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绿满乡村 乐在人家

2018-05-14

浙江林业 2018年6期
关键词:森林特色旅游

在全省森林人家创建工作推进现场培训班上,安吉县林业局等10家森林人家创建单位作典型经验交流。这些创建单位的工作各有亮点、各具特色,值得推广和借鉴。

安吉县是中国美丽乡村的发源地,2015年被省林业厅列入“浙江省森林休闲养生建设试点县”。试点以来,安吉把森林特色小镇和森林人家创建作为山区现代林业产业发展的有效途径、美丽乡村提升的重要内容,通过挖掘产业特色、文化底蕴和生态禀赋,培育乡村旅游品牌,提升乡村经营活力,重构乡村产业结构,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林业智慧。

高位推进,推动全域化布局。省森林人家创建符合安吉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美丽乡村精品示范村建设、打造中国最美县域的发展目标,契合全县全域大景區和健康大产业发展需求,创建工作已写入安吉政府工作报告,纳入安吉县休闲旅游业“十三五”规划和建设中国最美县域行动计划实施内容。同时,依托全县美丽乡村和全域旅游的优势,把美丽乡村精品示范村、全域旅游示范乡镇、乡村旅游示范村、A级景区村庄、民宿村落等创建活动作为省级森林人家创建结合点,建立了省级森林人家创建村县级培育库,全力推进森林人家全域化格局,截至目前,全县入库培育村达到26个。

因地制宜,推动特色化发展。创建启动时,选择基础条件较好的4个山区村列入创建试点村。在试点引领下,全县森林人家村落呈现出“一村一品”的发展模式,大致可分4种:森林养生型,指利用森林的生态环境和绿色林产品等优势,满足各类人群度假养生需求,如刘家塘村富硒食材养生;森林体验型,指通过引导都市人群进入森林、认识森林、感受森林,满足体验需求,如大溪村森林观景、古道登山;森林文化型,指以森林文化旅游为主题,满足不同年龄段多样化的文化需求,如余村的“两山”文化、古树文化;农林游憩型,指以农业和林业观光、采摘等为特色,满足都市亲子游人群需求,如鲁家村田园小火车、竹林观光。

整合要素,推动品质化打造。整合美丽乡村建设的多方资源和力量,把村庄作为一个森林景区来打造,相继实施珍贵彩色森林工程,山体环境从绿色向四季有彩变化;实施美丽乡村精品示范村工程,通过农村污水集中处理、生活垃圾不落地处理,从美化到靓化,使村庄环境有了质的提升;实施旅游公共服务系统工程,不断完善游客中心、公共游憩地、骑行绿道、负氧离子监测点、标识标牌、观光车等基础设施,提高乡村旅游服务能力;实施森林多功能开发工程,结合村域林业资源状况,建设如林下养生食材基地、森林古道、森林景点、森林文化展示馆、自然教育基地、特色民宿等生产、休闲、体验、度假场所。通过项目发力、大众创业,推动乡村旅游从观光游向品质游转型。

桐庐县拥有优质的山水资源和良好的生态环境。截至目前,桐庐已被公布的省级森林特色小镇3个、省级森林人家6个,其中莪山畲族乡新丰民族村最为典型。

立足特色产业,推动产业融合转身。历来畲民聚居的地区都盛产哺鸡竹、石竹、斑竹等竹子。作为当地畲民主要经济来源的高节竹,在当地不断优化种植技术、改良竹笋品质的努力下,每年竹笋产量达到8.5万公斤。同时在上级部门的技术指导下,经过林技人员5年多的试验,一种更高品质的高节竹笋培育成功。《一种提高高节竹笋品质的培育方法》被国家知识产权局授予国家发明专利。目前,全村已培育高品质笋示范基地近千亩,产出的高节竹收购价10—16元/公斤,比原来提高5—10倍。

盘活闲置资源,突破建设要素制约。积极盘活村内老房子、土地、林地等闲置资源,以“空心村二次创业”作为突破口,通过土地流转、房屋租赁、资源入股的形式,成功引进3家高端民宿。邀请专家根据当地良好的生态环境,巧妙利用当地传统畲族民居作为主体建筑进行改造扩建,已建成并投入运营的民宿共25幢、54间房。

