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镇痛分娩下徒手旋转胎头纠正胎儿枕(横)后位的效果研究

2018-05-14朱晓红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18年19期

朱晓红

【摘 要】

目的:探讨镇痛分娩下徒手旋转胎头纠正胎儿枕(横)后位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本院分娩的38例胎儿枕(横)后位产妇,依据助产方式差异分为两组,16例予以常规分娩,通过徒手旋转对胎头进行纠正者作对照组,22例予以镇痛分娩,并通过徒手旋转对胎头进行纠正者作观察组,对比分析两组分娩效果。结果:观察组自然分娩率是90.91%,较对照组的25.00%高,P<0.05;观察组不良分娩结局发生率占9.09%,较对照组的37.50%低,P<0.05。结论:对于胎儿枕(横)后位,于镇痛分娩下实施徒手旋转可提升自然分娩率,使分娩結局得以改善。

【关键词】 镇痛分娩;徒手旋转;胎头纠正;胎儿枕(横)后位

胎儿枕(横)后位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胎方位,在难产诱因中居于首位,可引发头位难产,导致不良分娩结局[1]。因此,对于胎儿枕(横)后位,需及时对胎儿头位进行纠正,以达到改善分娩结局的效果。同时,产妇进行分娩时会有剧烈的疼痛出现,导致血管收缩,致使胎盘的血流减少,进而对胎儿产生不良影响,需予以镇痛分娩[2-3]。此研究以本院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38例胎儿枕(横)后位产妇为对象,分作两组后予以不同助产,现对研究进行如下回顾性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此次研究纳入的对象共38例,均为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本院分娩且出现胎儿枕(横)后位的产妇,病例纳入与排除符合以下标准:1)纳入明确确诊为胎儿枕(横)后位者;2)纳入头盆评分在7分及以上者;3)纳入胎儿体质量在3750g及以下者;4)纳入已对知情同意书进行签署者;5)排除有严重产科合并症者;6)排除宫颈水肿、头盆不对称者。依据助产差异,将38例产妇分作两组,对照组16例,年龄21~43岁,平均(32.14±3.48)岁;孕周38~40周,平均(39.13±0.35)周。观察组22例,年龄21~42岁,平均(31.78±3.76)岁;孕周38~41周,平均(39.35±0.42)周。此次研究已通过本院医学伦理会审批,对比以上两组资料,P>0.05,可比较。

1.2 方法

对照组于常规分娩下通过徒手旋转对胎头进行纠正:指导、协助产妇将姿势调整为侧卧位(与胎儿脊柱相对),指导产妇对腰部进行微躬,上收大腿垂直于脊柱纵轴,向床垫处前贴腹前臂,观察胎心音,可见宫颈口扩张为6~10cm,胎先露位于坐骨棘平面至棘下2cm处时进行徒手旋转。确保产妇排空膀胱后,于无菌操作下在宫缩间歇在阴道中伸入右手的食指、中指,使其与矢状缝成角20°,中指支撑于后卤门人子缝,开始宫缩时上推胎头,随后轻微对胎头进行旋转,左手于腹部对胎儿背部进行推动,使其翻身,成功旋转后,右手于阴道内对胎头进行固定,直至胎头完全停止旋转。

观察组于镇痛分娩下展开徒手旋转:监测产妇生命体征与胎儿心音,产妇取侧卧位,暴露腰椎,一般取腰3~4椎间隙,5%利多卡因5mL局麻后行硬膜外穿刺达硬膜外腔隙,于硬膜外腔隙进行置管,5.0mL罗哌卡因(AstraZeneca AB,H20140764,100/75mg/支),稀释至20.0mL,于硬膜外腔隙注入,首次注射剂量控制为7.0mL左右,维持2h,以镇痛效果为依据追加3.0~5.0mL,直至分娩完成。徒手旋转方式与对照组一致。

1.3 观察指标

1)自然分娩率:观察两组自然分娩率,胎儿于枕前位下经阴道顺利娩出即可判定为自然分娩[4]。2)不良分娩结局。

1.4 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涉及数据均输入Excel表格展开统计处理,并以SPSS 20.0软件分析,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用t进行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进行描述,行χ2检验。当P<0.05时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自然分娩率

观察组20例自然分娩,1例胎儿予以产钳助产,1例行剖宫产,自然分娩率占90.91%(20/22);对照组4例自然分娩,3例予以产钳助产,2例予以胎头吸引助产,7例行剖宫产,自然分娩率占25.00%(7/16)。两组自然分娩率对比,观察组较高,P<0.05。

2.2 不良分娩结局

观察组不良分娩结局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0.05。见表1。

3 讨论

胎儿枕(横)后位在胎儿位置异常中极为常见,会导致胎头无法经前卤径入盆,可使产道中胎儿经过的径线增长,增加阻力,增大难产风险[5]。不仅如此,胎儿枕(横)后位出现后,枕骨对会直肠造成持续性压迫,容易导致宫颈水肿,并使产妇过早对腹压进行使用,使产妇耗力增加,引发不良分娩结局[6]。因此,对于胎儿枕(横)后位,需及时予以纠正。

此次研究通过镇痛分娩、徒手旋转对胎儿枕(横)后位胎头进行纠正,结果显示,观察组自然分娩率是90.91%,较对照组的25.00%高,P<0.05;观察组不良分娩结局发生率占9.09%,较对照组的37.50%低,P<0.05。提示,对于胎儿枕(横)后位,于镇痛分娩下实施徒手旋转可提升自然分娩率,减少不良分娩结局。分娩镇痛可使分娩过程中产妇的疼痛得以有效缓解,使产妇自然分娩的信心增强,促进盆底肌肉松弛,有助于胎头顺利下降,并进行内旋转[7]。同时,通过手法协助胎头进行旋转时,在肌肉松弛状态下进行可对胎头位置进行有效纠正,使自然分娩成功率的效果得到提升。不仅如此,徒手选择可使胎头得到有效的俯屈,使胎头以枕下前卤径从产道通过,使产程顺利进展,促进阴道分娩质量提升,使不良分娩结局减少[8]。

综上,对于出现胎儿枕(横)后位的产妇,临床上可积极予以分娩镇痛,并通过徒手选择对胎头的位置进行转变,以达到提升自然分娩率、改善分娩结局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刘晶,孟涛.产程中体位改变联合徒手旋转胎头对改善枕后位分娩结局的临床效果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6,31(06):1183-1184.

[2] 韩小杰.在第一产程活跃后期采用徒手旋转胎头法协助胎头位置异常产妇分娩的效果研究[J].当代医药论丛,2017,15(21):241-242.

[3] 魏莉娟.徒手旋转胎头辅以对侧卧位处理头位难产的临床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科学,2017,(20):98-100.

[4] 卢兰琴,胡华敏,唐志红.徒手旋转纠正胎头位置异常效果观察[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17,37(05):575-576.

[5] 梁丽红.徒手旋转胎头辅以对侧卧位在头位难产处理中的价值分析[J].实用妇科内分泌杂志(电子版),2016,03(03):63-64.

[6] 孙素华.体位改变联合徒手旋转胎头对枕后位初产妇分娩结局的影响[J].社区医学杂志,2016,14(22):32-33.

[7] 魏丽娜.探究徒手旋转胎头术对枕横位和枕后位难产的治疗效果[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08(19):112-114.

[8] 胡冬梅.徒手旋转胎头术在持续性枕横位和枕后位难产处理中的应用效果[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7,(19):2909-2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