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刺激”结合,让智障学生爱上“古诗”

2018-05-14李银环

学校教育研究 2018年26期
关键词:中重度智障小手

李银环

古诗教学,对于我们中重度智障儿童来讲,其优势就是它的“韵律”、它的“简短”,即易于学生诵读和背诵。但古诗无论是从语言结构,还是内容、形式等上,与现代語言的表达方式有很大的不同,它语言精练、信息量大、意义抽象、方式含蓄等。这都给培智的古诗教学带来很大的困难:学生的认知能力与自身知识水平所限,阻碍了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与感受,老师的讲解也往往枯燥无味,从而影响了智障学生对古诗词学习的兴趣,尤其对于各方面都很弱的中重度智障学生,因此对于他们来讲,学习和学会古诗绝对是一种很大的挑战。那么面对这些中重度智障学生,如何让 “古诗”走进他们的心里,走进他们的生活,让他们爱上古诗呢?

一、“古诗”和“乐曲”结合,让智障学生爱听

音乐的魅力是什么?就是能够吸引与感染人。有人说“音乐”是“世界语”,无论国籍、无论男女老少,对其都有着相似的吸引和感受。

古诗本身的韵律、内容以及所传达出的情感若和一定的音乐配合而出,其共同产生的美感一定会让人不由自主的沉醉,从而被之吸引。而这正是我们引导智障学生爱上古诗的台阶。

在为古诗选配音乐时,我常用传统的古筝、琵琶、二胡等演奏的乐曲,更能显示出古诗的古朴韵味和意境。网络上有许多我们现成的古曲音乐,如“渔舟唱晚”“高山流水”等。

学习《春晓》这首古诗时,我就是选择了“高山流水”这首舒缓、清丽的古筝曲,当乐曲想起来,孩子们的注意力一下子被吸引过去,全神贯注地倾听,渐渐被音乐拉近了一个美丽温婉的世界中,随之《春晓》的诗句如水纹般荡漾开来——“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开启了学生们想说古诗的动力。

二、“古诗”和“乐器”结合,让智障学生爱说

让中重度智障学生独立、完整的诵读古诗,需要反复的练习,而这反复的过程也易引起智障学生抵触,但这又是一个必须的过程,那么我们就让这个过程变得有趣!

为此,我把学生们常见的小乐器引进课堂:PPt上出现学生们在音乐课上常见的小乐器,让他们去选择。当学生们为自己诵读的古诗“配乐”时,他们的积极性非常高涨,双响筒、小沙锤、小铃铛等在学生们的挥动下,在一次次反复中说着儿歌:“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几次甚至十几次下来,孩子们也不觉得烦和累。

当然“配乐”的物件不仅仅是这些音乐课上常见的小乐器,我们的桌子、小手、小脚都可以变成“小乐器”。拍着小手、跺着小脚、摇着头、晃着脑,小手拍在桌子上,小棍敲打着桌面……这样下来,古诗被学生们兴高采烈地重复着,不断地重复着,享受古诗带给他们的快乐。

三、“古诗”和“歌唱”结合,让吟诵更有味道

有人说,古人就是用吟唱的方式诵读古诗的。“读”与“唱”的共同的特点就是要抒发情感,那抒发情感需要什么?需要在节奏上抑扬顿挫,情感表现上起承转合,也就是说要有起有伏。我们的学生可能把古诗背下来了,但是缺少点“语气”。如何做到有“语气”?“唱”绝对是引导起伏的好方法。

我从网下载一些相关的作品,让学生们听一听,学一学,然后发给他们一个“小话筒”,这时候学生们都变成了“小歌星”。用他们的理解与自编的曲调“哼哼呀呀”的“唱”了起来:“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歌声时而婉转,时而绵长,时而缓慢,时而快速,一首小小的古诗在他们的吟唱下变得更加的委婉动听。

四、“古诗”与“舞蹈”结合,诗意悄然显现

“推敲”的故事大家所熟知,不难发现几乎在每首诗里都藏着经过“推敲”的动词,如《春晓》中,“春眠不觉晓”中的“眠”,“处处闻啼鸟”中的“闻”、“啼”等。正是这些动词,让小小的一首古诗不仅充满了画面感,更是具有动感,呈现出了不一般的魅力。

于是,我根据古诗的内容,给每一句都编上1~2个简单形象的身体动作,变成他们能看又能学的古诗“舞蹈”小视频。如《春晓》这首古诗,“春眠不觉晓”——用双手枕在头部闭眼“睡觉”然后睁眼“起床”“处处闻啼鸟”——用左、右手交替扶耳做出“倾听”鸟叫的动作……学生们挥舞着自己的小手,转动着自己的身体,在愉悦的“舞蹈”中感受着诗意,理解着诗意,不知不觉明白了古诗所表达的基本内容。

五、“古诗”和“声音”结合,走进古诗意境

诗是有声音的,不仅仅是文字的声音,更是文字内容所代表的声音。

《春晓》中学习“春眠不觉晓”时,我在动作表演后,睁开眼睛惊奇的看看天、看看四周:“哇——”,等待着,等待着学生们给我“填充”。很快学生们就说出了“哇!天都亮了!”“哇!春天真美丽!”等句子,让一句看似平淡的诗句增加了情趣感,更加深切体会了诗句的含义。

学习“处处闻啼鸟”时,我给学生们播放众多鸟的叫声,此时他们好似都变成了诗人笔下的小鸟,“啾啾”的叫起来,一下子就拉进了学生与诗人的距离,拉近了学生与古诗的距离,走进了诗人所描绘的情境中。

当“夜来风雨风”随着配上的“风雨”录音,学生们也“呼呼呼!哗哗哗,滴答滴答”的变成了“风”和“雨”。变身其中的学生们,才能在无痕之中体会出诗人对“花落知多少”的无奈、遗憾的情感,说出“太可惜了!”“花都没了!”充满感情的感叹。

六、“古诗”和“画面”结合,理解古诗含义

一首诗就是一副运动的画面,就是一个小故事。

我从网上下载体现诗的内容与意境的动态小视频,配上现代语言的讲解,古诗所展现的情境就立刻展现在学生的面前。这时候无需你的讲解,孩子们已经深刻地理解了古诗的内容,沈浸在古诗的意境中。

同时,为了巩固对古诗的理解,我给每句诗都配了一张画,连起来就是一副连环的“小绘本”,孩子们拿着古诗“小绘本”,看着、读着,爱不释手。

运用信息技术,让“多刺激”结合成为了可能。这种“多刺激”结合,让学生学习古诗就像是在听音乐,就像是在唱歌,就像是看图画,就像是听故事。在学生看来,这样学习古诗是多么快乐、有趣的一件事啊!

猜你喜欢

中重度智障小手
脑卒中吞咽中重度障碍患者经口/鼻腔间歇置管注食营养的护理体会
CAT、6MWT和肺功能检测在老年中重度COPD稳定期患者病情评估中的意义
为小手点赞
让智障儿童喜爱上美术课
具身体验:培智体育教学的实践
魔力小手
为智障孩子撑起一把青春伞
胖乎乎的小手
智障儿童数学教学生活化的策略研究
小手变变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