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资源的统筹管理机制探究

2018-05-14邓剑勋杨育红

教育与职业(下) 2018年3期
关键词:教育资源创新创业

邓剑勋 杨育红

[摘要]文章首先分析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资源统筹管理的必要性,然后阐述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资源统筹管理机制的构建:构建双向要素流动机制,解决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资源的配置问题;构建协同共享机制,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资源的利用率;构建支持保障机制,拓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资源的支持渠道;构建品牌育成机制,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特色资源的开发利用。

[关键词]创新创业 教育资源 统筹管理 协同共享 保障监督 品牌育成

[作者简介]邓剑勋(1978- ),男,湖南邵阳人,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软件学院,副教授,博士。(重庆 401331)杨育红(1979- ),女,陕西丹凤人,四川艺术职业学院,讲师,硕士。(四川 成都 611131)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8)06-0056-04

2015年5月印发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5〕36号),肯定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作用。当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已然成为国家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也是高等院校深化教育改革的突破口。笔者从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资源的角度出发,基于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自身要求及其教育资源的配置与使用情况,探究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资源的管理机制。

一、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资源统筹管理的必要性

(一)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要求统筹管理教育资源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属于高等教育体系,但又有别于其他传统教育学科门类,因此,必然对教育资源有特殊的要求。首先,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要求统筹管理教育制度资源(具体指的是为了保障高等院校人才培养质量、实现高等院校人才培养目标而制定的一系列行为规范的总和)。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围绕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目标来组织开展相关活动。因此,高等院校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在教育资源分配与使用中的优先地位,以制度的形式确立下来。这就要求调整高等院校原有的教育制度(包括人才培养目标与方案、教育教学质量考核评价标准、教育方针政策等),或制定新的教育制度。其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要求统筹管理教育资金。与传统教育相比,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对教育活动开展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为相关活动的开展配备设备齐全的专业实验室、虚拟仿真实验室等,这就要求有雄厚的资金作为支撑。同时,为了提高大学生的创新创业实践能力,也需要投入大量资金用于相关活动的开展和项目的推进。再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要求统筹管理课程资源。这是因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对课程资源的要求与传统教育存在显著差别。为此,高等院校应该丰富课程体系,适量增加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专业课程的数量与比例;提升课程效用,把各专业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与实践经验引入大学生创新创业课程中来,拓展课堂教学的内容;创新教学模式,采用讨论法、参观法、启发式等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将终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以过程性评价为主,主要采用开放式测验,注重考察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最后,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要求统筹管理教师资源。从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师应该具备宽广精深的知识面以及一定的创新创业能力和创业经验,同时也应该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及时了解最近学科动态,获取实时的创业资讯。

(二)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资源配置与使用的现状要求统筹管理教育资源

高等院校想要更好地管理教育资源,最大化地发挥教育资源的作用,就应该了解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资源配置与使用的现状。首先,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资源严重不足,难以满足教育活动开展的现实需要。随着我国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教育资源总量不足的问题日益凸显,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也面临这一问题。再加上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在一些高等院校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用于这一教育活动开展的资金难以保障,导致出现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资源不足的问题。其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资源与其他类型教育资源一样,存在着资源配置不均衡的现象,主要体现在区域之间、高等院校之间、高等院校内部各专业之间教育资源的分配不均衡,影响了部分高等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与改革的深化。再次,一些高等院校存在着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资源利用率不高,甚至闲置的问题。高等院校具有教育教学、教育科研、社会服务等职能,可是目前高等院校还没有将这三种职能统一于创新创业教育,其科研职能并未得到很好的发挥。最后,从供给侧的角度出发,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是为市场提供人力与智力支撑,因此,应该将社会中的教育资源引入其中。但是,当下高等院校并未充分利用分散于社会中的优质创新创业教育资源,如资金、各行各业优秀人才、创新创业信息等。以上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资源的配置与使用状况,很难满足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教学的现实需要。

二、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资源统筹管理机制的构建

为解决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资源总量不足、利用率不高等问题,需要对高等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资源进行统筹管理,这也是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发展与深化高等院校教育改革所必须解决的问题。

(一)構建双向要素流动机制,解决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资源的配置问题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资源总量不足、分配不均衡、利用率不高等问题形成的原因之一在于教育资源的要素流动不畅。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资源的要素流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资源在各高等院校之间以及高等院校各院系之间、各专业之间进行横向流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资源在初始阶段、利用过程、消耗中实现自身形态、功能及价值的转化。但创新创业教育资源的要素流动不畅使得要素的功能未能得到充分发挥,造成教育资源配置效果不佳,影响了教育资源的使用效率。因此,应该构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双向要素流动机制,即横向流动机制和纵向流动机制。

一方面,针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资源总量不足的问题,高等院校应该构建教育资源的横向要素流动机制。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资源的横向流通主要源于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对于资源总量的要求巨大,而且多元。想要满足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对于资源的要求,高等院校就应该整合社会资源,淡化组织边界意识,使社会资源能够畅通地融入进来。另一方面,针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资源利用率不高、闲置浪费的问题,高等院校应该构建教育资源的纵向要素流动机制。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资源纵向流通的实现需要政府的助力。例如,政府通过设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专项拨款的方式,加强对专项拨款使用情况的监督与管理,促进高等院校内部教育资源的整合运用。

