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当前高等院校贫困生认定工作存在问题的思考

2018-05-14关莹

知识文库 2018年6期
关键词:贫困生资助精准

关莹

近年来,国家对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这一弱势群体的关注和资助力度不断加大,而做好贫困生的认定工作,是资助工作的根本和关键所在。但就目前高校贫困生认定的现状来看,普遍存在认定标准难以界定,认定过程仍然停留在简单建设“数据申报与审核”系统,资助观念影响认定结果等问题,对资助工作造成一定影响。

1 工作现状

1.1 认定方法简单:各高校在贫困生认定上基本形成了一套自己的方法。一般采用的标准主要有:1、孤儿或单亲;2、家住农村偏远落后地区,自然条件恶劣;3、烈士及其他优抚对象子女且无经济来源;4、家中有危重病人或贫困区多子女上学家庭;5、其他因突发变故,自然灾害等造成生活困难。由学生对照标准视自身情况提出申请,同时提交学生家庭所在地乡、镇或街道民政部门加盖公章的“贫困证明”,再经过班级民主评议、资助领导小组复审,无异议后上报学校并公示。

1.2 标准难以界定:认定贫困生,必须将学生个人消费和家庭收入水平综合起来考虑。但我国各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学生消费水平也不相同,因此很难生成明确的标准。

1.3 人为因素影响:一方面是学生生源地的相关工作人员办理贫困证明时缺乏相应的制约措施,易存在审核不严的现象,导致“贫困证明”这个在认定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的依据呈现扩大化,真实性降低,另有些真正贫困的家庭,由于家庭成员文化水平较低、不了解国家资助政策或民政部门的办事程序未办理“贫困证明”;另一方面是高校辅导员由于所带学生人数较多,很难做到对每位学生的家庭经济状况和日常开销都深入了解,从而导致评议的主观性较强;学生代表也容易由于感情亲疏不同而很难避免在评议即为断融入个人主观情感。

1.4 观念问题:资助观念的偏差加大了认定的难度。目前,国家的无偿性资助容易造成贫困生心理上的依赖性、行动上的惰性,以及“等、靠、要”的心态,因此一方面使得有些学生不惜弄虚作假充当贫困生,另一方面使得真正贫困少数学生出于爱面子、自卑、不愿意透露家庭情况等原因未申请贫困资助。

做好贫困生认定工作是高等院校开展各类资助项目的前提和基础,目前基于以上这些问题提出了应对策略,即加强贫困生量化测评指标体系的建设和应用、加强学生的诚信教育,建立责任追究和跟踪监督机制,构建以生源地、省级资助中心、高校资助三者为载体的资助系统,使学生贫困程度数据化,信息动态化、形成能进能出、全面发展、社会监督的贫困大学生资助体系,真正做到“精准扶贫”。

2 应对策略

2.1 精准认定体系: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规范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的通知》(教财厅〔2016〕6号)要求,各地、各校要建立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指导标准,将“精准认定”作为“精准资助”的基础性工作抓细抓实,后由福建省学生资助管理中心承担的福建省教育厅十三五规划“建立精准资助工作机制研究”课题(课题立项批准号:JAS15041)研究工作,建立了学生家庭经济情况量化测评指标体系,各高校根据量化测评指标体系,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和经验做法,制定适应本校需求的高校学生家庭经济情况量化测评指标体系并应用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中,此举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精准认定的水平,为后期的资助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2 构建资助系统:以“互联网 +”为背景,构建以生源地、省级资助中心、高校资助三者为载体的资助系统,使学生贫困程度数据化,信息动态化、形成能进能出、全面发展、社会监督的贫困大学生资助体系。应注意的是要在每个子系统的领域范围内对其功能进行进一步的开发,争取达到功能最大化。如以高校资助子系统为例,可深入挖掘贫困生管理模块,可设立资格审查、培养教育、监督跟踪等模块,同时在各个模块中注意数据的采集和资料的收集,如:贫困证明、高考情况、贫困等级、勤工俭学、心理辅导、贫困生跟踪等,这样不但能对贫困生资格进行精准认定,增加评定机构对认定对象的了解,而且还能对资助对象的个人成长情况进行动态记录,对受助者的家庭经济情况进行时时关注,对贫困学生的就业情况进行及时反馈。

2.3 加强监管:加强学生的诚信教育,建立责任追究和跟踪监督机制,借鉴“简省事前审批,加强事后监管”思路,在对贫困生资助和管理过程中,可尝试精准认定,简化程序,同时强化事后监管,应将管理的重心放在事后对那些假冒充数者的监管、惩戒上,如果发现贫困情况不属实,不仅追溯资助资金,在其个人征信记录上留下不良記录,还要追究其法律责任,甚至是“诈骗罪”的刑事责任,对那些假冒贫困生、骗取助学金的现象形成有效地震慑,通过严格的管控以确保国家的资助资金能用到实处。

2.4 思想教育:国家对贫困生的帮助主要集中在经济上却往往忽视了因经济条件、家庭背景、生活经历等因素造成的各种精神层面问题。为此,高校应加强对贫困生的思想教育和心理疏导,可通过开展励志主题教育和活动帮助贫困生树立自信,端正自我认知,以积极进取的心态来实现人生价值,通过个体咨询、公益讲座和心理素质拓展等多种方式,加强贫困生抗挫的能力,刚毅的品质,感恩的心态,朝着身心健康、自我完善的方向发展。

贫困生认定工作意义深远,它关系着每个贫困学生能否顺利完成学业,同时还牵动着每个贫困家庭的命运,做好这项工作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这就要求高校的资助工作者们要带着使命感和责任心,认真做好贫困生的认定工作。

(作者单位:福建商学院)

猜你喜欢

贫困生资助精准
贫困生的隐私与尊严亦当细心呵护
精准扶贫美了乡村
上海大幅修订《专利资助办法》
国家知识产权局发布《关于开展专利申请相关政策专项督查的通知》
高校贫困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对策
精准扶贫 齐奔小康
黑龙江省启动2017年专利资助资金申报工作
教育部发布《2016年中国学生资助发展报告》
大学用话费查“装穷”贫困生月超150元取消资格
莫与贫困生“抢饭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