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西方饮酒礼仪的跨文化比较

2018-05-14史良宋丽丽

今日财富 2018年3期
关键词:神话饮酒礼仪

史良 宋丽丽

中国传统酒礼和现代酒礼的对比体现出尊卑长幼之序和和谐和睦的特点。现代饮酒礼仪对传统酒礼既有继承与发扬,也有摈弃与改进。中西方现当代饮酒礼仪方面的不同主要体现在斟酒、敬酒和饮酒的过程之中,这是由于文化背景、思维模式、社会政治等因素长期作用的结果。

酒,在人类文化的历史长河中,不仅仅是一种客观的物质存在,更是一种文化象征。不论是在东方文明还是西方文明中,饮酒礼仪与饮酒文化都有其深远的历史文化渊源。本文将以中国古代典籍所记载的饮酒礼仪为切入点,从历时角度对中国酒礼的变迁进行浅析,并从共时角度对中国和西方的当代饮酒礼仪进行对比与分析。

一、中国饮酒礼仪

中国几千年来深受儒家道德规范“仁”和“礼”的影响,人们逐渐把饮酒行为视为一种学习礼仪和体现社会等级观念的仪式,所谓“礼以酒成”,一方面指借助酒来实现礼,另一方面,指饮酒的时候有礼的规定。这种礼仪文化在古代典籍中多有记载。笔者因笔力和学识有限,仅选取了《仪礼》中涉及酒礼的部分进行浅析。

(一)中国古代典籍中的饮酒礼仪

《仪礼》中关于宴礼的记载有“公食大夫礼”、“宴礼”、“乡饮酒礼”,乡饮酒礼作为记述乡人因时而聚会宴饮的礼仪,是周代盛行一时的一种宴饮风俗,其形式和仪式由简单变得繁琐,呈现制度化和程式化的特点。《仪礼》今通行本中的卷八至卷十的《乡饮酒礼》对此做了详细记述,以下进行简要概括。

1. 请迎礼节

请迎礼节即请迎宾客,包括谋宾介、铺陈席位与器具、召请宾客、迎宾。在此过程中主人与宾客都要多次长揖而拜,并且经历“邀请—辞让—再拜—答拜—拜退—拜辱”的过程。如:“主人就先生而谋宾介。主人戒宾,宾拜辱。主人答拜,乃请宾。宾礼辞,许。主人再拜,宾答拜。主人退,宾拜辱。介亦如之。” 宾即宾客,介即辅助宾行礼的人,都是乡中贤者。而在迎宾过程中,需要经过三揖三让,主人才把宾客迎入堂上。

2. 進酒礼节

进酒礼节,包括献、酢、酬。献,即主人向宾客进酒;酢,即宾客回敬主人酒;酬,即主人先自饮,再劝宾客饮酒。“献、酢、酬”谓之一献,一般而言,“乡饮酒礼”以一献为度,而天子飨诸侯,则有九献、七献、五献之礼。

饮酒大致有四个步骤:拜、祭、啐、卒爵。拜,即作揖而拜,以表达敬意;祭,即用酒来祭拜大地的生养之德;啐,即浅尝酒味并加以赞扬,令主人高兴;卒爵,即将杯中酒一饮而尽。如:“主人阼阶东疑立。宾坐,左执爵,祭脯醢。奠爵于荐西,兴;右手取肺,却左手执本。坐,弗缭,右绝末以祭。尚左手,哜之,兴,加于俎;坐捝手,遂祭酒,兴。席末坐,啐酒。降席,坐奠爵,拜。告旨,执爵兴。主人阼阶上答拜。宾西阶上北面坐,卒爵,兴。坐奠爵,遂拜。执爵兴。主人阼阶上答拜。”

3. 奏乐礼节

飨宴奏乐也是乡饮酒礼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饮酒的过程中,演奏或歌唱一些赞颂周朝天子以及宗亲之谊的诗歌,主要来自《诗经》中的篇章。

4. 劝酒礼节

《仪礼》中记载了众宾相酬之礼即旅酬,即按照次序劝人饮酒,按照尊卑和长幼依次相酬。即尊者酬于卑者、长者酬于幼者,次第下传。相酬时,受酬者需离席揖拜。如:“受酬者降席。司正退立于序端,东面。受酬者自介右,众受酬者受自左。拜、兴、饮,皆如宾酬主人之礼。”