发掘民族传统,丰富森林文化内涵。充分挖掘畲族传统节日(三月三)、服饰(凤凰装)、习俗(婚嫁)、美食(乌米饭、红曲酒)等畲族文化,并予丰富和传承。在一年一度的“开笋节”上,游客们提着工具上山,体验亲自挖笋的乐趣,品尝畲民特意烹制的全笋宴,游览位于海拔500多米高山上的高节竹观光园,漫步百年畲族古道,欣赏畲乡秘境山林,参加具有畲族特色的民俗活动。

强化景观设施,提升康养休闲品位。在景区沿途设置旅游指示牌、森林信息技术、电子屏、消防器材等。在村庄入口及沿途进行林相改造和色彩林业建设,提升沿途景观。对主干道路面进行维修和扩建。建设森林观光游步道和观光台,修复延伸山哈古道。对沿途民居统一进行立面改造和维修。

融合现代理念,增强森林人家活力。新丰村建造了现代化的森林人家游客接待服务中心,集接待服务、森林生态文化科普和旅游住宿于一体。在建设森林人家时,新丰村融合现代社会的发展理念,把老房子建成图书馆,让传统民居焕发出新生的活力,使游客停下脚步,去享受自然与文化的交融。作为村里最具人文情怀的旅游配套项目,先锋书店也专门为游客开发了一系列反映畲乡风情独特历史文化的创意产品和旅游纪念品,为莪山传统文化注入新的发展生机。

永嘉县坚持“森林生态为基、特色文化为魂”的发展理念,结合“一带两城五组团”城乡发展布局,编规划、优环境、抓特色、强投入,努力推动森林村庄资源向产业项目和经济效益转化。目前,永嘉林坑、岭上人家、岩龙古村、暨家寨、塆里5个村落已成为省级森林人家,年均接待游客40万人以上,旅游休闲收入达4000万元。

科学规划,布局发展空间。永嘉县依托山水古村资源、森林群落景观、古树名木、森林食品和养生药材等资源优势,将森林人家作为重点产品谱系建设。以良好的森林生态环境为基础,以林特业生产基地为依托,集森林文化与民俗风情于一体,以农户、专业大户、家庭林场、工商业主等为经营主体,全力实施美丽乡村、森林村镇、特色文化村落保护等建设,为城市游客提供生态友好型观光休闲经营体。

景观提升,打造森林村庄。结合“美丽乡村示范带”“一村万树”“五年新植1亿株珍贵树”等行动计划,采用森林抚育、珍贵彩色树种补植、松材线虫病综合防治的方法,着力对荒弃地、边角地进行林相改造、绿化提升,逐步实现村庄树种珍贵化、森林色彩化。自2016年起,永嘉针对性地对域内古树名木进行详细调查并做专项保护措施,其中5个省级森林人家共保护14株古树名木。

综合整治,营造宜居环境。科学编制《古村落保护与发展规划》,解决个别“脏、乱、差”现象,打造具有本土特色又适宜游客休憩的良好环境。根据被保护历史建筑和自然景观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保护措施、景观建设和环境卫生的日常管理规划。综合整治村居环境,科学估算游客容量,制定包括排水工程、电力电讯管线、消防设施等工程在内的各类公共设施建设方案,并安排专人管护。进行建筑、环境景观设计,将村域按不同功能进行分区分类打造,通过场地整理、景观植物补植等方式,美化优化庭院、村道、栈道等公用场所。根据楠溪江古建筑风格和当地文化特色对一般建筑和民居进行修缮和外立面改造,同时加大对经营性民宿内部配套设施的投入。

特色为基,着力个性发展。推广特色民宿、村居房,将村内建筑和院落实行分级保护、合理利用,对具有较高历史文化价值的建筑加以修缮和保护,对一般建筑和障碍建筑,以“与周边环境相融,与农村文化相融”为基,由村民自发或引进民宿品牌进行改造,已成功建成墟里、悦庭楠舍、枫驿等森林民宿。修复通村森林古道,连接岩龙村和暨家寨的楠溪源头古道和对冈山岭古道,将游客引入森林、食宿古村。

磐安县以“浙江省森林休闲养生建设试点县”为引擎,以“进森林氧吧、赏森林美景、品森林美食、浴森林文化”为主线,依山就势,以林挖潜,深入打造森林人家集聚区,成功创建“全国森林旅游示范县”,助推乡村振兴。目前,有9个村获浙江省森林人家命名,100多个村在推进之中。

