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物理学习的困难及相关策略解析

2018-05-14王薪霖

科技风 2018年35期
关键词:困难策略

王薪霖

摘 要:本文分析了研究了高中物理学习之中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提出了解决高中生物理学习的相应解决策略,为高中物理学习效果的提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高中物理学习;困难;策略

一、绪论

新课程教育理念一直强调将学生放在教学中心位置上,培养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克服物理学习困难自然而然地成为物理学科教育的一个热点话题。很多学者和教育学家从教育理论视角探讨高中生物理学习困难的成因,进而讨论解决学生物理学习困境的对策和方法。然而,遵循此路径提出的解决策略往往只局限在解决某一类物理学习困难的层面上,很少能够从认知理论的角度来帮助学生解决物理学习综合性困难,也难以提出全面的、针对性的问题解决策略。

认知理论研究的是认知发展和认知活动,不同主体具有不同的认知特征和认知风格,因此要采取针对性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物理教学的对象是群体,但是群体是由个体组成的。个体的认知发展建立在连续性、阶段性统一的基础上,一方面个体的认知发展是一个持续不断的渐进积累过程,另一方面个体的认知发展是一个阶段性发展过程,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有着不同的特点和特征。个体的认知是一个量变到质变、质变到两边循环往复的过程。但是,受到教育条件和教育主体个体状况的不同,不同主体在认知发展能力和认知发展速度上呈现出较大的差异,因此在物理学习上表现出不同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教师要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来采取针对性教学策略。

二、高中物理认知学习难点以及解决对策分析

物理学一方面是具有方法论属性的自然科学,另一方面则是需要探究性的一门研究学科。很多高中生认为物理学习是相对困难的,这既是物理难学的普遍性,优势物理难学的特殊性。一般来说,智力正常的高中生在物理学科的学习之中都表现出学习效率低下、学习质量不高、不能适应物理学习节奏的状态。

高中物理学在概念和知识上具有更强的抽象性,在解题方法、分析问题方式上更要求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新性,不少学生之所以觉得物理学科非常难学,根源就在于其思维方式和思考方式难以跟上物理学习的现实需求,导致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只能被动地跟着教师的节奏走,渐渐丧失了物理学习的兴趣和信心。为了帮助学生实现从初中物理学习到高中物理学习的过渡,引导学生树立自主学习意识,教师需要从培养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着手。高中物理学习和初中物理学习之间的台阶是必然存在的,教师的任务是做好其中的衔接工作。

(一)提升学生的元认知水平

元认知是学生对自己认知发展水平的客观认识情况,在内容上包括元认知知识、元认知体验和元认知监控三个部分。高一新生在刚刚接触高中物理知识的时候元认知水平还不高,对自身认知的体验能力和监控能力也不够强,他们需要一段时间来适应刚刚到来的高中生活。另外,部分高中生在经历了中考之后在进入高中阶段之后有松了一口气的想法,导致对物理学的学习缺乏紧张感和使命感;还有部分高中生对高中生活具备畏惧心理,导致其学习质量和认知水平的提升受到影响和阻碍,对物理知识的学习从一开始就不抱有信心,学习成果可想而知。针对以上情况,高中物理教师需要对学生的心理情况有足够的准备和认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做好充分的准备来应对学习可能遇到的困难,在比较初中、高中物理教材变化的同时,帮助高中生树立新的学习理念、学习方法和学习心理,使其能够在心理上做好接受挫折的准备,鼓励其认真思考和积极质疑,在循序渐进之中提升元认知监控能力,恢复物理学习信心。

(二)精心准备提升高中生的认知策略

认知策略是一种提升认知能力的方法、技巧、方案和窍门,是提升认知活动有效性的关键环节。学习策略是否有效、学习效果是否显著都和认知策略科学与否有着直接的关系。面对高中生在物理知识学习之中遇到的困难,教师要从多个层面给予指导和帮助,引导学生从被动学习、突击性学习状态转移到主动学习、自主学些的状态。

第一,课前准备策略。教师要帮助高中生树立预习意识,在课前对课本知识进行事先学习,将自己不理解的部分标记出来,从而提升课上学习的积极性和有效性,教师还可以在预习过程中准备一些练习题来巩固预习效果。此外,预习环节还是对课本之中旧知识的复习过程,在预习新知识的时候能够加深对薄弱的、容易遗忘的旧知识的记忆,提升物理学习的整体下过。预习环节还能让高中生在课前准备好上课要用到的实验用品和相关学习工具,使得自身能够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之中来。

第二,课上听讲策略。高中物理教师要引导学生在教学之中保持精神高度集中,提升课上听讲效率,使其在课上主动地思考、主动地参与,并将课前预习不懂的知识在课上提问出来,抓住教师解决问题的策略和额思路,将新旧知识融会贯通起来,做到举一反三、学以致用。总而言中,高中生物理学习不能将仅仅听教师讲课的表面,而是要注重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为认知策略的积累奠定良好的基础。

