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财政资金驰援股权质押危机股 饮鸩止渴怎算利好

2018-05-14韩平

证券市场红周刊 2018年39期
关键词:财政资金救助金融机构

韩平

本周三,17家因大股东质押而陷入强平风险的深圳本地公司,终于及时从深圳市高新投保证担保有限公司与深圳市中小担小额贷款有限公司手中,拿到了驰援资金即将到位的定心丸。但是,这种由国资出面“拆雷”的行为,真的算股市利好吗?

政府出手“接盘”存疑

深圳市政府果断出台了财政资金入市、接手上市公司股权质押。在这个所谓利好消息的刺激下,深圳本地股止跌企稳,然后弱市反弹,并引发其它十多个省市纷纷表示要学习深圳好榜样,财政出手为股市拆雷。

从深圳的具体做法来看,就是将大股东快要爆仓的股票以更高的质押率、更优惠的利率接下来,避免这些公司因为短期的资金周转问题而在二级市场上被强平;或者更简便的方法就是直接借钱给这些公司,让他们补充质押或者是归还其它金融机构的借款然后解质押。深圳市政府还特别强调,只收那些经营基本面良好的公司,换句话说,只收被错杀的深圳本地公司。从长远来看,这并不能算是一个真正的利好。

首先资金量杯水车薪,顶多是个比较有效的麻醉剂。数据显示,截止10月23日,市场整体质押股数6427.95亿股。

作为中国最富裕的城市之一,深圳市也只能拿出100亿元的资金,假设后续跟进的十多个地区,财政也都有能力拿出百亿元资金,那么总量也不过千亿元而已,不到质押金额的一个零头。哪怕把11家券商后续可能有的1000亿元加进来,从金额上来说也是毛毛雨。

再从这件事情的性质来说,也是违背市场经济规律的。而违背市场经济规律的行为,是不可能长久得到市场认同的。我们不禁要问,如果这些公司真的是被错杀了,为什么金融机构们不出手呢?毕竟放贷是一门赚钱的生意,金融企业没有道理不做!

可以想见,在专业的金融机构普遍认为风险过大,而不愿意接受上市公司的股權质押、不愿意继续放贷给这些公司的情况下,政府到底选择哪些企业进行救助,实际上是蕴含着极大的商业与道德的双重风险。

财政解决问题弊大于利?

而且,本来就应当被市场淘汰的企业继续在市场上生存,进一步消耗宝贵的现金资源,市场没有办法通过自己的力量实现优胜劣汰。而且投资者无法评估到底哪些企业可以获得财政资金的青睐,或许引发深圳本地股鸡犬升天,引发资本市场良莠不分的恶劣炒作风气。

此外,这对其它金融机构的正常经营产生极大的干扰与破坏!由于使用财政资金救助企业,其成本由财政开支,所以这笔资金可以说是没有成本的。因此,它肯定能够以大大低于市场平均贷款利息的水平放贷给企业。

而对于其它经营状态较好、运营相对稳健的公司,只能从市场上去寻找高息贷款,这不但令优胜劣汰的市场机制失效,反而形成了劣币驱良币的恶果!

最后,如果财政拉了某个企业,那么该企业如果经营很好,当然皆大欢喜;但万一企业还是要暴雷,还把财政资金打了水漂怎么办呢?政府会不会出台以救助行业为名的措施,来避免自己的财政资金遭遇损失呢?

参考美国的经验,美国政府是有救助企业的行为,但是在巨大的争议后,其对于救助的方案与过程有了非常严格的要求。当年克莱斯勒濒临破产之际,在没有一家商业金融机构愿意出手救助之后,新上任的董事长亚柯卡游说国会要求财政出资救企业。

为了消除民众顾虑,亚柯卡力陈企业破产的危害(主要是当地有好几万的工人要失业,上万个家庭要财政补助),以及只要不多的救助金就可以走出困难的前景。首先他把自己的年薪降为1元,高管的薪水也集体下调,然后做出了非常详细的扭困计划,财政的资金是必须按照计划一笔笔分批投放的。然后就贷款的时间、还款的日期以及相应的利率都写得清清楚楚,并有相当完备的措施保证。该方案经过董事会、各级政府以及政府聘请的独立第三方评估机构反复讨论可行性,确保财政资金本金安全,同时也有很可靠的利息保证后才付诸实践。

综上,在所有对救助行为的质疑中,最难迈过去的一道坎是:为什么企业盈利的时候利润归于股东,但是亏损的时候却要全体纳税人来承担风险呢?

猜你喜欢

财政资金救助金融机构
地方财政资金管理现状分析
重庆新增财政资金撬动研发投入
惠州惠东:多措并举提升国家司法救助工作实效
善意施救者如何才能豁免责任
善意施救者如何才能豁免责任
浅议财政资金绩效管理的完善措施
关于财政资金绩效评价的探讨
一季度境内金融机构对外直接投资17.79亿美元
浅析救助行为人请求权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