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地校园风雨操场设计手法探讨

2018-05-14张启铭

装饰装修天地 2018年14期

张启铭

摘 要:毕节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新校区建于贵州省毕节市,目前校园已完成首期建设,整个校园位于山地之中,场地有较大高差,对建筑设计有较强的限制与挑战。本文试通过毕节幼师风雨操场设计的研究,探讨山地校园风雨操场平面、交通、剖面等设计手法。

关键词:山地建筑;风雨操场;校园建筑

1 引言

风雨操场作为大学建筑的一种常见类型,其规模和级别低于常规体育馆,主要功能以满足学生室内体育运动的需求为主,观看比赛为辅,通常有开敞式和封闭式两种做法。风雨操场其设计流线较为简单,不像体育馆建筑需要独立设置观众、运动员、贵宾等流线。

2 设计限制因素

风雨操场建筑空间特点往往以大而完整的形式出现,建筑形体较大。而本项目风雨操场处在山地中,呈现南高北低的趋势,最大高差10米,东西两侧道路以8%的坡度向北侧下降,由于地形高差限制,很难采用完整的大空间形式,山地建筑的错落形式与风雨操场的大空间要求形成了强烈的矛盾,对设计有较强的限制性。但是这种限制反而能催发设计灵感,通过各种手法创造出不同于常规风雨操场的建筑形式,带来更强的建筑表现力。

3 设计手法探讨

3.1 平面布局

常规风雨操场的功能包括了篮球场、羽毛球场、乒乓球场、健身室、舞蹈室、器材库等。这些功能往往需要独立设置,尤其是舞蹈室和健身房,需要与其他球类运动用房相互隔离,在此项目中又增添了校医院需要合并设计。首先将多种功能相互组合,分为若干体块,并将其分散布置在不同标高平台上,再通过半开敞的连廊进行组织。例如本项目建筑,将功能合并划分为三大体块,北侧体块由篮球场、健身房、乒乓球室组成,南侧体块由器械库、舞蹈室、羽毛球室组成,东侧体块由校医院、洗手间、更衣室组成。三大体块通过内部的十字型开敞连廊联系,篮球场、羽毛球场大空间放置于体块顶层,南北两个建筑体块分布在不同的标高上,相互之间有一层高差,以此适应场地地形。

3.2 交通组织

高校风雨操场常采用各个体育用房独立使用的管理模式,因而本项目可以采用全开敞的连廊形式,无需设置明显的主入口,其人流出入也可以根据山地的地形,在不同层分别设置。毕节幼师风雨操场横向交通联系为首二三层均有通达建筑的连廊,并与东侧校内主干道形成联系。其中三层屋顶平台与南侧道路交叉口采用广场直接连接,使人们可以直接漫步到建筑屋顶,向北侧可观望校园田径运动场,成为山地风雨操场的一大特色。竖向交通联系设计在公共连廊处,也可以通过直跑楼梯结合山地地形联系各层,增加建筑趣味性。连廊与体育用房的连接方式常常采用“桥型”连接,通过分离连廊与建筑形成若干个内部天井,便于大空间与连廊的沉降变形缝设置,也增加了建筑内部空间的采光与趣味性。

3.3 剖面組织

山地建筑中的剖面组织是一大难点,也是建筑特色点。羽毛球室、篮球室的需求层高较高,一般放置在建筑体块的顶层,也常用跑马廊夹层的形式,兼顾球场观看的需求。而不同层高的功能通过连廊联系时,可以通过三跑楼梯半平台联系的方式,组织剖面关系。例如本项目建筑的运动区层高5米,校医院层高3.3米,二层的功能联系采用内部错层的方式进行处理。

3.4 隔热通风

风雨操场对室内的通风隔热要求较高,运动用房宜为南北向开窗,满足室内空气对流,但由于此项目造型需求或山地场地限制时,采用东西开窗应设置综合遮阳系统,可以采用竖向铝合金遮阳百叶,利用建筑造型凹口设置,篮球场、羽毛球场等大空间设置四向开窗,对于夏季通风有一定优势。

3.5 外立面设计

钢结构屋顶跨度大、自重轻,相对混凝土有很大优势,且建筑形式多样,波浪形、拱形屋盖都较为常见。因而目前高校风雨操场外立面常以特色屋顶造型作为出彩点,但建筑形式较为雷同,且钢结构屋顶和混凝土外立面有一定冲突性。本项目建筑尝试将钢结构隐藏在混凝土外壳中,以完整的方形体块作为设计造型的母题,通过体块加连廊的设计手法尽可能的使建筑错落有致,配合竖向遮阳百页,体现了山地建筑的特色。而室外架空柱廊的设置,在一定程度上使建筑更加整体,界定了建筑的空间。结合连廊设置的室外楼梯也是外立面设计的重点,通过悬挑楼梯、直跑楼梯、弧线楼梯等设计手法,成为建筑外立面的亮点。

4 实践反思与总结

在施工过程中,由于施工技术的限制与沟通问题,建筑南侧错层实际为回填土做法,有一定浪费。此外,根据学校使用反馈,将原设计的大舞蹈室划分为若干个小舞蹈房,但是由于进深过大,室内通风采光不是非常理想,也造成部分空间的浪费。总之,本项目的实践目的,是寻求在山地建筑中营造大体量风雨操场的设计手法,通过错层和体块的组合,取得了一定的效果,而不同标高的室外连廊,是本项目的一大亮点,外立面设计错落有致,获得了校方的认可和好评。

参考文献:

[1] 刘昂.基于适用性的高校风雨操场设计策略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5.

[2] 庞长春.高等学校风雨操场设计探讨[J].建筑学报,1992(8):5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