旅酬结束后则进行无算爵,饮酒不计爵数。如“说屦,揖让如初,升,坐。乃羞。无算爵,无算乐。”宾主脱掉鞋子,互相揖让,连续不断地举爵饮酒,配以不断的演奏和歌唱,醉而后止,尽欢而止。

5. 送答礼节

宴礼结束时,乐工演奏送宾礼乐,主人将客人送至门外行再拜礼,客人离开并且不能回头,第二日回主人家答谢。

孔颖达认为乡饮酒礼主要在以下四种情况下举办:“(1)三年大比,诸侯之乡大夫向其君举荐贤能之士,在乡学中与之会饮,待以宾礼;(2)乡大夫以宾礼宴饮国中贤者;(3)州长于春、秋会民习射,射前饮酒;(4)党正与季冬蜡祭饮酒。”可见,主持及参与乡饮酒礼的一般是有社会上有名望的贤达之人。

由上可知,在周代饮酒礼仪繁复而细致,从揖拜的顺序到站立的方向都有明确的规定,并且“”在饮酒礼仪中鲜明地体现了社会等级顺序和长幼观念。《礼记·射礼》中说:“乡饮酒礼者,所以明长幼之序也。”饮酒与礼仪文化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尊卑长幼有序,有利于统治者维护统治秩序,同时也使尊敬老者的伦理观念自然而然地融于日常生活之中。

(二)中国现当代饮酒礼仪

中国当代社会生活中,酒仍是宴席聚会上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代饮酒礼仪虽没有明确统一的制度规范,但是人们约定俗成的饮酒礼仪或多或少地继承了古代饮酒礼仪中所蕴含的文化内涵。

1. 继承与发扬

(1)尊卑、长幼有序

中国传统文化中,儒家思想影响广泛而深远。酒作为一种交际的物质媒介,起到了传达感情的辅助作用。在参与需要饮酒的聚会场合时,应当明确自己的身份、明确自己作为主人或客人与其他与会人员的关系。在饮酒交际过程中需要秉持尊敬领导、尊敬长辈的原则。比如,领导或长辈相互喝完才轮到自己敬酒,敬酒一定要起立并双手举杯;除领导或长辈外,一般可以多人敬一人,不能一人敬多人。

(2)平等、和睦待人

《论语·学而》有云:“礼之用,和为贵。”礼的作用,贵在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能够和顺,饮酒礼仪也如是。古代酒礼中追求“无算爵,无算乐”,现当代酒礼中同样追求宾主尽欢的和谐氛围。这就要求主人或宾客都要互相尊重,尽管有地位和年龄之分,也不能厚此薄彼。比如:敬酒时,一般从自己所坐位置或长辈、嘉宾的位置开始,按照顺时针方向依次敬酒,以示平等相待。

2. 摈弃与改进

(1)卒爵与干杯

卒爵,即将杯中酒一饮而尽。当代饮酒过程中,兴之所至。人们也常常高呼“干杯”一饮而尽。由于古代酿造技术不如现代发达,酒精度数较低,甚至“明水之上、贵五味之本”的玄酒,也只是用于代替酒的清水,因此古代饮酒中提倡“无尽爵”和“卒爵”。随着酿酒工艺水平的提高,人们可以合到度数更高的酒,因此在饮酒场合,更应当注意自身的言行,讲究饮酒适量,以免饮酒过量与酒后失态。比如:若敬酒人先干杯,受酬人也应当干杯或饮一半以回应;如果实在不胜酒力,则可置换为无酒精饮品,以免饮酒过量以致不虞。

(2)祭祀与祭酒

在古代饮酒礼仪中,祭酒作为祭祀风俗占据重要地位。随着历史的演变,祭酒逐渐引为宴席礼仪,到东汉时期成为官名,明清时期祭酒又演变为长辈、翘楚之义。如清代赵翼《陔余丛考·祭酒》中所云:“祭酒本非官名,古时凡同辈之长,皆曰祭酒。盖饮食聚会,必推长者先祭。胡广曰:古礼,宾客得主人馔,则老者一人举酒以祭,示有先也。”虽然本源意义贯穿始终,但是祭祀的意义却逐渐虚化简略,到当代中国,除了部分少数民族及偏远传统地区在饮酒之前需要先敬天地祖先外,现代饮酒礼仪中的祭酒的步骤逐渐被虚化甚至消失,酒的祭祀功能也逐渐弱化。

