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初探

2018-05-14朱诚

知识文库 2018年6期
关键词:思政交流微信

朱诚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访问俄罗斯时曾说过:“要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就不能身体已经进入21世纪,而脑袋还停留在过去。”借助新媒体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极具重要性和紧迫性。据调查显示,当代大学生94.66%以上都参加网上圈子、小组、群组(如QQ群、微信朋友圈),甚至有人参加10个以上的网络圈层。新媒体对当代大学生不管是在日常学习还是生活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搜索引擎、社交网站、微博、QQ、微信等新媒体技术已让当代大学生足不出户,动动手指就能与外界进行联系。新媒体对于当代大学生而言,已经变成一种环境了,不再被当成一种工具。基于此,在新媒体环境下,如何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更加值得关注与思考。

作为“与网络共生的一代”90后大学生,新媒体已成为他们不可或缺的一种生活方式,利用新媒体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迫切需要创新工作方式方法。教育主管部门对新媒体关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基本要求,结合当前我国高校利用新媒体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与创新的案例研究,为高校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开辟新的途径。以往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更注重统一化、层面化和公共性、灌输式,而新媒体则能满足大学生的个性化需求,能够实现“私人定制”,从而成为传统教育方式的重要补充。很多高校在新媒体的利用方面进行了尝试与创新,收到了良好的实效。

1 增进彼此信任,从“被动灌输”到“主动定制”

制约和影响大学生思政教育效果的关键问题是师生之间的信任感。由于师生之间信息交流的单向性和不对等性,学生一般不愿意向老师吐真情、讲实话,我们掌握的学生信息不一定是准确,用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很难达到应有的效果。由于新媒体本身具有开放性和互动性的性质,利用新媒体手段,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与大学生可以就自身感兴趣的内容和话题进行网络互动,共享网络论坛,平等地发布和接受信息、与各地各校大学生平等地进行交流思想。因此充分利用新媒体传播手段,与大学生进行互相交流沟通,消除大学生的心理戒备,增强大学生思政教育主体与主导者之间的信任度,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例如南开大学“我爱南开BBS”,天津大学“天外天”都是实名认证注册,学生可享受一站式信息服务,老师和学生均可以享受在线平等交流,在这里学生可以抛开现实中的一切,袒露心声,老师也可以因势利导及时为学生的学习、生活、思想等问题排忧解惑,在潜移默化中建立与学生之间的信任关系。2012年8月,华中科技大学开通国内高校首个官方微信公众平台,可以即时推送相关资讯、传递青春正能量,实现了一对一、一对多、多对多、多对一的即时交流方式,思政工作者通过微信与大学生随时随地的互相交流,可以最快的掌握学生的问题并动态的进行解决,在交流与互动中建立彼此的信任。福建医科大学团委把微信作为拓展服务学生的新平台,以“服务需求,凝聚人心,引领成长”作为推进微信服务平台的价值定位,“吸收与引领并举,在吸引中引领、在引领中服务”,取得了很好效果,“学校团委通过微信团队原创、线上投稿、有偿征稿、授权用稿等方式不断提高原创内容比例,使头条阅读率高达35%”,在服务和引领青年成长中传播正能量,增强信任度。

2 消除时空限制,从“面对面”到“键对键”

传统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容易受到时空、地点的限制、信息传输渠道较为单一,而且影响了思政教育的时效性。对此我们要充分利用新媒体的“随时、随地、随身、随意”这一特点,通过手机短信、微信等即时通讯提供的便捷沟通渠道,BBS论坛、QQ群、微信群组等提供的网络交流平台,博客、微博提供的独特、全景式的窗口,把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的内容及时向大学生传播,以进一步达到消除大学生思政教育主题语主导者之间的时间和空间限制,不断提高思政教育的时效性。

新媒体为思政工作者拉近与大学生的心灵距离提供了便利,教师不再是高高在上的知识权威,即使两者在距离上相距甚远,但仍然可以利用各样的文字、丰富的表情,拉近双方的距离,通过新媒体进行实时的交流互动。通过在新媒体上的互动交流,使师生之间相互了解和影响,实现潜移默化的引导。许多高校开设了网上心理咨询中心,如:复旦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天津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暨南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网上预约系统、浙江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烟台大学心理咨询网等等。对于一些存在心理问题的大学生们,思政教育工作者通过这种方式接近他们,了解他们的生活状态和心理动态,发现他们的症结所在。通过新媒体与他们进行交流获得他们的信任并对他们进行正确引导,纠正他们的观念上的错误,矫正在认知上的偏差,带他们慢慢走出心理误区。新媒体的运用极大地拓展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时间和空间,使得思政教育工作者不管在任何时间地点都可以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3 扩大积极影响,从“局域网”到“广域网”

辅导员、班主任与班级、团支部、学生社团、学生骨干等之间建立qq群、微信群、微博页面,能够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新媒体的传播特点和规律,用正确、积极、阳光、健康的思想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培养学生的是非判断能力,让他们在多元化的价值观体系下学会鉴别,学会选择,自觉抵制各种不良思想、观念的侵袭,特别是在民族地区开展反分裂、维护稳定、民族团结等的教育用这种对等交流的方式真诚交流,缩小了人与人交往的心理距离,减少了心理防范,能够很好地掌握学生真实的想法,从而有针对性地做好引导工作,显著增强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通过新媒体可以最大限度的增加信息的传播范圍,提高思政教育信息的影响面。目前,很多高校开通了在线党校和团校,设立正确的政治理论如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的学习模块。并设立时事政策学习栏目,并且取得了不错的点击率,并且点击率较高,如“学生清华”网站开通8个月时点击率就达到了110万人次,南开大学“觉悟网”,也在开通10个月时点击次数就达到了近30万人次。上海交大青年马克思主义培训学校开辟的网上党校,实现网上互动,提高党建教育培训的辐射面,效果很好。山东大学与济南联通共建“山东大学校内手机网”,通过手机信息平台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和管理,山东大学党委组织部推出的“山东大学党建手机报”,手机为高校党建工作提供了新的方式。手机媒体提供的新的教育载体,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注入了新鲜活力。上海交大“网络宣传与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编辑《网络舆情信息日报》。每晚把当天同学在校园BBS上的热点、心声、建议等编辑专题信息,第二天一早发送校领导及相关老师。第一时间让学校领导掌握同学思想热点,第一时间解决同学在学习、科研、生活等方面关注的共性问题。通过网络论坛、微信推送、短信平台等新媒体直接将信息推送到教育主体的终端,简单、迅速,打造快捷高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平台,扩大思想政治教育覆盖面、思想政治教育力度及信息传播速度。

通过新媒体这个重要载体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从本质上来看,就是运用大学生最喜欢的媒介,通过大学生更容易接受且具有相对优势的现代化方式,在真正平等、公开、透明的虚拟空间,引导大学生在理想、信仰、责任、担当等各方面逐步走向成熟的过程。这是师生之间进行的一场现代化的思想博弈,教师要想引导学生学会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就要尊重他们的接受方式和主体地位,进一步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

(作者单位:天津音乐学院团委)

猜你喜欢

思政交流微信
课程思政迈向高质量发展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如此交流,太暖!
寓庄于谐:高中思政课堂教学语言活力之彰显
借力大数据分析 创新“三位一体”思政课教学模式
交流平台
微信
交流平台
微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