立足生态引领,谋篇“三线布局”。磐安县围绕“森林旅游示范县”和“全域旅游示范区”的创建目标,着力在3条旅游精品线上布局打造3个森林人家集聚区。在“休闲茶乡线”上打造“沪上人家”森林人家集聚区,以藤潭岗、陈界、向头等村为代表,以高山台地、峡谷风光、古茶场文化小镇等为依托,重点为上海等大城市居民打造度假、疗养和养老基地。在“浪漫花香线”上打造“灵江源人家”森林人家集聚区,以沙溪、马车峡、榉溪、大岭头等村为代表,以赏花胜地、湿地公园、森林公园、南孔文化等为依托,重点为游客打造游赏、观光和体验基地。在“养生药乡线”上打造“药香人家”森林人家集聚区,以花溪、白云山、上马石等村为代表,以大盘山自然保护区、银杏公园、江南药镇为依托,重点为游客打造药赏、药购和药膳基地。

坚持融合发展,扬鞭“四马奋蹄”。森林特色小镇、森林休闲养生区、森林古道、森林人家是拉动森林休闲养生业发展的“四驾马车”,磐安县加快江南药镇、茶文化小镇、尖山森林休闲旅游小镇等特色小镇的创建,“五谷丰登”(杜鹃谷、樱花谷、银杏谷、玫瑰谷、芍药谷)及十八涡、舞龙峡、水下孔等森林休闲养生区的提升,十里红枫古道、大盘山千年药道、三州茶马古道等特色古道的修复,为打造森林人家集聚区筑牢了基础,实现既引得了人、又留得住客、还富得了民。据2017年统计,全年接待游客1193.23万人次,实现森林旅游收入100.03亿元,3个森林人家集聚區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强化要素保障,实施“五村同创”。为了助推乡村振兴三年行动计划,高水平建设森林人家,磐安县全面实施了森林村庄、旅游村庄、庭院村庄、文明村庄、平安村庄“五村同创”工作。在实施过程中,磐安县采取加强组织领导、出台评定办法、强化责任落实、整合资金投入、严格督查考核等措施,全力打造森林人家集聚区。

天台县是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首批创建单位。近年来,天台县全方位保障、全景化打造、全产业融合、全领域覆盖、全社会参与,建设森林特色小镇和森林人家。

全面发动,积极营造创建氛围。《关于加快特色小镇规划建设的指导意见》《关于推进森林特色小镇和森林人家建设的指导意见》等文件下发后,天台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主持召开部署会,研究部署森林特色小镇和森林人家建设。明确了以提升林业特色产业为基础,重点发展森林休闲养生等新兴产业,在全县建设一批森林特色小镇、森林人家。把创建森林特色小镇和森林人家作为推进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的重要抓手,全力推进旅游精品线建设。

一村一品,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天台县12个乡镇中,已有街头、泳溪、雷峰、南屏、石梁5个以森林休闲养生或森林旅游为主导的乡镇入围浙江省森林特色小镇,11个村入围浙江省森林人家,其中迹溪和湖井两个村已获得森林人家建设项目。街头镇通过森林特色小镇创建,着力建设以天台黄茶为主题的“十里黄茶谷”茶文化旅游休闲项目,努力打造中国黄茶第一镇。同时,发掘100余公里的寒山古道群,串联起十里铁甲龙、九遮秀谷、麒麟峰等森林休闲旅游区,贯通黄茶、水果等林业产业基地以及重点公益林区、森林公园,与森林人家、美丽乡村等串点成线,打造慢生活体验区。

科学规划,全力以赴攻克重点。各乡镇(街道)专门成立了森林特色小镇和森林人家创建领导小组,以“名县美城”战略为指导,以发展林业特色产业为重点,科学规划森林特色小镇或森林人家建设方案。各创建单位严格按照规划,编制实施方案,排出森林特色小镇和森林人家建设重点工程,明确建设内容、建设单位、完成时间。天台县政府对涉农资金进行全面整合,集中财力办大事。按照市场主体、政府引导的原则,重点推广政府资金、集体资本和森林资源打包出租,吸引社会资本投资的模式,推动民间资本参与森林特色小镇和森林人家基础设施投资、建设和运营中,推进可持续发展。

注重示范,全域编织森旅网络。以森林旅游为形、生态文化为魂、林业产业为基,打造中华和合文化的标志地。聚焦国家首批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美丽大花园建设等重点工作,着力打造森林特色小镇和森林人家,形成始丰溯源、寻佛问道、寒山神隐、绿色农耕、古道果香、霞客寻踪6条美丽乡村森林休闲旅游精品线。以旅游城镇、森林特色小镇、森林人家、美丽村庄为点,以美丽公路、森林古道和旅游绿道为线,全面推动全域乡村森林旅游。

