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亲历1978年科技界改革往事

2018-05-14

新传奇 2018年22期
关键词:李政道对撞机邓小平

1978年3月18日,全国科学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会上,邓小平明确提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当年,顾迈男作为新华社负责科技报道的记者,亲历并记录了这年春天前后中国科技界发生的许多重大事件。

邓小平站着听完我的稿子

1978年3月18日,从全国各地来到北京人民大会堂的数千位科技人员,前来参加全国科学大会。大会日复一日地进行着,代表们纷纷登台发言,热烈称赞大会的召开。

全国科学大会开幕那天,我来到人民大会堂的西休息厅,请方毅同志审阅邓小平同志在开幕式上的讲话摘要。

“你跟我来!”方毅同志明白了我的来意后,就从西休息厅里匆匆走了出來,他快步在前头走,我在后面紧跟,我们来到另一个休息厅,见到邓小平同志后,方毅大声说:“邓副主席,新华社的小顾同志请您审阅一下您的发言稿。”

我随即把邓小平数千字的讲话摘要递给了方毅,这时,服务员见大家都站着,随即搬来了椅子。

“不坐了,不坐了,坐得太久了。”邓小平同志说。

随后,方毅便抖擞起精神大声地朗读起来,邓小平同志始终站着认真地听方毅朗读,直到听完了数千字的稿子。

“可以嘛,我看可以!”最后,邓小平说。

方毅同志随即把讲话稿递给了我,说:“小顾,发吧!”如今,两位领导同志都已经过世。当年,他们的音容笑貌、平易近人的作风,长久地铭刻在我的记忆中,铭刻在那个难忘的春天的记忆里。

邓小平同志主持召开的全国科学大会,我个人认为,他在开幕式上的讲话,是“8·8座谈会”讲话精神的继续和发展。他再次从理论和实践上,用马列主义的观点,澄清了“四人帮”搞乱的一些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

全国科学大会召开的讯息传开之后,科学和教育界一片欢腾。根据大会精神,会后,中国科学院立即恢复了技术职称的评定工作。第一批被评上高级职称的有陈景润(正研究员),提升为副研究员的有杨乐、张广厚等。在这同时,中青年科技人员也立即享受科研津贴。

被“四人帮”解散了的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也迅速地重建起来,国家重新颁布了发明奖励条例,科学院和高等院校(在这之前已恢复高考)开始招收研究生,科学院一系列研究所成立了学术委员会,各个研究所实行每周五、六的科研时间后,多年来暗淡无光的北京中关村各个研究所里又亮起了灿烂的灯光。

李政道、丁肇中感知祖国的春天

春天的气息传到海外。许多著名的华裔科学家也坐不住了,纷纷来中国或讲学,或进行学术交流,对中国的科学技术事业都不再做旁观者。其中就有著名物理学家李政道和丁肇中。

1979年暮春5月,来自全国33个科研单位、78个高等院校的数百名研究生、教师和科研人员齐集北京科学会堂,听李政道讲学。在长达7周的时间里,天天座无虚席。

应中国科学院的邀请,李政道越过太平洋,不远万里来中国讲学,共讲授了统计力学和粒子物理两门课程。

在国外,每年他平均只讲28-30个小时,这两门课程一般要讲两三年。这年,他感到中国实现四个现代化急需科技人才,决定用两个月的时间讲完几年的课程。

1979年4月15日,邓小平会见李政道时,他的夫人秦惠说:“政道变了。政道过去对这类事(指组织和联系工作)从来不感兴趣,去年为了给中国培养高能物理人才,在4个月的时间里,他亲自打了很多很多长途电话,联系培训问题,别人都说政道变了,就连讲课政道也变了,过去他从来没有这样集中讲过。”

当我采访时问他为什么会发生上述变化时,他兴奋地说:“我感到,大家都被中国的四个现代化推动起来了,这是很了不起的!我不应该袖手旁观。”

这年秋天,著名物理学家丁肇中也来中国讲学。他因发现J粒子获得1976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他是继李、杨之后,第三位获得诺贝尔奖的华裔学者。

当我对他和他的小组找到胶子存在的证据表示祝贺时,他笑着说:“最值得祝贺的事情,是中国人民决心要实现四个现代化。”

我请丁教授谈谈自1975年以来4次访华的印象。他说:“1975年来时,在北京和科学家们谈了谈。那时,没有人谈科学。科学家们都处于恐怖状态。1977年来访,科学家们兴奋地告诉我,他们获得了第二次解放。这次回来,见到高能加速器(即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的预制研究已经开始,慢慢地也有个计划,大批留学生、研究生、访问学者也都派出去了。情况和几年前相比,大不一样了。”

“任何时候,中国都必须发展自己的高科技”

也是在1978年春季的一天,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的几位年轻人,忽然出现在我工作的北京三里河河边的抗震棚里。(注:唐山地震后,我在国家地震局采写震情参考报道,供党和国家领导人指导抗震救灾参考。)说明来意后,他们交给我一封由著名物理学家张文裕等十几位科学家写给中共中央的信件。在信中,科学家们叙述了世界各国高能物理以及高能加速器发展的历史和现状,殷切希望党中央能够关注这门尖端科学,积极筹措资金,调集人力物力,尽快建造出中国的高能加速器。

随后,我把科学家们的来信交给了当时新华社的负责人。他们很快便报送给了邓小平等国家领导人。

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工程上马以后,科学家们用“终于盼到了这一天”来形容兴奋的心情。

中国的大科学——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历时10余年,于1988年10月16日凌晨5点56分,首次实现了低亮度下的正负电子对撞。消息传开,立即在全世界引起轰动。

国内外的著名科学家纷纷发表谈话,认为这是中国科学发展的伟大进步,是中国高能物理发展的里程碑。

1988年10月24日9时40分左右,邓小平等来到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国家实验室,向参加工程建设的人们表示祝贺。

“任何时候,中国都必须发展自己的高科技,在世界高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如果60年代中国没有研制出原子弹、氢弹,卫星上天,我们就不会有今天这样的国际地位。高科技的发展和成就,反映了一个国家和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

在场的科学家们听了邓小平的讲话,抚今追昔,感慨万千。当年冒着风险从美国归来,全身心投入建造高能加速器的著名物理学家张文裕,这天也坐着轮椅来了,听着听着,这位已经失去语言表达能力的科学家,泣不成声。

时光飞逝。进入21世纪后,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国家实验室不断传出好消息。实验室负责人兴奋地对我说,经过努力,国家又投入了20亿人民币,对撞机的性能提高了100倍。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重大改造工程获得2016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新华每日电讯》2018.5.25 顾迈男/文)

猜你喜欢

李政道对撞机邓小平
李政道先生画中的科学元素
中国高能物理项目再受瞩目
李政道和秦惠箬的芝城之恋
恒定电流测试题
什么是对撞机?
邓小平与中苏论战
红色读物
邓小平“怕”回老家
李政道的幸运
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