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简·奥斯汀在《爱玛》一书中的妥协艺术

2018-05-14于睿

科技风 2018年5期
关键词:爱玛奥斯汀

摘 要:简·奥斯汀是19世纪著名的英国女作家,由于她敢于在作品艺术上进行大胆的创新,所以在世界文学史上以创作风格独特著称,并具有非常大的影响力,被称为是英国文学史上的一颗耀眼的明珠和“散文中的莎士比亚”。她的作品《傲慢与偏见》、《爱玛》等都被人们所熟知,其中《爱玛》一书就巧妙的运用了妥协艺术,来不动声色地批判当时的社会风貌。因此今天笔者将对简·奥斯汀所作的《爱玛》一书中的妥协艺术进行分析。

关键词:简·奥斯汀;《爱玛》;妥协艺术

简·奥斯汀是英国文学史上最具影响力的女作家之一,她的作品大多都以女性独有的视角进行创作,来真实地对她周围的世界进行描绘。其中最著名的作品就是《爱玛》。《爱玛》一书是她在艺术成就顶峰时期所创作完成的第五部作品,同时被誉为是她最成熟的作品。本文将对爱玛一书中的妥协一书进行简单的分析。

一、简述《爱玛》

简·奥斯汀的所有小说都是围绕着十九世纪英国中产阶级女性的爱情和婚姻来进行创作的,所以不少的文学评论家指出她的叙事风格过于的陈旧,写作视角过于的狭隘,并且没有明确的道德指向[1]。在第一次读《爱玛》这本书时,它带给笔者的感觉更像是一个爱情故事。它描绘了一个出生于中产阶级家庭、年轻热情、从小不愁家庭经济情况,还立下誓言永远不会结婚的姑娘爱玛的故事。作者所设计出来的女主人公爱玛虽然对爱情没有兴趣,但却十分喜欢凭借着自己的主观臆想,给性格温柔、长相俏丽的孤女哈丽埃特自作主张的编排恋爱,为此还闹了不少的笑话。爱玛最先开始让哈丽埃特用“地位不够体面”的借口去回绝掉佃户马丁的求婚,并想尽一切办法撮合她和“上等人”青年绅士埃尔顿。但是埃尔顿对哈丽埃特并不感兴趣,而是更中意爱玛本人。随后埃尔顿与霍金斯小姐结婚之后,爱玛又开始把年轻英俊的丘吉尔与哈丽埃特使劲地撮合在一起,但是没有想到的是丘吉尔与简·费尔法克斯早就私定了终身。到后来哈丽埃特误以为自己深深喜欢上了奈特利先生后,爱玛才反应过来自己也是爱奈特利先生的,于是爱玛不得不放弃自己永远不结婚的誓言,与奈特利先生一同走进了婚姻的殿堂[2]。

二、暗藏智慧的“妥协艺术”

妥协艺术指的是作者简·奥斯汀在之前的作品中公开发表了不少的激进评论,和直白的批评了当时的社会黑暗现象,然后受到了社会的阻碍和打击,于是在之后的作品中就运用了较为委婉和温和的写作手法来隐晦的指出十九世纪的英国社会问题,把不受人待见的手法全部都压缩到了潜台词中。针对当时的社会背景进行分析后再来对简·奥斯汀的地位处境进行考量,就很容易理解她在进行创作的时候为什么要将弦外之音加以掩饰,因为在十八世纪,英国受到了美国和法国革命的影响,政治保守主义分子对激进的政界以及女性知识分子都实施了强行压制[3]。在简·奥斯汀一七九七年完成的一部作品《诺桑觉寺》中,由于她使用了公開的作者型写作手段,将作者的权威完全表现在公众前,给读者充分的展示了自己的价值立场和见解,遭到出版商的连连拒绝,直到她去世后第二年这本书才得以出版。因此简·奥斯汀吸取了之前的教训,在小说中只描述人物的行动和言辞,用妥协的艺术手法,不再在书中公开的发表自己的公开评论,而是将自己的观点和想法都巧妙的隐藏在充满生活气息的爱情故事情节中。

