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园丁与木匠

2018-05-14苗炜

润·文摘 2018年7期
关键词:多长时间花花草草园丁

苗炜

最近在看一本书,书名叫《园丁与木匠》,作者艾莉森·戈普尼克,是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发展心理学教授。她养育了三个事业有成的儿子,又做了祖母。这本书最主要的一个概念是,养育、抚养是一种典型的木匠思维。木匠是什么?木匠是一种工作,是根据我的想法、我的蓝图,制造一个桌子、一个椅子。无论你的成品是桌子、椅子,它的优劣可以用来判断木匠的好坏。养孩子也一样——你有一个原材料,就是你的孩子,只要你足够努力,技术和专业过硬,你的作品就会是一个聪明、成功、幸福的大人。所以,主流文化中亲子关系的图像其实就是木匠和桌子。

然而,没有任何科学证据显示,那些让父母万分纠结的育儿技巧对于孩子的长远发展有任何的影响,比如多长时间做作业、多长时间玩耍。是否拥有一对温暖、关爱的父母,對一个孩子的人生影响才是巨大的。

为什么会这样?

一个很好的比喻就是园丁。如果你是一个园丁,你就会知道,你可能在花园里忙了一天,汗流浃背,累得跟狗一样,但那些花花草草没有一个地方是按你原来的心意长出来的。用中国人的话说,就是“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

这里面其实有很深刻的原因。因为园丁在种东西的时候,不是想着要种出最大的西红柿,或者最美的兰花,他创造的是一个生态系统,各种植物可以在里面共同生长,只要你保证土壤丰饶、空间安全,花花草草就能以各种你预料不到的方式自行应对环境的变化。

从进化生物学的角度来说,这就是人类童年的全部意义所在——创造和保护这种生态系统,在这个生态系统里,各种新奇的、怪异的、有趣的、难以预测的变化可以发生,孩子可以自由探索应对的方法,等他们长大以后,每一代人能做上一代人预料不到的事情。

儿童的思维方式很像科学家,观察、假设、推理、实验、求证,由此形成对于周遭世界的因果脉络图,并对其可能性保持足够开放的态度。他们热衷于假扮、假装游戏,这就是他们在利用自己对这个世界的了解——也就是他们的“科学理论”,来想象这个世界可以有什么样不同的姿态。而在构想一个虚构世界时,他们的方法类似于小说家或者戏剧家。作为一个科学家,一个哲学家,一个无神论者,一开始都只是一个孩子的想象而已。这是人类心智最擅长的东西——将想象变成现实。

发现世界的真相(理论)与创造新世界(想象),共同构成了人类最重要的进化优势。这两种能力是一枚硬币的两面,“理论”告诉我们什么是真的,而且告诉我们,什么是可能的,以及怎么能够到达那个可能性?当儿童学习和想象的时候,他们就是在利用已有的知识,创造新的可能性。

(林冬冬摘自《新民周刊》)

猜你喜欢

多长时间花花草草园丁
花花草草染手帕
风只有一只脚(6)
螃蟹当园丁
我是小园丁
亨利园丁和小怪物
时间
脑筋急转弯
猜时游戏
园丁vs采花大盗
趣答问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