第三,课后复习策略。高中物理学习要坚持每天小复习、每周小总结、每月大复习的学习习惯,在复习的过程中学生能发现以往认知发展的误区,将知识有效地串联到一起。

(三)提高思维的认知加工方式

高中生的智力是思维能力、记忆能力、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想象能力的综合。思维能力是智力活动之中的关键环节,是一种高级的认知能力,是个体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前提和基础。初中物理学习以观察能力和记忆能力的培养为重点,但是高中物理学习则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为核心。高中物理思维是将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结合到一起的思维方式,抽象思维是思维方式的核心,在具体物理问题的解决构成中往往要同时运用到上述两种思维。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告诉我们高中生在刚进入到高红阶段学习的时候已经以逻辑思维为主要思维方式的,暗示由于水平較低,还处于从经验型向理论型过渡的时期。教师在这一阶段的教学应当以逻辑思维的锻炼为主。

(四)提高学生的认知兴趣

认知性趣的培养往往体现在物理实验环节。高中物理教师要善于运用多媒体开展教学,将学生在初中阶段积累的物理学习兴趣延续到高中阶段,还要尽可能多地为学生创造动手实验的机会,使得学生的操作兴趣得到满足。当学生对高中物理知识感兴趣的时候,他就会对物理现象产生敏锐和老杜的意识,进而产生愉悦的情感体验,推动学生以高昂的兴趣持续地参与到物理学习之中来。因此,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是高中物理教师的首要任务。

三、高中物理规律学习的思维障碍和应对策略

物理规律反应的一定条件下必然发生的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揭示了物理运动变化各个因素之间的联系和关系。物理规律是物理定理、物理定律、物理原理、物理方程和物理定则的集合和综合,教师在指导学生掌握物理规律的过程中可以采取以下策略:

第一,指导学生明确认知定向。高中物理教师要让学生明确掌握物理规律的目的和宗旨,使得学生意识到思维加工活动的重点和方向。比如在学习了匀变速直线运动之后,学生要明确这一种物体运动趋势,首先要明确一个概念——加速度。教师要详细地向学生讲解加速度的概念和影响因素,有意识地指导学生掌握认知能力提升策略,使得学生明确思维加工方向,更好地理解和运用相关物理规律。

第二,在分析和理解物理规律的过程中加快学生的认知发展。很多学生在学习物理规律的时候都采取死记硬背的方式,并不注重对规律的理解和分析。事实上,物理规律的研究往往是从多个角度开展的,对其的发现过程也是充满偶然性和创造性的。有些物理规律是在实验中归纳的、有些物理规律是假说验证的、有些物理规律是数学论证的。比如,牛顿第二定律是在推导过程中建立的;气体状态方程的建立是建立在波伊尔定律基础上的。在物理规律分析的过程中,学生将会对物理规律产生更加深刻的认识,并且能够在这个过程中掌握科学的思维方式,形成科学的认知发展轨迹。教师在教育和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意识到学生认知发展的重要性。

第三,在物理规律表述和使用条件分析的过程中减少学生认知发展过程中的随意性。高中生认知发展过程中普遍存在思维具有随意性的特征,很多学生在物理规律学习的过程中过于僵硬和随意,只是机械地进行死记硬背,并不对其内涵和本质进行深入分析和挖掘,这导致其在解题和运用的过程中盲目而随意,并不考虑物理规律的适用条件和适用范围。物理规律的本质要求学生必须在具体的物理情境去进行物理规律运用,如果学生不对其适用条件进行分析和研究,那么思维的随意性将无法克服。

很多物理规律都是在特定条件下才成立的,离开特定的条件,这些物理规律将不再使用或者不在存在。在运用物理规律之前,教师要引导学生去分析其适用条件,以及为什么会存在这些运用条件。比如牛顿运动定律只在低速宏观物体中使用,气体状态方程只在理想气体条件下使用;库仑定律F=k,只适用于真空中静止点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力,否则会出现“当r→0时,F→∞”的错误结论等等。教师在物理教学之中首先要引导学生形成规范思维,引导其分析不同物理规律适用条件的不同,继而形成科学的物理思维和良好的物理素养。

参考文献:

[1]李铮,姚本先.心理学新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96-97.

[2]王口,汪安圣.认知心理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54.

[3]孙玉珍,浅谈初.高中物理教学的衔接[J].漳州职业大学学报,2000,(2):123-124.

[4]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合编.教育学基础[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56.

[5]魚兆还.高中物理思维障碍[J].物理教学探讨,2000,(3):6-8.

猜你喜欢

困难策略
诸葛亮的困难
困难时刻显担当 为民解难展作为
Challenges Build the Team困难中遇见团队
我的手机在哪?
选择困难症治疗仪
选择困难症
高考数列复习策略之二
Passage Four
遇到困难,战胜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