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大学生考研的理性思考

2018-05-14潘子松

知识文库 2018年24期
关键词:学风考研职业

潘子松

引言:近年来,大学生“考研热”呈现出持续上升的势头,考研工作也成为许多高校创建优良学风、提升教学就业质量、增强学生综合竞争力的重要举措。但“考研热”的背后也蕴含着一些负面影响和存在着一些有悖教育原则问题,应成为高校急需关注的现实问题。高校应透过对这些问题的分析,对学生进行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引导,构建就业与考研的分类培养体系和加强考研学生的规范管理,全力发挥其积极的作用,力争将负面影响降到最低限度,切实使“考研热”与素质教育的原则真正相适应。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重点,高等教育要重视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普遍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质。”可以说,国家对大学生的素质教育给予了高度重视,而研究生教育阶段是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育的关键阶段,也是立足培养高层次专门人才的主要途径,肩负着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培养高素质、高层次创造性人才的重任,是我国增强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支撑力量。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化走向大众化,这是国家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需要,也是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必然结果,有效地促进了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上大学、读本科已不再是可望而不可及的事情,研究生教育规模也在不断的扩大,给我国高等教育带来了大发展、大繁荣,也使得许多本科生有更多的机会步入更高层次去学习深造。同时,随着国家发展对人才的渴求和社会对高学历人才需求的增加,高层次人才越来越受到用人单位的重视,大学生“考研热”也在持续升温,每年大学生的考研报考率都居高不下,呈现出持续上升的势头。考研工作也成为许多高校加强素质教育和优良学风建设、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和就业质量、增强学生综合竞争力的重要舉措。

但我们也应该看到,在“考研热”背后所蕴含的一些负面影响和存在的有悖教育原则问题,应成为急需关注的教育问题和社会问题。有些学校片面追求考研率,把考研率作为衡量二级院系人才培养质量的标准,作为院系领导和辅导员班主任工作业绩大小的体现。同时,许多学生功利主义思想、被动考研、盲目考研和突击考研的问题也比较突出,无故旷课、边听课边复习考研、对待作业敷衍了事、纪律松弛等现象在考研学生中普遍存在,这在很大程上助长了学生不良的学习风气,给学校的学风建设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对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和考研学生自身的健康成长都产生了不利影响,背离了大学生全面素质培养的目标,也为以后的研究生教育埋下了隐患。

本文认为,面对“考研热”所显现出的问题,对高校来说也是一个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必须认真对待,加以积极引导、规范管理。我们应透过对这些问题的分析,在肯定考研给高校学风建设带来积极影响作用的同时,在做好动员鼓励学生考研的基础上,要对学生进行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引导,构建就业与考研的分类培养体系,加强考研学生的规范管理,从而建立起思想教育、管理工作、制度建设等全方位的学生考研工作体系,全力发挥其积极的作用,力争将消极的影响降到最低限度,这样才能使“考研热”与素质教育的原则真正相适应,定能使“考研热”中的积极因素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建优良学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学生就业质量、增强学生综合竞争能力和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中发挥重要作用。

1 对大学生进行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引导

职业生涯规划是指一个人在掌握自己职业兴趣、爱好、特长的前提下并认真分析自己性格、能力、特点和内外部环境因素的基础上,结合自己所学专业及知识技能结构,以实现个人发展的成就最大化为目的而做出的行之有效的安排。对在校的大学生来说,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正是着眼于个人未来的发展,明确自己未来想做什么、能做什么、今天在学校读书的自己应该怎么做,将自己的今天与明天结合起来,通过培养自我职业意识,根据自己的个性特长和社会需求,科学、合理地规划自己的职业人生并积极为实现自己的目标做努力。

当前,在校的大学生“考研热”持续升温,很多大学生选择考研是为了渴望学到更高层次的知识,掌握更多的技能,进一步提升自身条件,不断提高就业竞争力,同时也可以缓解当下激烈竞争的就业压力。可以说,就业形势严峻导致的就业难、本科毕业时难以找到自己心满意足的工作单位是形成高校“考研热”的直接原因,但究其根本原因,应当是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缺失。因此,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科学引导显得尤为重要,只有通过实施科学的职业引导和职业规划,在帮助大学生较全面地认识了解自己的能力倾向和职业兴趣的基础上,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避免产生从众跟风心理,减少生涯发展的盲目跟风。

