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南极暴雪之夜迷路记

2018-05-14

新传奇 2018年17期
关键词:刘健科考队雪龙

去过南极的人知道,有时分不清是白天还是黑夜,说不准脚踩的是陆地还是海洋。南极的白化天,来得又快又狠,最恐怖的是,它几乎把人的视觉完全剥夺。对刘健来说,这失去方向的一夜,成了他的心结,却也定位了他事业的努力方向。

凌晨5点,南极中山站外,寒风萧索,能见度不足10米。横飞的大雪中,一座大山的轮廓在科考队员刘健眼里越来越清晰,旁边还裂出一道幽深的峡谷。他连忙指给队友,别人却说看不到。他跌坐在了雪里,原来是雪盲,高山峡谷全是幻觉。此时他和两名队友被困在南极白夜的海冰上,迷失了方向。

这是中国第34次南极科考队乘“雪龙”船返回上海前,科考队员刘健讲述的他掩藏多年的真实故事。本次南极科考中,刘健承担着“雪龙”船浮冰区航行的导航任务——通过实时对冰区卫星数据动态分析,帮助“雪龙”船在密布浮冰的“梅花阵”中找到突围航路。他说,自己与极地导航结缘,正因那次在南极暴雪之夜迷路的危险过往。

第一次参加南极科考

2011年12月1日,“雪龙”船载着中国第28次南极科考队为南极中山站补给物资。船停在距离中山站8公里的海冰中,科考队员用雪地车把补给集装箱从“雪龙”船运到中山站。因受潮汐等影响,海冰时常有裂缝。为了保证雪地车冰上运输的安全,科考队需要不断派队员往冰裂缝压雪、铺木板桥。

那时,26岁的刘健虽是第一次参加南极科考,但也熟练掌握了中国南极科考队海冰卸货中这项必备技能。

晚上9点半一接到任务,刘健立刻换上企鹅服(科考队户外作业防寒服)。看天气不错,他轻装上阵,揣着对讲机,抓了把巧克力糖,与另外两名队员跨上雪地摩托,奔着冰裂缝方向出发了。

到了离船四五公里远的作业区,他们开始给冰裂缝压雪、铺木板桥。极昼的阳光把海冰上的积雪照得有些松软,一切进展顺利。干了几个小时后,对讲机里传来了坏消息——天要变,请所有冰面作业人员迅速回船!

失去方向的一夜

天一下子阴了,起步就是暴雪。刘健他们赶紧往回撤,顾不上风锉得脸疼,也顾不上雪地摩托一个劲儿打滑,只想快点回到“雪龙”船。雪越下越紧,空气的颜色越来越浓。他们把雪地摩托飚得像随时要翻车一样快,可还赶不上空气变浑浊的速度。眼看着不远处“雪龙”船那一丁点红色越来越淡,几分钟后化成一片白,彻底看不见了。

这就是南极的白化天,来得又快又狠。最恐怖的是,它几乎把人的视觉完全剥夺,以前曾有外国科考队员在白化天找不到方向最后被冻死在离站区很近的地方。看不到“雪龙”船,就无法辨别方向,刘健他们只能挤在雪地摩托背风一侧,捧着对讲机一遍遍给“雪龙”船和中山站喊话。不到半小时,雪已落了一尺多厚。

相隔不过几公里,他们看不到“雪龙”船,“雪龙”船也看不到他们。虽然偶尔能听到“雪龙”船微弱的呼叫,但几个人身上没有GPS定位设备,没有准确的位置信息,他們只能待在原地。

“那时候,暴风雪一点减弱的趋势都没有。我们特别害怕,最想知道天气到底会怎样。对讲机电量不够了,身上越来越冷,腿冻得不行了就互相搓一搓。我们隔一阵子吃一次巧克力糖,也不敢多吃,得省着。一开始三人还聊聊天,到后边就都不说话了。家人在我脑子里不断浮现,我想到很多,不知道还能撑多久……”刘健回忆。

实际上,到第二天早上9点多,天开始转好,“雪龙”船上瞭望了一夜的队员终于在一片灰白中隐约看到几个人影。很快,海豚直升机从船上飞过来,暴雪中挨了一夜的科考队员总算得救了。

越凶险的地方越有难以割舍的情结

去过南极的人知道,千姿百态的世界在这里仿佛都万变归宗,一些原本黑白分明的事物会变得混沌而暧昧。有时你分不清现在是白天还是黑夜,说不准脚踩的是陆地还是海洋,想不通为何越是凶险的地方越有难以割舍的情结。对刘健来说,这失去方向的一夜,成了他的心结,却也定位了他事业的努力方向。

刘健本科时学的是测绘学,研究生时学的是地理信息系统,定位、导航和基于位置的信息服务是他的专业技能。他说,日常生活中,人们用手机APP导航,分享位置,这在南极还没法实现。但基于导航卫星数据提供多种应用服务,这在技术上很成熟,在我国南极科考中会有很大的应用空间。

2017年4月,刘健和他所在的中国极地研究中心工程师团队专门为“雪龙”船开发了一套航行动态系统。这套系统可以显示船舶实时位置,还可查看实时气象、历史航行轨迹、站位冰情、水深、视频监控、专属经济区等众多信息,船长和驾驶员可以在系统中设计船舶航行路线。

刘健坦言,研发这套系统的初衷就是希望“雪龙”船在极地科考时实时掌握自己在海上的位置,实现“船在图中走”。

在2017年第八次北极科考中,这套系统首次进行试用,指引“雪龙”船顺利穿越北极中央航道和西北航道。回国之后,刘健又对该系统进行了升级改造。添加实时冰图功能,可以指引“雪龙”船在复杂的冰区灵活绕行。

“雪龙”船的船长朱兵称,此前在南极冰区航行,都通过传真或邮箱接收冰图,还需拿笔画、用尺量。现在这套系统,把船上的卫星数据资源都整合进一张图中,就像为“雪龙”船安装了实时电子导航地图。

刘健表示,他们正在对过去30多年的南极海冰卫星资料进行挖掘分析,希望分析出关键海区海冰季节和年际消涨规律,制定出海冰航行的指导参考;同时,还要建立我国对南极地区海冰状况的实时卫星遥感监测和远程研判能力,帮助在该区域航行的船舶减少航行风险、提高航行效率。

2017年下半年起,我国北斗三号卫星开始全球组网。这让刘健感到既期待又振奋。他相信,基于中国的北斗卫星的南极科考专用定位、导航应用很快会成为现实。将来的南极科考中,每个人、每辆车都可以实时被纳入安全监视的网络中,让中国人在南极走得更远、更安全。

(新华社 2018.4.21 白国龙/文)

猜你喜欢

刘健科考队雪龙
“雪龙2”号出征南极
“雪龙2”出征
在极地过新年
李贺呕心沥血谱华章
中国第36次南极考察纪行(三)
雪龙2号首航南极
诱发“心梗”的10个危险行为
听!谁在呼救?
录像作怪
录像作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