《爱玛》是简·奥斯汀围绕着爱情和婚姻的主题进行创作的长篇小说,整本书的情节没有大起大落和惊险骇人的描写,也不像一些文学评论家所说的“视野狭隘、取材狭小”,并且书的开头爱玛的家庭教师泰勒和韦斯顿先生的婚礼与书的结局爱玛和奈特利先生步入婚姻殿堂相照应。十九世纪的英国遭遇了工业革命和拿破仑战争所影响的社会变革,虽然简·奥斯汀在书中并没有对当时的事件进行描绘,但是她是知道这些事情所带给社会的影响,所以她也把心照不宣的将其隐藏在作品的字里行间中。例如《爱玛》的故事主线虽然是爱玛的成长过程以及海布里的几位年轻情侣的感情纠葛,但是简·奥斯汀把海布里当成了一个小小的社会,来向读者展示了十九世纪中产阶级、士绅阶级以及吉普赛人为了保障自己的利益而开展的不用刀枪的斗争[4]。

简·奥斯汀自身并不是一个改革者,但是她却一直有批判社会的精神。她除了在作品中批判社会价值观之外,还对社会地位、阶级歧视等也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与此同时也展现出了她的婚姻价值观。在简·奥斯汀所处的时代,女权主义还没有兴起,女性只能依靠着婚姻来生存[5]。所以《爱玛》描写了当时女性由于经济情况和社会价值观的限制而造成的艰难困境。书中的女性大多数是经历了很多的考验之后才与男性结婚,例如简·奥斯汀的另一本书《劝导》里面的安妮就是当时被礼教给束缚,所以她不仅要解除社会价值观所带来的阻碍,还要证明自己对爱情的忠贞,所以她花了八年的时间历经重重困难才与温特沃斯上校走进婚姻殿堂,这也从侧面表现了当时社会男尊女卑的制度给女性带来的阻碍。

另外,从表面上来看《爱玛》一书的结局虽然接近完美,但这却是一种假象,简·奥斯汀用妥协的艺术手法将所有的不和谐内容给抑制了,我们在仔细阅读《爱玛》后可以发现,那些被抑制的意识形态并不是自然的消失的,而是在激烈的思想斗争的过程中被强迫隐匿的。在书中,简·奥斯汀描述爱玛被众人的言论所影响后,引导出自我意识,在自我双重论调与社会价值观之间做斗争,尤其是对婚姻爱情的抉择上,展现作者对那个时代保守爱情观的想法:人们只有放弃自己的个人于洋,才能更好的融入社会制度。例如奈特利先生为了自己的爱人而牺牲掉大量的独立时间而搬到了哈特菲尔德。另外爱玛也是为了得到爱情,放弃了控制别人的欲望,撤退到正常的婚姻生活和社会中。简·奥斯汀用自己的文字,演绎了生活中必须做出牺牲的妥协艺术[6]。

对于上文的论述,我们可以发现简·奥斯汀不是有激进思想的改革者,她所在意的并不是去对社会进行改革,而是怎样与社会更好的融合。她作为维多利亚时期的女性作家,为了生存只能巧妙的运用妥协艺术来解决书中存在的问题,从这个方面来讲,《爱玛》就展现了简·奥斯汀的妥协思维。

三、结语

综上所述,简·奥斯汀在自己一生的文学创作中,习惯用爱情、婚姻当做小说的主体,在日常生活中展现十九世纪人性的本质,并对社会女性的命运紧密关注。她把自己的想法与社会的矛盾冲突巧妙地融入到书中人物的心理中,来塑造出一个个性格鲜明的人物,用妥协的艺术手法不露声色的批判当时的社会价值观,使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加深了对小说主旨和对她的创作风格的理解。

参考文献:

[1]魏丽娟,索燕京.从《爱玛》看简·奥斯丁的故事艺术[J].邯郸学院学报,2017,(2):64-66.

[2]李晶,郑晓园.小说《爱玛》中的反讽艺术[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9):77-78.

[3]吴巧红.论简·奥斯汀小说《爱玛》的艺术风格[J].丽水学院学报,2013,(3):39-43.

[4]孙玉霞.简·奥斯丁眼中的《爱玛》[J].时代文学月刊,2012(9):178-179.

[5]秦红霞.从《爱玛》看简·奥斯丁的写作技艺[J].芒种,2014(1):106-107.

[6]黄义娟.反讽:简·奥斯丁《爱玛》的艺术性建构[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 2014(1).

作者简介:于睿(1984-),女,河南平顶山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英美文学。

猜你喜欢

爱玛奥斯汀
探析小说《爱玛》的反讽特色
爱玛20周年:是跨越,更是起点
简·奥斯汀:查顿小屋的慰藉
保险起见
爸爸的乖乖女
自我反省与救赎成长
父亲的爱与惩罚
爱与惩罚
父亲的爱与惩罚
让“培根手机”叫你起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