遂昌县紧紧抓住当前森林旅游、乡村发展大有可为的战略机遇期,立足县情林情,牢牢把握目标任务,努力走出一条具有遂昌特色的林旅融合发展之路,共成功申报省市级森林小镇2个、森林人家5个、林业体验园2个。

依托资源优势,加快森林旅游项目建设。遂昌县以2015年被省林业厅、省旅游局列为“森林休闲养生建设试点县”为契机,利用白马山森林公园的独特资源,融合社会资本打造集森林休闲养生、教育、科普于一体的旅游项目。选择森林资源丰富、生态环境优良、地方特色突出、服务设施齐全的生态友好型观光休闲经营体,建设集森林文化与民俗风情于一体、以森林休闲养生为特色的森林小镇和森林人家,将三仁乡、湖山乡、王村口镇等作为建设重点,因地制宜利用周边的森林古道、森林群落等建设休闲场所,完善休闲设施,结合周边的林业生产基地开展参与式农事体验活动,发掘森林养生产品,打造森林养生产品品牌。

围绕林旅融合,培育农产品旅游地商品。为推进林旅深度融合,加快生态精品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发展,推进绿色发展、生态惠民、三美融合,遂昌县着力培育农产品旅游地商品生产经营主体,认真做好宣传发动工作,积极筹备当地名特优森林产品参展。报名参展第10届义乌国际森林产品博览会的企业、合作社达39家,展位48个;培育了9个农产品旅游地商品生产经营主体,完成2亿多元销售额,新增“三品一标”农产品6个,新增参与“丽水山耕”母子品牌运作商标6个,成功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富民优势、产业优势。

围绕创先争优,完善森林旅游项目提升。遂昌县以兄弟试点县为参考,研究学习其森林旅游、森林人家建设亮点工作,将绿道建设、旅游环境、产业融合等明确为比学赶超内容,制定赶超方案,严格落实创建责任,牢固树立全域旅游理念,强化创建工作责任落实,提高谋划和落地能力,积极创建示范县。以推动遂昌金矿创5A级景区为引领,加快千佛山、南尖岩、神龙谷等原有4A级景区转型提升。推进湖山旅游区、汤显祖戏曲小镇、黄金省级旅游度假区、王村口红色旅游风情小镇、蔡源蔡和文化旅游风情小镇等一批产业集聚平台建设。大力推进产业富民,建设繁荣乡村,做强做优健康农业,推动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全力打造美丽乡村升级版,建设景观乡村,打造“极品森林小镇”,扮靓“精品森林人家”,实现“全域美林业体验园”。

近年来,江山市坚持以“两山”理论和乡村振兴战略为指导,把森林人家创建作为全市一项重点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上下联动,积极有为,取得了较好成效,为实现全域旅游和建设江山“大花园”作出了积极贡献。全市共创建省级森林人家4个,其中列为省林业产业类重大重点建设项目1个。

高度重视,加强保障。全面加强森林人家创建工作的领导,为创建工作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成立了市政府分管领导为组长,林业局、旅委、财政局、各乡镇(街道)为成员的森林人家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整个创建工作的组织领导和协调。精心组织,周密部署,明确分工和职责,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形成市政府推动、部门乡镇(街道)村联动的工作局面。江山市委、市政府先后出台了《关于印发推进全民创业创新激励意见的通知》《关于推进全民创业创新的决定》《关于申报兑现农家乐乡村休闲旅游业财政扶持政策资金的通知》等一系列优惠措施,强化要素保障,在政策、资金、项目、科技等方面给予重点扶持,进一步加快了江山市森林生态休闲旅游业及森林人家建设步伐。