(二)构建协同共享机制,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资源的利用率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资源总量增长应该会放缓。因此,构建协同共享机制,做好高等院校内部与社会创新创业教育资源的统筹管理势在必行。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资源协同共享机制构建的初衷是为了达到“1+1+1>3”的最佳效果,实现在现有资源总量基础上的深度开发与利用。本文从以下三个层面论述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资源协同共享机制的构建:第一,从微观层面来讲,构建高等院校内部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资源协同共享机制。第二,从中观层面来讲,构建各高等院校之间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资源协同共享机制。第三,从宏观层面来讲,基于美国社会学家亨利·埃茨科维兹提出的“三螺旋”理论,构建高等院校、政府、社会三者之间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资源协同共享机制,将大学、企业和政府三个相对独立的主体有机结合起来,实现资源的协同共享,提高教育资源的整体使用效率。“三螺旋”理论视域下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资源管理需要政府去官僚化、企业去商业化、高等院校去学术化,实现政府、企业、高等院校“零距离”对接,实现政府、企业、高等院校资源的最佳融通,提升教育资源的利用率。以上三个层面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资源协同共享机制的构建,可以有效地提升高等院校内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资源的使用效率,同时也可以实现高校之间、高校与社会之间大学生创新创业资源的共享与互补,促进教育资源的高速、有效流动。

(三)构建支持保障机制,拓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资源的支持渠道

1.政策资源的保障机制。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已经得到了国家的重视。国家陆续颁布实施了许多指导意见与方案,如2015年6月16日,国务院颁发《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国发〔2015〕32号)(以下简称《意见》)。《意见》从国家层面肯定了创新创业的重要性。各省也根据《意见》和本地实际情况,陆续出台了创新创业的具体实施意见。各市级政府也根据国务院和各省关于实施创新创业意见与方案的精神,积极探索并做出了相应的规划。这些政策为创新创业提供了一定的支持与指导,引领着高等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因此,高等院校应该结合国务院和各省市关于实施创新创业意见与方案的精神,积极利用鼓励与支持大学生进行创新创业的条款,充分挖掘当代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2.资源支持渠道的拓展机制。大学生群体数量庞大,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开展所需要的教育资源总量是难以估量的。为了能够保障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有充足的资源,高等院校应该拓展资源支持渠道,将与其存在利益关系的政府、企业以及其他社会机构、个人都引入资源支持机制中来。第一,政府应该完善支持与保障机制,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优惠政策,如低息贷款、创业补贴等;第二,教育部门应该积极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鼓励与支持大学生开展创新项目,并且项目经费由财政部门统一拨付与管理;第三,企业应该与高等院校加强项目合作,以项目的形式鼓励大学生参与创新创业;第四,高等院校自身也应该给予学生创新创业活动必要的支持,如设置专项基金、配备专业指导教师、提供专利申请与论文发表所需经费等。

(四)构建品牌育成机制,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特色资源的开发利用

1.充分挖掘特色资源优势,不断提升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意识是行动的先导。要想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高等院校就应该充分挖掘地方特色资源与学校传统的育人精神,打造自身的品牌资源优势。首先,高等院校应该加强创新创业理论教学,引领大学生树立“学而优则创”的思想意识,从心理上接受创新创业。其次,高等院校应该结合本校校友创新创业成功的案例,以榜样的力量引导学生主动进行创新创业活动;再次,高等院校应该将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目标贯穿于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以人才培养目标为导向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最后,高等院校应该发挥文化作用,营造创新创业的校园文化氛围,潜移默化地对学生创新创业意识进行植入与开发。

2.依托地方行业资源优势,不断提升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高等院校应该依托地方行业资源优势,深化校企合作,不断提升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首先,高等院校应该创新人才培养方式,通过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等多元化的实践形式,使自身的人才培养目标完美对接行业需要,使教育教学无缝对接岗位需求,使学生学习过程有效对接实际工作流程,全方位提升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以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来说,高等院校根据企业提供的具体岗位需求,为企业提供有针对性的人才培养目标与培养计划,同时邀请企业全程参与教育教学、实习实训等;以定岗式人才培养模式来说,学生可以进驻企业,以“工人”身份参与企业生产管理,在实际操作中掌握技术技能。其次,高等院校应该打破“学科本位”的课程体系,加强项目合作,把学生带入真实的工作场景,让学生了解真实的工作过程,进而提升学生的竞争力。最后,高等院校应该鼓励与支持大学生进行新技术的开发,帮助学生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3.整合平台资源优势,不断丰富大学生的创新创业实践体验。高等院校应该整合运用多种平台资源,为大学生進行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活动提供更多的渠道,使大学生都能得到创新创业的亲身体验。本文介绍以下几种平台资源:一是协作平台。这类似于“三螺旋”理论视域下的政府、社会、高等院校的协同共享,但这里更强调的是高等院校与省政府、地方政府、社会组织之间合作,搭建具有地方特色的协作平台。二是竞技平台。高等院校应该为学生搭建国际竞技、全国竞技、全省竞技、全市竞技、校际竞技、校内竞技等平台,提供各层次等级的竞赛信息,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通过竞技比赛的形式,丰富学生的创新创业体验。三是孵化平台。高等院校应该利用自身的优势资源,为学生搭建创业街、创业学院、创业实践基地等平台,为学生创业项目的孵化创建良好的环境。

[参考文献]

[1]张兄武.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多元协同培养机制的构建[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6(4).

[2]张天龙,王绪龙.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学资源开发研究[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8).

[3]游生辉.基于校友资源整合下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5(8).

[4]刘铸,盛春辉.校友资源开发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探究[J].中国大学生创业,2016(12).

[5]何桂玲,陈泽凡,廖志凯.新常态下大学生创新创业的资源支持研究[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5(7).

猜你喜欢

教育资源创新创业
数字教育资源的建设与应用现状
开放教育资源愈加受美国高校青睐
高校创新创业孵化园管理问题研究
把握“金钥匙”打开创业门
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等学校人才培养体系的实施路径研究
吸收社会教育资源,创新法制教育方式
“多校划片”:治标还需治本
区域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与应用研究的认识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