(三)中国饮酒礼仪的变迁

随着政治、经济、民族与饮食习惯的不断发展,中国饮酒礼仪的发展也呈现出了由古代到当代的历时性变化。主要体现为以下几点。

1. 由简变繁,由繁化简

有学者认为,饮酒礼仪与酒的诞生是同步的。笔者认为这种说法值得商榷。诚然饮酒礼仪与酒的诞生是不可分割的,但是饮酒礼仪有其独立的发展历程。根据文献可考,饮酒礼仪并非从饮酒之初就十分规范而明确。如 《诗经·豳风·七月》中所描述的场景:“朋酒斯飨,日杀羔羊。跻彼公堂,称彼兕觥,万寿无疆。”平民百姓生活中,饮酒的礼仪也是简单而随意的,并没有严格的规定与限制。饮酒礼仪发展至周王朝时期,经历了由简变繁的过程,逐渐制度化和程式化。从根本上来说,这种变化是中国古代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宗法制度和社会等级关系的产物密切交融、凝结的产物。

随着历史的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多样化,对比近当代饮酒礼仪和古代饮酒礼仪,我们可以很轻易地发现饮酒礼仪逐渐由繁琐复杂的仪式向简约随意发展,呈现出由繁化简的发展趋势。

2. 政治性减弱,道德性增强

由繁化简的根本原因在于社会统治阶层和治理方式的變化,古代的饮酒礼仪强调社会等级关系,旨在加强中央集权和贵族统治,同时实现对人们思想文化的统治;然而在当代,饮酒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得到普及,酒文化的祭祀功能和仪式性都逐渐减弱,从而饮酒礼仪的政治性也不断减弱,但其对人们的道德观念,比如长幼有序、尊敬老人等方面,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

二、中西饮酒礼仪的跨文化比较

由于思维模式、文化背景等方面的差异,即便针对同一事物,不同的民族也会产生不同的理解。下文将对中国和西方当代的饮酒礼仪做简要对比。

1. 斟酒

西方人在西餐厅宴请时一般由服务人员斟酒,家宴中,主人为客人斟酒时一般从自己的右手边开始按照逆时针的方向斟酒,可以在斟完右手边客人的酒杯后,交由客人为下一位宾客斟酒。斟酒时不能满杯,每斟完一杯,要把酒瓶稍收后往右轻轻一旋,以免酒水溢出。

中国饮酒礼仪中,主人为客人斟酒,视为主人对客人的尊重,在斟酒的顺序中一般遵循“尊卑长幼”的原则,斟酒时尽量满杯,以示对客人的欢迎。

2. 敬酒

西方人注重开始和结束的酒仪,即在正餐开始前,由主人举杯欢迎客人,在正餐结束、上甜点前,主人再次举杯向贵宾单独表达敬意。

中国人在饮酒气氛的高潮,会频频举杯、干杯或劝酒,这关系到主人与宾客之间的关系是否融洽以及主客对彼此的尊重。

3. 饮酒

西方人较为注重喝酒的过程和饮酒的享受,注重“以物为本”,从而会根据就的不同特点选择不同的饮用工具、饮用方式和阶段。一饮而尽或用手指擦杯沿上的印记都是失礼的行为。

为了避免因酒醉而失礼,中国人一般在正式场合只饮用一种酒,避免由于多种酒混饮而致醉。

三、造成中西饮酒礼仪的差异的原因

1. 酒的起源对饮酒礼仪的影响

中国神话中关于酒的起源有酒星掌酒、尧帝造酒、神农制酒、仪迪造酒、杜康酿酒等,少数民族神话中则有“神魔赐酒”的传说。

(1)酒星掌酒

《晋书》:“轩辕右角南三星日酒旗,酒官之旗也,主宴饮食。”“轩辕”是中国古称星名,《晋书》中提到的“酒旗三星”最早见于《周礼》中的天文记载,上古人民想象酒又天上的酒星神酿造并掌管。

(2)尧帝造酒

相传尧帝为真龙所化,带领人们到滴水潭安居。尧精选粮食并以潭水浸泡,以敬上苍,祭拜祈福并分发于百姓,共庆安康。

(3)神魔赐酒

少数民族神话中普遍存在着神魔赐酒的传说。比如怒族神话的酥理玛美酒又仙人赐予;普米族的先祖什撰何大祖从妖怪那里偷学来了;瑶族的酒由半人半神的始祖密洛陀创造;拉祜族创世神话中最早的酒是由天神厄莎掌管的。