项目示范,以点带面。通过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改造森林景观资源,布设景点设施,修复森林古道,培育林内动植物资源,建设森林养生休闲设施、服务设施和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森林生态文化科普教育设施等途径,集中力量建设森林休闲养生福地。发挥森林的多种功能,引导森林休闲旅游业健康发展,从而推动全市森林休闲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以保安乡建设旅游风情小镇和龙井生态养老基地为依托,以建设林特业生产基地和提供健康森林食品为基础,以农户、家庭林场、工商业主等为经营主体,建设集森林文化与民俗风情为一体,为游客提供吃、住、游、购等服务要素的生态友好型观光休闲体集聚区,促进山区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致富。严格按照实施方案要求,扎实推进项目服务设施、配套设施、品牌创建及营销服务建设。已投入资金197.8万元,按计划逐步开展生态小木屋、森林文化展示中心、夜景营造工程、生态停车场等子项目建设。严格资金管理,强化项目实施资金使用的监管力度,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和项目资金的及时足额到位。成立由保安乡财政所领导,项目实施人员、财务人员组成的项目资金使用监管小组,监督项目的实施进度、资金发放及到位情况等。

指南村扎实开展古树保护景区化提升、培育森林食品基地、挖掘森林红叶文化、配套完善森林旅游设施等建设,走出一条“村美人富”现代林业发展新路子。2017年指南村全年游客接待量达75万人次,农家乐和民宿发展到65家,森林旅游产业收入接近2250万元,人均收入突破3万元。

找准难点,精准发力。始终坚持不动山、不填塘、不砍树、不搬运河石、不拆有历史价值房屋的“五不原则”,最大限度保护森林生态和乡土记忆,着力打造以“指南七古”(古姓、古树、古塘、古宅、古墓、古井、古道)为基调,生态养生、观光摄影、文化体验、休闲度假四位一体的华东首个全景式森林人家示范村。科学经营、效益并重,开发建设时严格遵守生态保护原则,维护项目区内自然生态的完整性。规范合理、专业运行,成立指南村森林人家建設项目领导小组,制定管理办法,先后投资0.6亿元建设村道、改造民居,进行专业化投资管理。规范村专业合作组织、森林人家经营户等经营主体的培训,完善政府推动、主体创新、自主经营的运行新机制。引进专业化运营公司,与村集体合作开展运营管理,签订托管运营协议,实现村集体、村民和企业共赢发展。

设计载体,以点带面。完成对300多棵古树的保护、编号和标牌设置,并对现有古树林区进行森林景观和林间道路改造,丰富林下植被。修复临川古道,提升景观建设。目前已修复古道500米,新建观景亭1处、观景平台2处。对220多亩梯田进行了修复培育,采用循环林业和立体林业体系,种植了花卉苗木、水稻油菜,将农耕文化加入景观塑造中,将游客的互动体验融入其中。开发特色森林食品,挖掘指南村当地的高节竹笋、香榧茶叶、野生中药材等森林食品资源,重点对500亩高节竹森林食品体验基地进行了培育建设,开展土特产品开发、包装设计、销售、推广服务。

培育抓手,挖掘文化。打响文化新品牌,利用“红叶节”已有的知名度和旅游效应,进一步提升红叶节的宣传推广、活动内容和基础设施配套。在活动设置方面增加“指南七古”元素,打年糕、酿酒、编竹篮等民俗体验活动以及竹林梯田等农耕体验活动。传承民俗新理念,推进村内古树名木的认建认养活动,并将其列入村规民约予以约束。挖掘“太平灯”等传统民俗文化,每逢重大节日开展表演。天目学堂、志愿者队伍、党员示范岗等平台的搭建让村庄焕发活力。倡导文明新风尚,村民立家训、亮家训、比家风,特别是把蕴含森林内涵的家风文化注入到农家乐的经营活动中,让生态美与人文美相融相促。

开化龙门村林地面积2.25万亩,森林覆盖率93.5%,称得上“九山半水半分田”。村中有古树名木近百株。2015年,龙门村依托丰富的森林资源、浓郁的乡土风情和丰富的人文景观,申报立项了集餐饮、住宿、游览、体验、休闲、疗养于一体的“森林人家”项目。该项目建设内容主要是产业基地建设和乡村休闲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总投资额478万元,现已全面完工,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以山水为媒介,建设森林村庄。围绕“九溪龙门”这一旅游品牌,近年来,龙门村恢复了“溪环玉带”“龙潭虚泽”等龙门古八景,做好“九溪龙门九瀑布,九个龙潭九故事,九眼山泉九杯茶,九处仙境九幅画”的文章,致力于将龙门村打造成“水清、岸绿、景美、人和、民富”的绿道网、景观带、致富线。隐龙谷、桃坞回春、老龙源、天然龙池等丰富的自然资源让游客享受到原生态景观,每年一次的“九溪龙门亲水节”又能让游客体验到淳朴的乡风村貌。