职业生涯规划作为当前大学生成长成才的现实需要,高校应积极主动地对大学生进行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引导。高校应开设列入人才培养方案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将职业生涯辅导贯彻到整个学期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活动中,灵活结合校内校外、课内课外、线上线下等辅导教育方式,保持辅导教育的整体性、连续性、全面性。高校应组织职业生涯专业教师利用自身能力对学生进行专业指导,帮助学生对自己进行科学的评估和分析,尽早确立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职业发展目标和职业实现途径,并在大学四年的学习生活中, 分阶段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教育引导,在每一年级规划不同的重点,定期督促其自觉去完成、修订。另外,高校还应及时跟踪评估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实施与效果,通过反馈不断启发学生对自身生涯意识和对工作及社会环境的认识,帮助学生不断的调整自我、发展自我潜能。通过一系列工作的开展,至于学生最终是否选择考研,由于有前期根据自身情况的职业生涯规划,也许在如何选择上就不会再困惑。

2 构建大学生就业与考研的分类培养体系

由于近年来就业形势的严峻,许多高校不断扩大研究生招生规模,考上研究生也并非是一件难事,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选择考研来缓解就业压力,同时希望通过读研来提升未来的就业竞争力,再加上许多高校和学生家长的助推作用,从而有许多学生加入了考研行列。为动员学生考研,许多高校从新生刚入学就开始进行考研教育,引导新生尽快确立考研目标。为确保考研成功,许多同学甚至从大一开始就加入了“职业考研人”的行列,早早的为考研做准备,许多学生从大二、大三开始并不太专注于学校所开设的课程,对参加学校组织开展的科技文化活动、对与考研关系不密切的课程如公选课、实验课等表现得很不屑一顾,以通过考试拿到学分为目标,仅以应付的态度去对待,并不在乎是否能学到知识和技能,似乎所有的一切都要为考研让路。当前,这种现象的发生,严重背离了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同时对学生个人来说,一旦考研未能成功,就业也将会受到严重影响。

是直接就业还是考研,很多时候一直是困扰着高校大学生的一个难题。很多同学在选择上表现得并不理智,看着别人考研,自己也就跟风,最后稀里糊涂的就加入了考研行列,或者还会徘徊在所谓“就业考研两不误”的准备中,一边考研,一边找单位,很容易导致双双受到影响。其实,在大学本科阶段,许多学生职业目标并不明确,并不知晓上大学接受教育就是为了学到知识、掌握技能,最终以某个职业的形式服务于社会。而读研仅是实现梦想、走向成功的一个途径,并不是最终的目的,要根据个人实际情况来决定。霍兰德的“人职匹配理论”指出,不同类型的人格适合不同类型的职业。因此,考研对每个人的职业发展并非都是适合的,必须要结合个人的人格特征、真正的职业目标、感兴趣的领域和适合于自己的工作去做出理性的选择。反之,考研只是一种盲目从众或被动选择。

如何引导高校走出考研与就业的两难境地,显得意义重大。本文认为构建“全方位分类培养体系”可以有效缓解大学生考研学习与专业学习的矛盾,能够有效提高高校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全方位分类培养体系”就是高校以社会需求导向和学术需求导向为原则,科学制定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全方位的大学生考研与就业分类培养体系,从而高质量提升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一方面可以根据分类培养原则,弹性设置课程体系。考研学生的课程体系可以设置为:通识教育课程+研究性课程+选修课程,就业学生的课程体系可以设置为:通识教育课程+应用型课程+选修课程。另一方面可以分类设置相关社会实践、专业实习、学术讲座等活动。考研学生在开展通识教育的同时,强化科研方法论、实验室的课题研究和科技论文的写作等与科研有关的素质能力训练,并由专业教师对学生考研复习和报考选择等方面给予针对性的指导。准备就业的学生侧重于与工作实际密切的岗位进行实习、职业训练和就业创业等实活动。

