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育需要“留白”

2018-05-14薛朝阳

陕西教育·综合版 2018年2期
关键词:留白管控环境

薛朝阳

在读朱光潜先生的《谈美》之前,我自认为是个实实在在的“小俗人”,过着踏踏实实的生活,对美缺乏鉴赏力,尤其是当下流行的着装与美食,实在难以欣赏大众品位。可是朱老的“人生本来就是一种较广义的艺术,每个人的生命史就是他自己的作品”,让我茅塞顿开。是啊,我的人生作品一直有明确的主题——教育,不管在家庭教育还是学校教育工作中,我一直醉心地投入着,虽然和这个凡是教育之事都要“有所为且有利可得”的当下教育环境不够和谐,但我还是觉得,教育之美不是对学生24小时的管控与无缝对接的管理,这种教育不是最优的。

我觉得教育活动就是极具个性的艺术活动。要把这件艺术品做好,不管教育者还是受教育者都应抱着“无所为而为”的生活态度,做好每件事。这样,我们的家庭和学校送给社会的一定是具有善良、宏远的眼界和豁达胸襟的公民,我们社会的俗不可耐的人会越来越少,这样的社会也许会成为理想的社会。可是,看看我们当今的学校教育,越是名校越是这样宣扬学校卖点:学校24小时管控学生;学生在校的10多小时完全在老师的安排下有序学习。因此,好些家长挑选学校,除了看高考升学率,就是看学校管理严格,即学生自由越少越好。关于这点,我们看看朱老先生对人生这件艺术的评价吧:“‘生命是与‘活动同义的,活动愈自由生命也就愈有意义。若人的所有活动都是有所为而为,是受环境限制,人是环境需要的奴隶。”在这样的教育环境中,哪能培养出感受生活幸福的下一代呢?恐怕会是反社会的恐怖分子层出不穷吧?想想现在孩子所生活的环境,从小一堆家长24小时无缝管控,怕摔着,怕饿着,怕冷着,怕身体长得不好,一切用大人的方式生活,看起来很幸福,但是孩子从未体验过自己摔倒的滋味,没有自由的空气,当然无法体味幸福与艰难,因此要让这样环境中成长的孩子有颗感恩之心,那是不可能的。随着进入学校,学生在校的时间越来越长,否则家长还得找个补习班让孩子再次处于监控之下。乍看起来,是为孩子长远发展呕心沥血,其实让拥有自由飞翔之心的孩子成为了生长环境的奴隶。在这样严格管控下培养出的公民怎么能主宰自己的心灵?我想结果是两种,要么是奴才,要么是反社会者。

教育的本质是为未成年人成为有独立思想的合格公民作准备,那就需要在他们完全独立步入社会前,拥有相当的时间与空间,内化他们从周围环境所获得的东西,让他们与他们的群体在模拟游戏与生活中,将生活的道理与规则内化成为自己的一部分。当他们完全独立前,已基本构建了自己未来的框架。因此,无论是父母还是老师,都应多做一些无所为而为的活动,让孩子做自己心灵的主宰者,只有体验活动的乐趣与美感,才能体验到生活中最有价值的一面。这种发自内心的与环境的融合,会促进人自动地追求美好的事物。人们对美的感悟总是,新奇的比熟悉的要美。所以,感受美是需要合适的距离的。当我们与孩子相处时,太远不行,太近也很难看到孩子的美好和需要改正的地方。正如朱老所说“当局者谜,旁观者清”。我们和孩子的生活需要合适的“留白”,尽管短期效果不如人愿,但是让他们过自己的美感人生才是我们所期望的。而不是像現在的20岁之前的被监控,这种教育下的孩子估计成绩很不错,在阳光下表现得完美无缺,但一旦离开“电子眼”,他们表现糟糕是我们无法想象和让人震惊的。

作为教育者的我们,首先应是无所为而为地做教育。一年多的与叙事者同行,我开始记录我的教育心路过程,开始开放我的课堂,在课堂上更多呈现真实的自己——我也有不懂的,开始大胆删作业了,作业也不完全按高考模式做题提分了,我更加喜欢让学生用英语自由表达自己的思想,而这些让我和学生贴得更近了,他们更喜欢英语,学得更好了。而我也发现我的世界宽了,心胸豁达了。

看来,要感受教育的美好,还真需要时间与空间。让我们慢慢走,用心感受美!

猜你喜欢

留白管控环境
突出矿井大采高综采工作面过断层风险管控研究
农村信用社信贷风险管控思考
中美防长在新加坡谈管控风险
环境清洁工
浅析企业债务融资风险管控
“留白”在中国山水画中的重要作用探讨
漫观环境
论环境雕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