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清末移民对奉天地区粮价的影响

2018-05-16王凯

现代交际 2018年5期
关键词:奉天粮价人口

王凯

摘要:清末奉天大规模的移民在供给侧促进了土地的开垦,提高了粮食产量。在需求侧随着人口增加粮食需求量也大幅度增长,加之奉天地区货币随着商业发展而流通量剧增,这就导致了奉天地区粮价长期变化不大且缓慢增长的态势。

关键词:奉天 粮价 人口

中图分类号:F3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8)05-0243-02

长期以来,人口和粮食价格的互相关系已经成为世界人口史和经济史研究的一个中心论题。清末山东、直隶等地人民远离家乡向东北地区移民,其目的是为了生存。这一时期移往东北的关内人民,奉天成为关内移民的最终目的地,或是再向吉林、黑龙江迁移的中转地。粮食是传统农业社会中的主要商品,它的价格随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而变化。粮价的变化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人口的数量。康熙也曾指出:“今岁不特田禾大收,即芝麻,棉花,皆得收获。如此丰年,而米粟尚贵,皆由人多地少故耳。”①

一、奉天地区粮价1821年到1911年的变化

粮价表以银两为核算单位,但是民间的大多数交易都以铜钱为交易,所以其对于粮食价格变化的体现会有不准确的地方,只是一种趋势。本文以粮价表中的稻米为例绘制成图。

(数据来自于《清代道光至宣统间粮价表》奉天卷。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编,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上图是1821年到1911年变化的曲线,从图表中看出粮价在短期内有较大变化。从官方资料上看,发生短期较大变化的原因是由于大规模的出口贸易和收获的丰歉引起的。但长期变化并不显著,1886年的粮价与1821年的粮价基本相同,1906年的粮价剧涨皆因战争。在中国人口大规模增长的时期,全国粮价都在显著增长,但是奉天地区的粮价虽有缓慢增长的趋势却变化不大。粮价如此变动主要是移民导致供求关系改变。

二、移民的迁入导致了土地面积大规模增加

移民促进了地权关系变化,清廷长期奉行着“旗民不交产”的政策,但随着关内人口数量大幅度增加,且灾患战乱不断,奉天地区的移民逐渐增加,对这种阻碍社会发展的禁令不断造成影响。在一般旗地方面,清廷颁发“旗民不交产”例,严格禁止汉人购买旗人土地,清廷的目的自然是为了保护旗人利益。“旗地有限,若任凭家奴及民人契约买,将来旗产势必尽归民人,是以严刑禁止”。②清廷虽然有此禁令,但持续的移民给东北造成了深刻的变化,加速了旗地向民地的转化。“汉人初至时,为满人佃人,披荆斩棘,茹苦食辛。满人不解农事,渐至变卖土地,归于佃户,满人固有荒地,亦多私卖、私典与汉人者”。③旗地在租押等方式下,逐步转化为民地,所有权从旗人向民人过渡。光绪三十三年(1907)十二月二十四日,終于正式议批准奉天地区的一般旗地随意买卖。④至此,东北地区地权关系完全被改变,土地交易基本靠市场进行,移民促进了奉天地区土地的开发。在清初伊始,关外的移民就一直在奉天地区开垦田地,虽然有封禁政策存在,但移民与开垦仍然存在。到同治6年(1867)移民聚众私垦已经到了相当广泛的地步。“省东凤凰、叆阳、碱厂,旺清四边门外,南北千有余里,闲荒之地,游民开垦多年,渐成村落,人民繁庶。”⑤面对着既成事实,官府不得不采取默认的态度,在核实清厘后,竟在边外一代升科五十余万亩。此后,同治十一年(1872)又在碱厂门外发现垦熟地十二万五千余亩,边外河岸厂亦有游民耕种。清代关外地区地广人稀,需要人力处甚多,大量移民的迁至则满足了满汉地主阶级的需求。所以地方官吏与大户们都对清政府的封禁政策采取了阳奉阴违的态度。“地方官吏亦与之有同一希望,默认流民私垦,以图待时借词没收其土地,他方既承认租佃权,增益官府收入,复巧立种种名目,清丈私垦土地,大事搜刮”。⑥移民的迁至导致了私垦的大量增加,并且在当地官员对此持默许态度,此后又对私垦的土地升科。这就造成一种鼓励移民的态势,加之关内人民生活情况进一步恶化,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向奉天地区移民。移民的增加又进一步开垦土地,这就造成了一种循环。奉天的耕地面积从咸丰元年(1851)的1152万亩到宣统元年(1910)的6822万亩⑦,增涨了6倍左右。