3 加强考研学生的规范化管理

实践证明,一些真正参加过考研的同学,自主学习能力强,有良好的学习方法、明确学习的方向和学习的目的,并知道以什么样的方式去学习,且这部分学生在知识面的广度、专业知识的深度和基础知识的牢固程度比未参研究生考试的学生强,企业对这部分学生犹为看重。从跟踪毕业生就业情况数据来看,参加过研究生考试的同学在就业状况、从事的专业及岗位等方面均较好。因此,从就业这个层面上说,考研深造既是手段又是目标,考研过程直接锻炼了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和知识掌握程度,对在校学生的学习能够产生“拉动效应”,对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促进优良学风的形成起到了重要的积极作用许多高校通过动员学生考研,来营造优良学风的创建氛围,这本身是一件好事。但我们也应该看到,如果过分的强调考研、放松对考研学生的日常管理就会对学校的学风建设带来一些消极影响,比如一些学生出现了纪律松弛、知识能力失衡,产生了严重的功利主义思想等,这必须要求高校加以规范管理。

有些考研学生在复习期间不能够很好的遵守课堂纪律,上课不专心听讲,只看考研资料,课后不能够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抄袭现象严重,还经常以考研冲刺复习、上辅导班、接受专业课培训等理由缺课,还总以为这样的做法理所当然,助长了学习的侥幸心理。有些考研学生在复习期间只注重考研课程的学习,对非考研课程的学习仅仅满足于六十分及格,对知识的掌握显现出无所谓的态度,很少参加学校组织的教学实践和社会活动,导致部分考研学生除考研课程成绩较为突出外,其他课程的知识掌握较差,专业基础薄弱,专业知识面狭窄,社会实践能力差,缺乏创新思维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另外,还有少部分考研学生带有较为强烈的功利主义色彩,在考研复习期间对学校、学院和班级组织开展的集体活动、公益劳动、宿舍内务等从不关心,只关心个人利益,认为考研是为了日后个人的荣华富贵、官运亨通,失去了为社会奉獻的精神。可以说,以上这些现象严重影响了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破坏了学校的规章制度,偏离了本科教育的培养方案,也有悖于高校素质能力的培养目标,对形成优良的学风氛围带来了极大的弊端。

因此,高校必须加强考研学生的规范管理,必须建立起长效的管理机制。考研学生大部分都是学习成绩比较优秀的同学,他们的学习行为主导着一个班级的学风。规范考研学生的学习行为,对整个班级的学风有着极大的引导作用,能够影响着班级同学的课堂秩序、考试纪律、学习氛围、宿舍风气等。首先,需要加强考研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成才观教育,纠正部分考研学生的功利主义思想,强化对道德行为规范的认同和反思,帮助考研学生摆正理想与现实、自我发展与集体利益、个人目标与社会需求的关系,找准自我发展的切入点,树立远大理想,确立正确的成才目标和人生追求。其次,要对考研学生严格要求,一视同仁,加强考研学生的管理检查,开展考研学生专题教育活动,强化学习行为准则和纪律秩序,要帮助考研学生解决存在的一些实际问题,为考研学生提供优秀的师资辅导团队,在报考学校、专业方向选择时加强指导,在复试辅导和录取相关工作中为考研学生做好服务,优化考研学生心理素质积极提升心理资本,帮助改善学习生活上的软硬件环境,可以为考研学生安排专用的考研教室,防止考研学生在复习过程中与正常的上课相冲突。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大学生通过考研接受更高层次的教育有其积极意义,是个人学习知识、提高技能和自我完善的一条重要途径。但过度的“考研热”会给高校的学风建设、教学质量等带来一定的负面因素,这些负面因素和某些有悖于高等教育目标的问题,也会给大学生带来许多的迷茫和困惑,因此考研也并不是大学生成才成功的唯一道路。特别是在学习化社会、终身教育思想日益深入人心的今天,大学生应结合自身条件和发展取向,理智地做出适合自身发展的选择。在考研与就业之间,应根据自身实际来决定是否考研,尽早合理规划自己的人生发展,不盲从、不跟风,目标明确、头脑清醒、不断学习,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全面的综合素质才是最重要的求职砝码,才能使自己在激烈的考研和就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作者单位:淮阴工学院)

猜你喜欢

学风考研职业
特殊时期居家线上学习学风建设路径探索
我的考研故事
高校给考研学生免费加鸡腿
考研,我是怎么坚持过来的
我爱的职业
五花八门的职业
关于马术职业
盯紧!这些将是5年内最赚钱的平民职业
炊事员的几宗事
试论高校学风建设的概念主体及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