以文化为主体,丰富旅游内涵。龙门村深入挖掘家乡特色文化(太极文化、红色文化、山水文化、饮食文化、茶文化等),让游客体验到独特浓厚的乡愁,更留恋森林村庄。龙门村开发的所有业态,必须符合有益于人体健康的原则,如生态宜居的村庄,绿色有机的食材,特色乡愁的美味,舒适温馨的房间,健康、慢生活的体验活动,让游客真正感受到村庄独特的氛围、独特的自然资源、独特健康的生活方式。在隐龙谷景区,不时会看到崖壁石头上面题有遒劲古朴的红色书法字(长寿、八仙、招财进宝、佛、鸾凤和鸣、知足常乐、福禄寿喜等),其中蕴含着福寿、孝礼、感恩等多种传统文化。龙门村通过对传统文化的挖掘,让山水变得更加灵动、更有灵魂。

以一户带多户,村民共建共享。创新“1+X”户结户共致富模式,一个农家乐或民宿结对X家种养农户,全村53家民宿经营户已与村内179家农户结对,由农户为民宿经营户提供高山蔬菜、土鸡、清水鱼、笋干等40余种农副产品,而民宿经营户为农户提供就业岗位,通过这一模式让更多的村民参与旅游配套产业。“1+X”结对致富模式还采取包销制,即农户送多少农家乐业主包销多少,新鲜原料如销售不完可制成菜干,再由旅游公司通过电商平台进行网络销售,从而保障农户和业主双方的共同利益,也使该模式合理、有机运转。农户不出家门便能增收致富,外出务工人数从400多人降到2018年的200多人。

堰头村以建成最美村为目标,坚持高水平规划、高标准建设,加强景观节点打造,进一步提升村庄品位,彰显山居特色,于2015年启动“森林人家特色村”创建工作,利用优质资源,发展森林休闲养生旅游等生态产业。2016年被省林业厅命名为“森林人家”特色村。2018年,堰头村成功申报森林人家建设项目。

多措并举,厘清建设思路。因地制宜完善发展规划,将全区旅游发展建设规划、城乡建设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新农村建设与本地资源优势相结合,并进行项目评定。细化落实责任,加大力度进行软硬件建设,做到“院落净化美化、餐饮农家特色化、居室舒适化、服务标准化、娱乐农事化”。加强从业人员队伍建设,将森林人家人才培养工作纳入旅游工作计划,通过送教上门、办培训班、组织考察等方式,加快森林人家专业型、实用型人才培养,已重点培养30多名乡村森林旅游导游员和接待服务人员。建立完善奖惩机制,奖励评星达三星及以上农家乐,现已对20多家从业企业进行了星级评定。以村民个人为主,在政府指导下,组建森林人家经营管理组织,强化自律,避免同质化竞争;广泛宣传,营造“森林人家”品牌,吸引广大游客,带动乡村旅游发展。

细分阶段,明确建设目标。堰头村规划2018年完成森林人家接待中心建设土地征迁与建房启动;建设柏油公路200米和桥梁1座;修建森林氧吧健身步道、纪念亭、休闲平台及相关配套设施。2019年计划完成森林人家接待中心、森林文化休闲长廊、停车场及配套绿化建设;对林特业生产基地进行基礎设施改造提升。2020年计划完成观赏鱼塘建设,对主要地段进行靓化。在主要地段设立森林人家广告宣传牌,完成森林人家从业人员旅游接待、礼仪、餐饮等全方位技术培训。

抓紧行动,推动项目进展。项目文件下达后,堰头村积极研究讨论相关内容,基本确定自筹资金主要由村民投资,以入股的方式进行筹集,而整个项目由村集体申报与建设。项目建设严格实行项目法人制、招投标制、质量监理制、项目验收制和资金专账制,明确项目建设单位的法人为项目法人,成立建设领导小组,全面领导、协调项目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下设项目实施组、监理组和财务组,明确职责,并提出严格的责任追究制度,提高项目管理的严肃性。项目建设招投标工作已委托政府招投标中心进行,并明确监理、验收工作由领导小组负责,资金管理严格按照林业重点工程建设要求执行,设立专户、单独建账。

猜你喜欢

森林特色旅游
哈Q森林
旅游
哈Q森林
特色睡床满足孩子们的童年梦
哈Q森林
哈Q森林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
2009年热门特色风味小吃
户外旅游十件贴身带
抓普及、促提高、创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