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郭霁莹:15岁,经历非洲

2018-05-14武冰聪

润·文摘 2018年7期
关键词:小辫老鹰狮子

武冰聪

近日,旅游传记《15岁,我在非洲》在各大平台正式上架。作者郭霁莹,是个标准的“00后”中学生,这本书记述了她跟随父亲去非洲生活和学习的经历。

“奇葩”是书中的高频词,而郭霁莹的非洲生活确实可以这样形容。

郭霁莹就读的Hillcrest学校植物丰富,如同一个生态公园,老鹰、猴子等动物朋友会随时闯进来做客。“一次下课后,走在我前面的同学边走边吃一个面包,忽然间我觉得耳边有风声,一只老鹰就那么俯冲下来叼走了一半面包,我同学一声尖叫,另一半也掉在了地上。”这样的情况并非偶然,有关小动物的恶作剧是这所公园学校里的惯常戏码。

在“动物王国”肯尼亚,不仅可以看到许多野生动物,还有机会体验没有车窗和笼子的高清纪实版。2015年夏天,霁莹和父母来了一场惊心动魄的马赛马拉之旅。一辆三面没有遮挡,连头顶也是敞篷的大型吉普车,带着他们奔袭在大草原上找动物。这辆只有前挡风玻璃的车,在看狮子的时候显得十分吓人。遇到两只母狮子、四只小狮子还有一只大公狮时,车就停在离母狮子不到两米的地方,全车人一片死寂。“我的身子僵在座位靠背上,大家都停止了手里的动作,大气不敢出。”直到狮子迈着四方步溜达开,全车人才松了一口气。

河谷里大迁徙的斑马被鳄鱼吞食,长颈鹿在悠闲安静地踱步,犀牛专心致志地在草丛中吃草……霁莹在书里写道,“在这种时候往往能最直接地感受到这个世界的巨大无比,我们总觉得人类才是这个世界的主宰者,大脑散发出的智慧让我们远远超越了地球上的其他物种,生活在城市里的我们几乎忘记了它们的存在。但我们需要体会世界的庞大,我们需要时不时地提醒自己我们是渺小的,人类是渺小的。我们是宇宙这场盛大演出里的领衔主演,又是跑龙套的人肉背景。”

除了与动物们的亲密接触,让她感觉惊奇的还有非洲同学的发型。他们很喜欢满头小辫,但他们的头发较硬,容易折断,所以小辫需要把头发拉直后再加入一定的假发。在理发店编头发的时候,如果没有多人同时工作,需要7小时才能完成,“而且编辫子之后洗头发的频率超级低,我一个朋友周六洗的头发直到下周二才彻底晾干。”

虽然充满新奇和快乐的体验,但在非洲的日子里,霁莹也经历着心酸与难过。贫民窟的景象让霁莹震惊、心疼,她第一次了解到竟然还会有这样一片地方,后来她一直坚持给那里的孩子们送去慰问品。

在书中,霁莹将留学生比作种子,她认为,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走向世界的各个地方落地发芽,但幼苗在生长时却会朝向着如同太阳般的祖国,“我认为我的使命就是传播,这与一颗种子的使命不谋而合。”但她也从来不排斥接受更多的文化碰撞,體验更加丰富的文化内涵。她觉得,只有理解和包容更多的文化,才有可能让别人理解和欣赏中国文化,这是一个需要不断汲取知识并和别人交流的过程。

在非洲的三年,霁莹度过了人生中最多彩的青少年时期。她计划在今年告别肯尼亚,到加拿大开启全新的大学生活,但15岁初到非洲的日子,将一直生动地保存在她的记忆里。

(大浪淘沙荐自《北京青年报》)

猜你喜欢

小辫老鹰狮子
寻“包”记
老鹰捉小鸡
元气意丝的萌日常
懒惰的老鹰
老鹰捉小鸡
被诅咒的袁大头
狮子鱼
你猜我几岁
我是缤果
骄傲的狮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