西方古代神话中关于酒文化的记载最具代表性的是古希腊神话,其所记载的酒神狄俄尼索斯(Dionysus),身世可怜但是受到了森林之神的教导而掌握了酿酒技术。

狄俄尼索斯古代希腊色雷斯人信奉的葡萄酒之神,他不仅握有葡萄酒醉人的力量,还以布施欢乐与慈爱在当时成为极有感召力的神。酒神狄俄尼索斯是宙斯和忒拜国王卡德摩斯之女塞墨勒的儿子,,天后赫拉挑唆塞墨勒要求宙斯在她面前显示神灵,塞墨勒被宙斯的雷电之火烧毁,宙斯救出其腹中胎儿,将他缝在自己的大腿中,直到足月才将他取出,因他在宙斯大腿里时宙斯走路象瘸子,因此得名(“狄俄尼索斯”即“瘸腿的人”之意)。为免遭赫拉迫害,他的父亲将他寄托在山中仙子们那里,他们精心地哺育他长大。在森林之神西莱娜斯的辅导下,他掌握了有关自然的所有秘密以及酒的历史。据说他乘坐着四轮马车到处游荡,曾到过印度和埃塞俄比亚。他走到哪儿,乐声、歌声、狂饮就跟到哪儿。他的侍从们,被称为酒神的信徒。

另据《新约》玛窦福音所记载,耶稣把葡萄酒当做他的血液分发给大家。因此,西方社会普遍认为葡萄酒是向上帝表达敬意的媒介,也是上帝的恩赐。

上述酒的起源神话中,中西都表现出人们对于“酒”所代表的美满生活的向往,对富足欢乐生活的渴望也会激励着人们为之努力奋斗,同时,在这些神话中我们不难看出酿酒技术方面的知识,有鲜明的利用粮食或果实发酵酿造酒液的原理体现出来。

中国神话中酒的起源神话与古希腊神话的酒的起源神话,所承载的审美价值取向和文化价值取向有所差异:(1)中国酒的起源神话中所强调的是人们对勤劳智慧勇敢的品质的赞颂和追求,而古希腊神话的酒的起源神话更侧重于对自由、浪漫、个人享受的推崇;(2)中国神话中酒的起源神话中体现集体协作精神,注重鲜明等级分化下实现整体的和谐,而古希腊的酒神神话则以个人价值的实现为中心,为了实现个人的欢愉与享受,可以淡化等级观念,而以力量至上,努力争取自身的幸福、实现应有的个人价值。这对中西方饮酒礼仪的外在形式与内含意义都产生了差异化影响。

2. 饮酒礼仪的社会和政治属性

儒家思想中的“仁”和“礼”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最为深远的影响,早期酒礼主要出现在祭祀活动中,用以表达对上天和祖先的敬意。因此,饮酒酒礼被专制王朝视为体现其尊卑贵贱、长幼之序的一种行为方式,酒和酒礼作为一种交际媒介和工具,拉近交际双方的距离和增进相互的感情。

西方社会的饮酒方式更多地与神学、社会发展和国家法律相联系,基督教的教义指“人在上帝面前是平等的”,体现在饮酒方式上,除了简单的主宾顺序外,一般不会刻意地强调喝酒的先后顺序和喝酒的多少。

除了以上因素以外,还有酒的自然属性、自然地理环境等对双方的影响。比如中国所饮之酒多为粮食酿造的白酒,而西方多为水果酿造的葡萄酒,这是由于不同地域不同的自然地理环境造成的;不同类别的酒,其自然属性各异,因而饮用方式上也有所不同,比如中国讲究酒满杯,而西方讲究三分之一至三分之二杯。

四、结语

中國和西方国家在饮酒礼仪方面都具有源远流长的历史,中国传统酒礼和现当代酒礼的对比体现出历时性的特点,现代饮酒礼仪对传统酒礼既有继承与发扬。也有摈弃与改进。中西方现当代饮酒礼仪方面的不同主要体现在斟酒、敬酒和饮酒的过程之中,这是由于文化背景、思维模式、社会政治等因素长期作用的结果,在跨文化交际中应当求大同、存小异、互相尊重不同文化中的饮酒礼仪。(1.作者单位为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2.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作者简介:史良(1988--),女,汉族,山东省东营市。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基础科学学院讲师,研究领域马克思主义哲学,文化哲学。

宋丽丽(1987—),女,汉族,山东省东营市。研究生在读,汉语国际教育,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猜你喜欢

神话饮酒礼仪
中西方饮酒文化大对比
筷子礼仪
与猫狗共饮酒
礼仪篇(下)
“神话”再现
答案
郑小和神话历险记(9)
郑小和神话历险记(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