三、移民迁入提高了当地需求和货币供给

奉天是关内移民移入最早、聚集人口最多的地区。奉天地区的人口数从道光二十年(1840)的221万到宣统三年(1911)的1102万。这接近一千万人的增长必然是有关内移民的存在,据葛剑雄统计的移民数约为500万左右。⑧大量移民的迁至必然提升当地对于粮食的需求。移民的到来,促进了商业的发展。关内的移民从事着多种经营,早在嘉庆年间即有记载:山东莱州府胶州民张添文,早年出关在凤凰城南门外和周思彦等伙开饭店生理。⑨⑩随着商业发展,以八旗驻防城为基地,发展起一系列贸易中心。正如邓天红在《流人学概论》里提到:“以至于东北地区,凡是流人戍所均出现了集市,城镇因此而繁荣”。奉天的商业基础好,使得山西帮、直隶帮、山东帮等各地商人齐聚于此。随着封禁的逐步解除,而且在1861年营口开埠后,国外企业也相继来此。“洋人之营业于此者,络绎不绝。尤以日商为多,而俄商次之,英、法、德、美亦相继而至”。11外地商人与外资企业争相来此投资,关内与国外的货币也更多地流向于此。大量人口的迁至又导致了奉天地区粮食需求量的上涨。此外,粮食的价格由货币(白银)来表示,那么白银流通量的变化会直接影响粮价变动。依据费雪理论MV=PQ,其中,M=流通中的货币量,V=货币年周转率,P=价格总水平,Q=当年生产商品数量。因为清廷并不管控白银的流通,所以M是自变量,而中国的货币供给是外生性的,所以货币供给量影响价格水平,与产量无关。由此可得知,移民促进奉天地区商业的发展,随之而来的商业投资又导致了货币流通量的增加。

四、结语

关内的情况是有限的耕地面积无法满足大量人口的粮食需求,所以粮价一直呈上涨趋势,而关内奉天地区的情况则和关内不同。首先由于奉天地区农民占主体部分且土地肥沃,其次移民引起的私垦与放垦以及地权的变动导致了耕地面积大幅度增加,关内移民带来了较为先进的耕作技术,提高了当地人民的边际生产率,这就必然使得奉天地区的粮食产量大幅度增加。而人口数量的大幅度增加以及货币流通量的增加,直接提升了奉天地区的粮食需求量,而关内对奉天地区粮食的需求量又间接地提升奉天的粮食需求量。在供给与需求的协同作用下,奉天地区的粮价整体上呈缓慢增长的态势。

注释:

①清圣祖实录:第256卷.

②赵焕林.黑图档·乾隆朝:第1卷.

③林传甲.大中华吉林省地理志[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3.

④谕折汇存[N].经济选报,光绪三十四年正月二十二日.

⑤奉天通志:第42卷.

⑥稻叶君山.东北开发史.

⑦薛红,李澎田.中国东北通史[M].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91.

⑧葛剑雄等.人口与中国的现代化[M].上海:学林出版社,1999.

⑨杜家骥.清嘉庆朝刑科题本社会史料辑刊[M].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08.

⑩同上.

11朱寿朋.光绪朝东华录[M].北京:中华书局,1985.

参考文献

[1]清代道光至宣统间粮价表[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2]清圣祖实录[M].北京:中华书局,1985.

[3]金毓黻.奉天通志[M].沈阳:辽海出版社,2003.

[4]孔经纬.清初至甲午战前东北官田旗地的经营和民佃以及民地的发展[J].历史研究,1963.

[5]赵焕林.黑图档·乾隆朝[M].沈阳;辽宁省档案馆,2016.

[6]林传甲.大中华吉林省地理志[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3.

[7]谕折汇存[N].经济选报,光绪三十四年正月二十二日.

责任编辑:关磊

猜你喜欢

奉天粮价人口
影像志
人口最少的国家
坐井观天石头国
奉天讨罪
清末民初奉天地区女子教育问题的研究
印度人口2025年超中国
程国强:中国现阶段粮价不宜接轨国际
中国粮价问题的透析与对策
新闻浮世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