。因此,切实推动工匠精神融入中职德育教育的路径探索,对真正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推动职业教育现代化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工匠精神;中职德育;路径

中职德育在新时代弘扬工匠精神的进程中释放出罕见的能量,同时也应看到,工匠精神融入中职德育正遭遇着校本政策疲软乏力、课堂教学落俗呆板、专业型队伍建设亟待加强、文化氛围的营造缺乏活力等的瓶颈。因此,切实推动工匠精神融入中职德育教育的路径探索,对真正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推动职业教育现代化有重要意义。

一、相关概念界定

(一)工匠精神的基本内涵

目前中国最早的手工业技术文献《考工记》中有言:“国有六职,百工与居一焉”。百工即是工匠,我国最早的工匠出现在战国时期。第7版《现代汉语词典》中解释:“工匠即手工艺人;工匠精神指工匠对自己做的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不断追求完美和极致的精神理念。”从本质上讲,工匠精神是一种职业精神。它是职业心理、职业素养、职业道德、职业能力的综合体现,是职业者个人职业价值观和职业行为的内在支柱,其基本内涵主要体现在敬业、精益、专注、创新四个方面。一是敬业,春秋先贤孔子早就谈到为人要“执事敬、事思敬、修己以敬”。随着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产业升级和结构不断调整,积极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迈进,打造国之重器,就要更加注重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突出现代职业者对职业的敬畏和热爱,激励技能型人才全身心投入工作,尽忠履职、恭敬谦逊。二是精益,精益则要求职业者精益求精,正如老子提倡的“天下大事,必作于细”。通过精益求精地打磨,孜孜不倦地追求打造经典的产品,实现企业的基业长青。三是专注,职业者要想成为“大国工匠”,还要有“艺痴者技必良”的觉悟。通过着眼于细节,专注于平凡的技术,不断追求“术业有专攻”的境界,为个人职业生涯积累优势。四是创新,工匠精神还要求职业者革故鼎新、追求突破。工匠精神突出职业者敬业、专注、执着和坚持,并不意味着墨守成规、千篇一律的“匠气”,要做到“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

(二)工匠精神培育在中职德育教育中的必要性

1.工匠精神是中职德育教育的题中之意。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的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中职教育过程中重智育、轻德育现象普遍存在,中职德育在职业教育中的重要地位愈发凸显。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这为工匠精神融入中职德育教育指明了方向,更是对现今中职人才培养方式的创新和探索。工匠精神中爱岗敬业、奉献社会的理想信念教育,如琢如磨、严谨细致的民族美德教育,追求品质、实现人与自然共赢的思想道德教育,以及勤奋创新、兢兢业业的职业精神塑造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在新时代的具体体现,更是中职院校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因此,培育工匠精神是中职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2.中职德育教育是培育新时代工匠精神的重要手段。《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2014年修订版)》中明确指出:中职德育目标是把学生培养成为爱党爱国、拥有梦想、遵纪守法、具有良好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习惯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成为敬业爱岗、诚信友善,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中职德育一方面在理想信念上契合工匠精神的基本内涵,另一方面更在课堂教学、实训实习、德育管理、文化建设、志愿服务、心理辅导和家庭社会等职业生涯教育实践中,不断为践行工匠精神探寻合适的培育路径提供可能。

二、中职德育教育中工匠精神培育的路径

(一)注重顶层设计、制定科学规划

坚持因校制宜,立足中职院校德育教育实际,制定科学有效的工匠精神培养规划,让工匠精神培育在中职德育教育进程中得到有力的指引。习近平总书记在《干在实处走在前列》中也提到要“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坚持以培养一线高级技工为导向,特别是能够培育具有工匠精神的高级技能型人才,就必须制定与技术进步和社会需求相适应、产教学用兼容工匠精神的现代中职德育教育体制,创新学校工匠精与现代学徒制深度融合的机制,真正做到“审度时宜,虑定而后动”。

(二)创新课堂教学、把握培育主阵地

课堂教学是中职德育教育的主要阵地。积极探索适合学校教情和学生学情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在“心传身教”中形成“亲师合一”的关系,是工匠精神在新一代技术工人心中扎根的重要渠道。努力创新德育课堂教学模式,通过选择合理的课程内容、注入新的职业观念、树立正确职业理想,来丰富课堂教学内容;通过德育教材校本化、树立工匠精神标杆和典型,让工匠精神走出神坛,更加贴近生活、贴近学生;通过举办辩论会、发展第二课堂、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等方式提升工匠精神培育的效果,为德育课堂增添活力。

(三)强化队伍建设、打造责任“培育链”

自“二级管理”实施以来,中职德育教育的重任主要落在班主任、院系学管队伍和德育课教师的肩上,专业课教师、家庭、社会企业的德育作用有待进一步提升。工匠精神源于实践,德育课堂教学理论固然是站在前人丰富的实践经验肩膀上,拥有一定的权威,但其在学生具体德育场景应对、工匠精神实践操作上仍存在很大差距。班级日常管理成为班主任工作的重心,占据班主任大部分精力,德育工作时间不充裕。此外,中职学生多数是未成年人,处在特殊的身心发展阶段,很容易受外界影响,也使得学生管理队伍要投入更多的精力在德育教育上。为此,专业的德育管理队伍亟待形成。充分发挥家庭、社会尤其是企业的德育教育作用,积极将工匠精神内化为每位职校生的精神力量,推动家庭担起对学生精神层面教育的责任,形成“大国尚技”的浓烈社会氛围,充分发挥企业在具体实习、实训中涵养学生工匠精神的作用,形成全方位的、全覆盖的“培育链”。

(四)突出文化环境、助推培育润物无声

突出以工匠精神为核心的校园文化环境建设,形成独特的工匠文化,让学生在无形中得到“人化”的熏陶,不断显现工匠精神价值理念“化人”的底蕴。正如《周易》所言:“关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校园文化环境的建设是一个相互依存的生态环境系统,工匠精神的培育既要为学生打造积极的学习环境,通过学校宣传栏建设、标语张贴、现代化社交软件的渗透、社团活动的举办、徽标设计、企业文化的渲染等方式,让工匠精神无处不在;又要更加突出学生个人内部环境的更新和激励,不断引导和鼓励学生自我完善、自我反思、自我革新,为工匠精神的培育奠定良好的主观基础。

三、结论

新常态下的中国经济呼唤中职德育“培育大国工匠”,工匠精神是“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变的必要条件。工匠精神指工匠对自己做的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不断追求完美和极致的精神理念,是中華民族历经五千年风雨激荡龙腾九州的传统美德,更是当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体现。加强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探索推动工匠精神和中职德育教育深度融合的路径,是职业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因此我们要不断更新工匠精神的理念,通过完善制度、创新课堂教学、强化德育队伍建设和打造培育环境,将工匠精神培育切实拉回大众视野,为更多的“国之重器”的锻造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芦羿君.工匠精神融入中等职业学校德育的研究[D].河北.河北师范大学.2016-6

[2]李超凤.职业学校工匠型人才有效供给研究[D].湖南.湖南师范大学.2017-5

(作者单位:淮安生物工程高等职业学校)

猜你喜欢

中职德育工匠精神
中职德育工作的四个创新
中职德育课程分层教学策略研究
论中职德育课教学中案例的选择与使用
提高中职德育管理实效性的探索与研究
德日“工匠精神”,中国怎么学
政府官员也需要“工匠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