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高中生物中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内化

2018-05-14蔡志敬

考试与评价 2018年10期
关键词:健康生活潜质科学研究

蔡志敬

【摘 要】科学教学注重核心素养的各种能力素质,且是一个学生的潜质,还是品质的综合体现。素养中潜质是人格中最深层、长久不变的、具有跨领域性能在不同情境和对不同现象都能解释和预测。

【关键词】科学研究 潜质 健康生活

生命科学是一门自然科学,自然是其存在的主体,科学研究是其被认识的前提;涵盖了农业、医学、环境等的生命现象和本质规律。当代无论是具体到农民、医生或者处于探知生命科学的学生、都应能从祖先留下的朴素道理中感悟到生命的伟大。养成生物科学的核心素养更应成为学生的习惯性思维。笔者认为科学教学注重核心素养的各种能力素质,且是学生的潜质,还是品质的综合体现。

Spencer等人提出 “冰山模型”阐述了:素养中潜质是人格中最深层、长久不变的、具有跨领域性能在不同情境和对不同现象都能解释和预测。下面就生物的核心素养体现,浅谈下生物教学中的个人见解:

一、学生的生命观念

生命观念是指对观察到的生命现象及相互关系或特性进行解释后的抽象,是经过实证后的想法或观点,学生通过细胞学说、化学元素与生命元素、地球上的物种分界(真核——动物、植物、真菌 原核——细菌、蓝藻等)理解或解释较大范围的相关事例和生命现象。学生应在较好地理解了生物学概念性知识的基础上形成生命观念,并能够用生命观念认识生命世界。

观念1:细胞是生物体结構与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观念2:细胞的生存需要能量和营养物质,并通过分裂实现增殖。鼓励学生搜集有关细胞研究和应用方面的信息,进行交流,以丰富相关知识,描述在正常情况下,细胞衰老和死亡是一种自然的生理过程。

观念3:遗传信息控制生物性状,并代代相传。鼓励学生解释常规遗传学技术在现实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基于可遗传的变异,以及变异可能带来的生存与繁殖优势等方面的实例,解释生物的适应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观念4:生命个体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各结构协调统一共同完成复杂的生命活动,并通过一定的调节机制保持稳态。结合日常生活中的情境,分析说明人体通过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以及免疫系统的调节作用对内外环境的变化作出反应,以维持内环境稳态。

观念5:组成生态系统的生物成分与非生物成分相互影响,共同实现系统的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生态系统通过自我调节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学生分析人类活动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形成“环境保护需要从我做起”的意识。探讨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动态平衡的影响,并尝试提出人与环境和谐相处的合理化建议。

二、理性思维的养成

学生对于接触的生物事实会分析、推理、预测和发表个人主见,并能有据可依的正确大胆的表达。如相信学生、给以更多的空间,加强教与学的创新和反思;胚胎工程和克隆技术教学中采用假想法,按此类推最终对整项技术了如指掌。

形成科学思维的习惯;能运用归纳与概括、演绎与推理、模型与建模、批判性思维等方法探讨生命现象及本质运动规律,敢于论证和提议生物学常见的大众关心的议题。学生分析生命现象时要做到有理有据,深入剖析,推理缜密,严于文字推敲,方得养成品质,终能有所成。如具备课堂或课后对生物技术内容包括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发酵工程和生物技术安全与伦理等的实践或推广能力。生物学知识是生物工程的设计基础,而生物工程则应在法律和伦理的约束下,以人类需求为目标进行产品的开发,进而推动生物学的不断进步,提高人类生活质量。

三、科学探究的精神

敏锐地发现生命世界中的生物学问题和现象,进行观察分析、提问、设计实验、方案实施以及结果的科学记录交流与讨论的能力。在开展工作中应养成乐于并善于团队合作的随时间沉淀的潜质与习惯。课堂上或课后作业都应尽量让学生参与思考,且是有个性的思考,就算错也是他能力在锻炼,潜质在激发。

利用好生物科学史,当时的研究思路,大胆创新的方案或选材,抑或各种奇葩的实验想法,因这会吸引学生的思维,起到很好的鼓励效果。如遗传的DNA空间双螺旋——模型研究、生长素的发现——材料和方案、光合作用——水绵等等,这对他们养成对无论来自生活现象或材料抱有疑惑的特质,受用终生。

四、运用所学承担社会责任

学生要能关心并能对于大众关心的民生各方面,尝试进行个人分析,发表个人所学知识后的结合想法:如健康生活的基本知识和理念、方式、行为及技能。

学生需要了解和具备“急救措施” “传染病与防控” “生物制药与药物学” “ 食品安全与检疫 ”“外来生物入侵与防控” 转基因植物、试管婴儿、克隆哺乳动物、艾滋病、禽流感、SARS以及埃博拉疫情等“社会热点中的生物学问题” “校园或地方特色动植物研究” “园艺与景观生态学”等多方面的探究精神,服务于家庭周边的亲戚朋友。

哲人康德:“教育是世间最难的事”。要培养人才素养,教师本身得有素养,而这素养需靠不断地学习生命科学知识。最终能育全面的适应社会的应对新问题,并努力让将来生活让学生过得有价值且能更好地再学习,则素养初成矣!

参考文献

[1]林崇德.21世纪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

[2]吴启建.托起明天的教育.厦门大学出版社

[3]钟启泉.生物课程与教学论.新课程学科教学论丛书

猜你喜欢

健康生活潜质科学研究
浅谈小学体育课堂中潜质生的转化
Can you eat yourself more happily? 吃出快乐
A Brief Analysis about the Content and Current Situation of Vocational Students Oral English Skills Competition
基于儿童健康生活需要的体育与健康知识教学探析
“舌尖上的教育”是如何成为国策的
“舌尖上的教育”是如何成为国策的
高校预算绩效评价探讨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疾病的防治与探索
高等教育功能转型与创新人才培养研究
12星座Crazy潜质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