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行云的“云陶"艺术

2018-05-15轩轩

中国周刊 2018年2期
关键词:行云制陶建水

轩轩

云南省陶瓷艺术大师、国家高级工艺美术师、《云陶》作者马行云在大学时主修船舶驾驶专业,毕业后做了一名水手,在海上漂泊了十年之后定居云南,只因他爱云南的人、云南的茶、云南的陶……

云南有香格里拉的藏传黑陶、西双版纳的慢轮傣陶、普洱镇沅的彩雕黑陶、玉溪华宁的绿白釉陶等众多陶艺,马行云最为钟爱的是红河的建水五彩陶。他认为:“建水五彩陶(紫陶)是最具文化和艺术内涵的,它属于高温无釉细陶,书画装饰、天然磨光,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從2007年开始,马行云先后走访了云南民间各地的制陶名家,学习研究陶瓷工艺,拍摄、整理了制陶的工艺流程,尤其是建水陶从泥土经由练制、造型、装饰、雕刻、填彩、窑烧、打磨,最后变成为质朴、古拙、大美的传统技艺过程。马行云在研究中发现,制陶的相关历史十分欠缺,为了更全面地将云南民族民间陶瓷技艺展现出来,他经过十多年的努力,整理编辑了云南陶瓷技艺的相关资料,并拍摄了几万张云南民间陶艺的资料图片,拜访云南各地各民族诸多的制陶名家和学者,编著出版了云陶三部曲:《云南建水紫陶》(2010年云南科技出版社)、《中国四大名陶》(2014年云南美术出版社)和《云陶》(2015年云南大学出版社)。其中,《云陶》一书是云南有史以来系统介绍民间陶瓷历史、文化、工艺、分布、工匠、传承的第一本专业书籍,填补了云南省陶瓷历史、文化、工艺、传承在理论及教学上的空白,为云南民族民间陶瓷产业发展提供了详细的基础数据;而《中国四大名陶》更是荣获第十四届云南优秀出版物奖,把建水的影响力推向更高水平。

多年来,马行云一直致力于云南民间陶瓷工艺的传承与推广,他于2010年创建了云南紫陶网;2011年6月,在众多云南紫陶艺术工作者的热心参与下,马行云发起的“云南省紫陶研究会”在昆明成立;2014年5月,受云南省委宣传部和云南省社科联指派,马行云走上云岭大讲堂,以“云南民族陶艺文化产业解读”为主题,推广云南民间陶瓷文化。

作为一个爱陶之人,马行云除了对云南陶瓷展开广泛而深入的研究以及制作实践之外,还十分关注建水陶瓷产业的发展,为了促进市场的健康发展,他为《建水紫陶》云南省地方标准的起草倾注了大量心血,最终建水紫陶标准顺利通过技术审查,为建水紫陶生产企业提供了可靠的技术依据,用标准来提高建水紫陶的质量,为建水紫陶品牌的打造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马行云爱陶也爱茶,陶与茶本就是天作之合的搭配,而云南茶与建水陶更是绝配。因而,他不是孤立地研究陶,而是将陶与茶联系起来,让品位回归日常生活。他认为:云南建水紫陶茶壶透气性强,壶身较大的一般用于泡云南普洱茶,那是因为在云南以喝普洱茶居多,而普洱茶属大叶种茶,茶气厚重、需高温、闷泡后品尝,陈香弥漫。在红土高原上,水温难以达到100度沸点,用建水紫陶壶泡普洱可保持高温,并有足够的空间让普洱茶叶舒展身姿。而宜兴紫砂壶产于江南的江苏宜兴,它更适宜于江南一带生长的龙井、毛尖等小叶种绿茶,它们可以快速过滤泡出茶味。这同时也符合同宗、同地域性的特点。

泡茶是享受,做陶也是享受。在陶与茶的文化中,马行云身体力行地揭示制作过程的魅力。他曾师从陈绍康大师学习建水紫陶的设计、拉坯、装饰、烧制等工艺。虽然在学习过程中也遭遇过不少失败,但他从不气馁,因为陶艺对他来说就像“红舞鞋,穿上了,就想一直地跳下去,停也停不下来”。

因为爱陶而爱这片彩云之南的土地,在殚精竭虑的理论研究、创作实践和文化推广中,马行云感到自豪和欣慰,就像他在《云陶》后记中所说的那样:“捧云南的碗,写云南的陶,能为云南的民族陶瓷文化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我倍感骄傲和自豪;捧云南的碗,写云南的陶,红土高原的水土能烧制精美的陶瓷,亦能陶冶文明和祥和。”

猜你喜欢

行云制陶建水
建水陶艺新观察
“行云二号”两颗卫星成功发射
语句转换
徜徉于文化旅程中的建水紫陶
浅谈制陶的艺术魅力
校园四格漫面第三弹
校园四格漫画第四弹
传承与创新:千年建水紫陶
西双版纳慢轮制陶
“小字本”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