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二兄的铁锤

2018-05-16陈乐三

老友 2018年4期
关键词:密码锁铁锤改革开放

陈乐三

我的二兄陈秋三年轻时靠着头脑机灵和一身力气,在20世纪70年代初无师自通学会了打铁,算是一个半路出家的手艺人。为了养家糊口,他向亲友借钱添置了一些工具,利用一间不足10平米的破瓦房做“车间”,白天在生产队劳动挣工分,晚上抡铁锤挣钱补贴家用。

打铁对体力消耗很大,生产队定量分配给家里的粮食不到半年就被吃得精光,二兄成了全村有名的“缺粮户”。每年春节刚过,二嫂就要跑东家走西家借粮度日。有时收到一点打铁钱,二兄也想着买一些粮,但为了守住“有借有还,再借不难”的信誉,得先考虑还欠账。等到还上几家债主,就所剩无几。没过几天,二嫂又要开始艰难而尴尬的“借粮之旅”了。就是在这样吃了今天愁明天的艰苦困境中,二兄那间破旧的小“车间”里,每到深更半夜“当当”的打铁声仍不绝于耳。沉闷厚重的响声,似乎在向人们诉说二兄的不易与艰辛。尽管度日维艰,二兄当时还被“割资本主义尾巴”,打铁工具一度被封存。

20世纪70年代中期,家乡生产大队办起一个综合厂。厂里急需锻造密码锁的技术人员,二兄是最适合的人选。由于当时特殊的历史环境,到集体厂子工作亦是要讲政治条件的。但由于锻造密码锁的工艺要求特别高,光靠政治条件是锻造不出來的,二兄凭着那把出了名的铁锤进厂当了一名小职员。

二兄进厂后,觉得精神上释然了。尽管没有改变卖苦力挣工分的命运,他每天仍是一身汗水一身灰地抡着铁锤不停地敲打,但总算是找到了一条可以谋生的路子。

到了20世纪70年代末,二兄手中的铁锤终于敲打出了幸福的人生之韵。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了神州大地,邓小平“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感召,如春雨润物,极大地激发了家乡群众大胆创业的热情,也给二兄人生开辟了一片全新的天地。分田到户后,几个农民退出队办综合厂,集资办起了一家民营保险设备生产企业。几位股东看中了二兄手中铁锤的价值,许诺他不需要投入分文(当时二兄身无分文),就可以进厂。从此,二兄凭着一把铁锤,奋力展现他的精湛技艺。在他的铁锤敲打下,一套套标准的密码锁被锻造出来,一批批产品不断销往外地。几年下来,他把每年的分红积攒起来用于投入,正儿八经地成了该企业的股东之一,从此生活逐步走向殷实。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二兄他们的企业实力也越来越雄厚。在国家政策的扶持下,几位股东加大投入,将规模宏大的厂房迁到了樟树市城郊,成立了今天闻名全国的江西远洋保险设备有限公司,成为樟树市保险设备行业的龙头企业。近几年,在樟树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公司又搬进了市工业园区,建起了总面积300多亩的现代化厂区,产品畅销全国,年产值超亿元。

岁月如梭,沧海桑田。二兄靠着一把铁锤,从当年那间不足10平米的破瓦房,打到了集体化时期的队办工厂里,又打进了由几个农民合股的民营企业里,再迈入如今全国知名的保险设备公司行列,成为拥有千万元家产的殷实人家。他在广西南宁市购置了一幢别墅,拥有“现代”“宝马”“奔驰”“路虎”四辆小车;2016年,又在家乡盖起了一幢花园式的小别墅,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二兄当年打铁发出的“当当”声,早已离我们远去,他用了几十年的铁锤也已被先进的机械锤所代替,只能当作一件古董保存了。但那把铁锤,恰如一支如椽的巨笔,伴随二兄度过了艰辛的岁月,又帮助二兄在改革开放的年代“写”出了一部辉煌的创业史书,更为二兄“绘制”了一幅绚烂多彩的桑榆晚景。今天,二兄对儿孙们经常念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我的命是苦的,昔日拼死拼活地打铁,全家连肚子都填不饱;但我的命又是甜的,今天过上了富裕生活,多亏赶上了改革开放的好时代!”

猜你喜欢

密码锁铁锤改革开放
掩耳盗铃
改革开放40年民族影像志
沉重
改革开放初期的上海百姓生活
因改革开放而生 因改革开放而兴
改革开放:干点什么最时髦
开启密码锁
一声吼
锤不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