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健身房,只是看上去很美?

2018-05-14彭婷婷

中国商界 2018年9期
关键词:健身房教练消费者

彭婷婷

“游泳、健身了解一下。”这话想必你一定在哪儿听到过,没错,就是那些健身房的销售人员,他们手里拿着传单,时不时走到你跟前向你推销健身卡,在商场、在路口,只要人多、热闹的地方就不乏他们的存在。

你可能因为好奇,也期待有个好身材,于是就办了卡。

刚开始健身的时候,激情满满,健身房打卡充满动力。跑步、举铁等,结果身材并没有太明显变化,然后就是各种抱怨:“太单调了,就那几种器材,看着都不想练了”“我都跑了一周了,一斤没减”“教练一点肌肉都没有,不知道怎么当上的教练”“都练一个月了,还要练多久才能长肌肉”“刚练三個月,健身房就跑路了”“泳池水太脏,每次游完泳就会鼻塞”。最后便会得出结论:去健身房,就是为了心理安慰,用处并不大。

这是不少消费者的健身现状。其实,不仅是消费者难过“健身关”,健身房的日子也不好过,央视财经前不久发布的一则调查显示,由于房租、人力等成本持续上涨,竞争愈演愈烈,北京传统健身房接二连三倒闭,而纵观全国,传统健身房的生存状况也不容乐观。

这是由于健身房的盈利模式依然以年卡会员为主,私教课程开始创造收益但普遍占比较低,而根本原因还在于市场极不成熟:健身房开建得越来越多,竞争激烈,而健身房经营同质化较为严重,极容易形成恶性竞争的价格战导致倒闭潮的出现。

但不容忽视的是,当下消费者对健身却保持着“高需求”。据《2018健身支出报告》显示,2017年用户人均健身年支出为1502元,同比2016年增长了11.9%,且一个人减掉一斤肉平均需要花450元。

一方面是传统健身房的经营困局,另一方面是高需求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健身市场到底应该怎么做才能健康持续发展?随着互联网的推进,涌现出了一批互联网创业企业,从内容和整合资源与服务的角度切入市场,试图填补多年来市场供给与消费者需求的错位。

2015年是小型迷你健身房爆发的一年,这一年乐刻运动、全城热炼等健身平台争相涌现。这些新型健身业态口号便是“颠覆年卡、没有会籍顾问”。不过,无论形式上如何变化,作为一种重线下体验服务的健身房,并没有被互联网彻底“改造”,新的模式是否能促进整个市场的发展尚有待观察。

但立足用户、挖掘精细化服务,提升教练人员的专业素养,并适时创新,仍是行业健康持续发展的必要因素。

猜你喜欢

健身房教练消费者
犀利的机器人教练
知识付费消费者
日本流行“黑暗健身房”
睡着了
不好意思,去健身房我也不想和你撞衫
加油
3.15打假
FIT最舒适
二则
新闻速递